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2025-11-27 09:44:59
初冬,山东济宁曲阜市,徜徉孔庙,重温“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智慧;来到孔子博物馆,戴上虚拟现实设备与孔子“对话”;济宁泗水县“乡村儒学讲堂”内,志愿者讲述“孔融让梨”等故事,听者入神,掌声阵阵……
这些场景,折射出山东勇担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的生动实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为载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山东坚持以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持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经典转化,照亮当下——
2022年起,山东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工程,启动编纂省内规模最大的文献编纂出版项目《齐鲁文库》。前不久,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齐鲁文库》一期数据库在山东展区亮相,吸引不少观众体验使用。
不只是书香。今年以来,烟台市博物馆把展览搬进校园,开拓“第二课堂”,覆盖10万余名学生。“沉浸体验、跨界融合,让沉静的文物‘开口说话’,让先人的智慧照亮当下。”馆长夏文森说。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齐鲁大地上,越来越多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融入乡间,化风成俗——
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村委会大院里,“和为贵”3个字引人注目。“坐上‘和为贵’调解桌,讲讲以和为贵、里仁为美的传统智慧,一些矛盾自然化解。”村党支部书记武波说。
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传播,2013年起,山东在泗水县启动“乡村儒学讲堂”项目,专家学者和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把儒家经典和身边故事结合起来,让传统智慧深入人心。
眼下,2万余个“乡村儒学讲堂”遍布齐鲁大地,助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间,有效助力社会治理。”泗水县委书记赵鑫说。
数智赋能,创新转化——
传统文化遇上产业转型,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菏泽曹县,马面裙等传统服饰“出圈”。“数智技术赋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曹县汉服协会会长胡春青介绍,当地一些汉服企业借助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生产端全流程优化,实现了个性化定制,在市场上闯出一条新路。如今,曹县已将相关服饰产业打造成百亿元级的产业集群。
交流互鉴,美美与共——
今年7月,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市开幕。来自70多个国家的560余名嘉宾齐聚,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探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自2010年举办以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成为全球文明交流知名品牌,也折射山东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硕成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勇担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贡献山东力量。”山东省委书记林武说。(李 波 侯琳良)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7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