来源:民生周刊2025-11-26 10:53:27

《民生周刊》记者 贾伟
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今年以来,山东省枣庄市城市管理部门以城管服务驿站为支点,通过空间优化、机制创新与服务升级,打造便民服务新阵地。
枣庄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吕济禹表示,城管驿站建设是枣庄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驿站以小空间撬动大服务,推动实现城市治理由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由单一管理向多元服务转变,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城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
响应民生需求,打造便民服务新阵地
初冬的早晨,空气中已有微微凉意。环卫人员韩桂华像往常一样,忙完早上的清扫工作,走进台儿庄区竞技体育学校旁边的城管驿站喝水休息。
“以前干活累了,只能坐在马路牙子上凑合歇会儿。自从有了这个驿站,能歇脚、能喝水,真的太方便了!”说起驿站,韩桂华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驿站就像我们‘街边的家’,夏天能吹空调,冬天能喝热水,下雨天能躲雨,这样的服务暖到心里了。”坐在一旁的外卖员李益铭说。
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进屋内,环卫人员、外卖人员边休息边唠着家常。这个约50平方米的空间设有休憩区、阅读区、用餐区、应急区,桌椅、沙发、饮水机、微波炉、充电设备应有尽有,充分考虑了户外劳动者及市民群众的日常需求。
户外劳动者是城市的建设者、守护者,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守护着城市的秩序。然而,吃饭难、热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充电难等看似琐碎的需求,长期以来却是他们日常的急事、难事。
今年以来,枣庄市城管局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在各城区科学布局34座“标准化+特色化”城管驿站,全力打造集党建引领、队伍建设、便民服务、应急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把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城市治理的力度化作民生服务的温度。城管驿站为环卫工、外卖骑手、快递员、建筑工人、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及市民群众提供充电、热饭、临时休息等便民服务。
驿站还专门设置临时学习室,让放学后的学生可以在此写作业、学习,解决学生放学无处可去难题。“孩子放学后有了安全去处,再不用在马路边干等着,家长也放心了。”家长吴静说。

环卫人员在城管驿站休息。(图/贾伟)
群众需求在哪里,驿站就建在哪里
城管驿站不仅仅是简单的休息站,而是城市管理由强制管理向注重服务转变的积极探索,是升级“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的鲜活体现。
为护航驿站长效运行,枣庄市城管局制定《“城管驿站”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将服务内容细化为设施维护、物资管理等各项指标,明确人员职责、设施维护与物资管理要求,构建标准化的服务体系,确保各驿站规范、高效、可持续运行。
在选址上,城管驿站按照“因地制宜、务实管用”原则,结合人口密度、区域功能、执法需求、服务盲点等因素,充分利用现有城管执勤点、公共用房、闲置空间、方舱板房等资源进行改造升级,确保驿站覆盖合理、服务半径适宜,实现效能最大化。
在建设上,城管驿站统一设计蓝白相间的外观标识,统一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冰箱等生活设施,轮椅、婴儿车、雨具、医疗急救箱等应急物品,以及充电充气设备、灭火器等安全物资,确保驿站功能齐全、解决民生需求,实现便利细微化。
在枣庄市山亭区,城管驿站选址坚持“群众在哪里,驿站就建在哪里”,通过走访调研捕捉需求,巧用城市边角空间,在商业街、公园、学校周边建成5处驿站,平均覆盖半径2公里。
山亭区推行“一网格一驿站”管理模式,城区5个网格中队分别进驻驿站,实现“办公在街头、服务在一线”。例如,针对校园拥堵设“护学岗”疏导交通;对早市夜市科学划区定时,建立巡查保洁机制,平衡商户经营与市容整洁。
此外,城管驿站根据深入收集噪声油烟等“微诉求”建立台账,全面推行“门前三包”引导商户履责,探索信用评价体系奖优罚劣。
在巡查中,工作人员发现国旗悬挂不规范、公益广告破损等问题,第一时间联动整改,累计整改国旗问题220处,更新公益广告56块,维护标识标牌120余处,营造“人人参与治理”的浓厚氛围。如今,越来越多的商户主动落实“门前三包”,协助劝导不文明行为,共同守护家园环境。
“驿站工作人员主动帮我们规划摊位,到时间提醒收摊打扫卫生,我们出摊做生意感觉更踏实了。”夜市摊主李文峰说。

