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社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512汶川地震七周年 深沉的希望在孕育

来源:宝安日报2015-05-12 09:07:18 汶川 地震

又一年“5•12”,这三个数字,提醒着人们这个日子的特别。青川、北川、汶川——是汶川特大地震重灾之地。时隔七年,还有他们的音信吗?那边的人们过得怎么样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宝安教师秦丽丽讲述:

宝安与灾区学子仍保持书信往来

汶川地震已迎来7周年,昨日谈及聚源学子在深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清华实验学校心理教师秦丽丽的声音不禁有些哽咽。

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聚源中学死伤惨烈,全校有279名师生死难,10人失踪。应桃源居集团和清华实验学校之邀,19天后的下午1时40分,该校20位幸存学生走进清华实验学校。

秦丽丽说,见面之初,这批孩子安安静静,很有礼貌,参加活动时也很配合,“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心中的伤痛还是未能抹去,对震灾隐忍不语。熟悉之后,有的学生才掏出手机打开灾区的照片分享惨痛的一幕幕,有的学生则介绍了自己被困10多个小时后被救出的难忘经历。”

2008年6月1日在大梅沙游玩时,聚源学子整个下午都玩得很开心,夜幕降临时,大家神情变得凝重,默默地在沙滩上呈“心”形摆好蜡烛和白玫瑰,有的拿出初三毕业同学留言纪念册,还有的抱着遇难同学的遗像,眼噙泪水再次告别!

其间,一位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40余岁的女教师,面朝着大海,神色凝重。看在眼里的秦丽丽建议她找个玻璃瓶,将想对孩子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装入瓶中,密封并投入海中。结果,海浪一次又一次地将玻璃瓶打回来。“我的孩子不想走!”说完这句话,这位女教师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后来,秦丽丽建议她将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玻璃瓶深深埋进沙粒中,“让从未看过大海的孩子,天天看到海。”

“集体遥寄哀思和女教师送别孩子这两个细节,让我迄今难以忘怀。”秦丽丽说,除此之外,还有大家在莲花山上邓小平雕像下“今后,我们不会再哭,四川也不会再哭,我们一定要用双手,在废墟上重新建起美好的家园”的誓言以及逐渐绽放的笑脸。

昨日,记者还了解到,清华实验学校初三学生与这些聚源学子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多年保持着电话和书信往来,结下深情厚谊。(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林彬)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