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5-11-26 19:08:22
“沙田烟雨锁轻波,古渡帆影入梦来”,这句流传数百年的诗句,描绘的是怀集梁村镇“古怀阳八景”之一沙田春雨的盛景。昔日绥江支流上,货船往来、水雾缭绕的山水画卷,曾是梁村人心中最珍贵的记忆。而今,循着20世纪70年代岳山造林“荒山变林海”的奋斗足迹,传承“治河为民、改造自然”的担当精神,这条承载历史荣光却一度沉寂的旧河道,在“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浪潮中,以4.2亿元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为契机,上演了一场生态、经济与文旅融合的华丽蝶变。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70年代,怀岭大地上掀起了两场改写命运的“改造之战”:一是岳山深处,全县干群以“敢教荒山变绿洲”的豪情,肩挑手扛、植树造林,让昔日的残林荒山蜕变为郁郁葱葱的林海,铸就了影响深远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二是梁村河畔,为破解绥江支流九曲十八弯带来的洪水隐患,怀集县启动大规模改河治水行动。10公里多长的梁村旧河道被截弯取直,新河道根除了水患,却留下了一片横跨光明、湘田、沙田、镇武、栏马5个村委会的荒滩,成为难以耕作的闲置土地。数十年来,这片土地既是当地发展的“痛点”,也让曾经“烟雨朦胧”的沙田美景,仅存于县志记载与老一辈的回忆中。而岳山造林所彰显的“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光荣传统,始终激励着怀集人持续探索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之路。
20世纪70年代怀集县的改河工地。(方权裕 摄)
转机始于近年来“百千万工程”的全面铺开。梁村镇精准把握发展机遇,传承岳山造林“变废为宝、因地制宜”的实践智慧,将旧河开发利用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成功引进1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项目于2025年9月正式启动,总投资4.2亿元,开发面积达1000余亩,不仅让荒滩重现生机,更构建起“光伏+渔业+文旅”的多元发展模式,延续了怀集人“向自然要效益、让生态惠民生”的发展理念。
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既传承岳山造林“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又创新采用“土地入股”模式,让村民成为项目的直接受益者。据统计,项目每年可为当地带来160多万元稳定收入,其中沙田村委会作为占地最多的村集体,仅管理费就增加3.5万元,村民分红达17万余元。“以前这片荒滩只能长草,现在土地入股能分红,还能在项目里务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沙田村老支书李树光的话语,道出了周边群众的共同心声。此外,项目还计划打造1000多亩网箱养鱼基地,实现“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养鱼”的立体种养模式,既像岳山造林那样兼顾生态保护与长远发展,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目前,项目已顺利完成光伏水泥柱压桩工程,光伏板安装正紧锣密鼓推进,预计2026年春节前后即可实现上网发电。与此同时,一条贯穿新旧河道、宽3.5米的硬底化道路已沿河堤修通,配套筑起的稳固防洪墙,不仅筑牢了安全屏障,更将与大岗镇三八运河连贯,形成一道兼具通行与观光功能的文旅风景线。届时,游客可沿堤漫步,既能重温“沙田春雨”的诗意朦胧,又能感受光伏阵列与千亩鱼塘交相辉映的现代田园风光,昔日的古景与今日的新貌将在此完美交融。
从岳山造林“荒山变林海”的生态壮举,到梁村改河“除患保民生”的历史实践,再到如今农光项目“荒滩变宝地”的创新探索,怀集人始终以敢闯敢试、务实担当的精神,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篇章。梁村旧河的变迁,是怀集县“百千万工程”生动实践的缩影,更是“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升华。未来,随着项目全面建成,这里将不仅是年产清洁电力的“绿色引擎”、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平台”,更会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让“沙田春雨”的千年韵味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谭上洲 梁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