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11-26 13:29:16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日益提升,医疗慈善事业正迎来从粗放扩张到精细运营的转型。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医疗慈善如何实现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如何更好地守护人民健康、防止因病致贫返贫?这些问题亟须医疗慈善组织在党建引领下,探索出一条专业化、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迎接医疗慈善事业发展新阶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时代新征程,医疗慈善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患矛盾等问题普遍存在,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都面临不同类型的矛盾,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同时,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的投入不断增加,给医疗慈善的发展带来机遇。
“医疗慈善的发展正逢其时。”在日前举行的“薪火十年,益心同行——赓续白求恩精神暨十周年纪念活动”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公益研究院创始院长王振耀表示。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健康促进政策制度体系,提升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还提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
“这一系列要求为我国医疗慈善规划了基本的发展方向。”王振耀分析,“我们正在迎接医疗慈善发展的新阶段。”
在他看来,“十五五”期间,随着人均GDP向2万美元迈进,慈善经济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为医疗慈善事业开辟广阔发展空间。医疗慈善平台可以把各类专家、专业力量、各个领域汇集起来,集中解决某一类特别困难的问题,还可以与政府和公共机构形成相互补充的结构。
“公共卫生的社会化程度提升,医疗慈善是最好的枢纽。如何将医务专业通过慈善行为转化为社会行动,也需要精心设计和策划。”王振耀说。他希望医疗慈善机构可以增强专业社会影响力,并促成医疗慈善与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探索医疗慈善与社会服务融合的新格局。
在实践中守护公益初心
“针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医疗慈善可以运用平台的力量,将专业和志愿服务结合,进行多维度赋能。”王振耀表示。比如,针对个体或者单一病种的治疗和康复赋能,针对某一专业的医生或医院赋能,针对健康中国某个领域赋能。
在实践中,不少医疗慈善组织发挥平台的力量,助力“健康中国行动”。比如,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逐步构建起涵盖社会公益、公益捐助、健康促进、医生教育、医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多维度的公益项目体系。
10年来,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公益项目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开展了数万场医生培训和患者教育活动,帮扶基层医生10万人次,累计受益人群5600多万人次。“数字的背后是众多家庭的希望,也是白求恩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樊燕荣说。
“白求恩精神是一种先进文化,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卫生工作者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代依然有重要价值。”北京市扶贫济困领域基金会第二联合党委书记、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孙志伟表示,白求恩是志愿者的典范,白求恩精神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与医疗慈善文化高度契合,激励着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在疑难病例会诊、偏远地区义诊、应急医疗救援中积极行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蔡建强曾为了抢救一位术后出现罕见并发症的病人,在病房坚守19天,历经6次手术,最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医者仁心,把白求恩精神体现在医疗工作中,是我们一生的追求。”蔡建强说。
构建高质量发展公益生态圈
近年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不断加强。“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
发挥党的组织优势,能够打破壁垒,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公益合力。北京市扶贫济困领域基金会推出“组团做公益”模式,打造了“首善爱心汇”党建品牌,组织数十家基金会组团到社区、乡村、校园开展服务,形成了更大的合力,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
北京社会组织党建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铭铎认为,加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最重要的是筑牢社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创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健全党建工作体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同时,强化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激发社会组织的内生动力。
他提出开展“党公益”项目,把党建作为第一方向,把公益作为第一特色,让党建工作为公益慈善“加持”,不断推动公益慈善模式创新。
“透明、公信力和合规对基金会来说是生命线,是底线。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我们严格审视基金会的合规建设,成立了项目管理部,监测所有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岸华说,要让党建引领内化为基金会的文化,成为医疗慈善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医疗慈善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能力的支撑、透明公信的基石,更离不开党建引领这一根本保证。孙志伟表示:“要将弘扬白求恩精神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把专业技术的硬实力与人文关怀的软实力融为一体,不断提升公益服务的品质与温度,让医疗慈善真正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中一股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4期、11月24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