市民在城管驿站读书。(图/贾伟)
小驿站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前不久,台儿庄区玩具批发商徐海(化名)因装修招牌与邻居产生矛盾纠纷,双方争执不下。城管队员将双方请进驿站,组建起一个“临时调解庭”。“远亲不如近邻,大家各退一步,海阔天空。”调解员一番讲情说理后,矛盾化解。
遇到市容环境卫生问题,群众可直接到驿站反映,工作人员当场登记、及时处置。“我在议事角反映了路灯照明问题,不到一周灯就亮了,驿站是真能办事的地方。”市民张雪峰说。
城管驿站不断拓展服务边界,逐渐成为覆盖全域人群、承载多元需求的“民生综合体”——联动工会、公安、司法等部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工会送清凉温暖、公安防诈宣传、司法法律咨询等。
“大家看,这个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得扔到红色垃圾桶里;剩菜剩饭是厨余垃圾,要放进绿色垃圾桶……”11月5日,在市中区人民公园城管驿站,一场垃圾分类宣讲举办。
环卫中心宣讲人员手里拿着垃圾桶模型,边演示边讲解,台下的市民不时举手提问。“以前总分不清垃圾怎么分,今天听了宣讲,总算弄明白了。”市民张秀珍拿着《垃圾分类手册》用笔圈着重点。
为了让普法宣传接地气、有人气,枣庄市市中区重点推出五色宣讲菜单——“党建红”讲政策、“城管蓝”普法规、“环卫橙”倡环保、“园林绿”传技能、“清风青”守底线。
截至目前,枣庄市城管驿站累计服务群众6.5万余人次,办理占道经营劝导、垃圾清运协调等群众诉求1300余件,开展宣讲70余场,服务6000余人次。
党建引领 多元共治
今年,枣庄市积极探索城市管理与社会力量协同服务群众的新路径,将城管驿站打造为整合多方资源、服务市民群众的重要枢纽。
这一创新实践,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社会化水平,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情怀,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台儿庄区以城管驿站为枢纽整合多元治理力量,实现“1+1>2”的治理效能,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台儿庄区在城管驿站建立功能性党支部,吸纳党员城管队员、社区党员、商户党员参与驿站管理服务,联动街道社区、企业商户组建党建联盟,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让驿站成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红色堡垒”。
同时,建立“驿站议事厅”机制,定期邀请城管、社区干部、商户、居民代表共商共管。通过“问题提报—集体讨论—方案制定—效果反馈”闭环管理,形成“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的治理新风。
“问题能反映,难处有帮手,城管服务真正走到了百姓身边。”快递员吴明星说。
城管驿站自开放以来,不断拓展服务边界,从满足日常需求到解决急难愁盼,逐渐成为群众口中的“温暖的家”。同时,城管队员也从管理者向贴心人转变。
“从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纠违、执法,难免给人一种严肃冰冷的感觉。现在全面推行柔性执法,以劝导为主、服务为先,群众看我们的眼神也越来越亲切。”干了10多年城管工作的季广奇坦言。
从提供便民服务的休息站到化解矛盾的调解室,再到倾听民声的议事厅,如今,这些遍布大街小巷的小驿站,为户外劳动者及市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服务的同时,也成为展现枣庄城市治理现代化、文明化、精细化的生动注脚。
吕济禹表示,下一步,枣庄市城管局将持续深化驿站功能创新,不断完善服务机制,让城管驿站成为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力量。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4期、11月24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山东枣庄市城管局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在城区布局34座“标准化+特色化”城管驿站(主题)城管驿站成为便民服务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