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欧美国家的城镇化之路

来源:民生经济2015-06-24 10:26:57 之路 欧美 国家

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城镇化比例大多已达70%-80%。这些国家城镇化发展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也得出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资料图片

无论哪个国家城镇化发展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城镇化比例大多已达70%-80%。这些国家城镇化发展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也得出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吸取和借鉴这些经验教训,将对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十分有益。

美国的城镇化

美国的城镇化经历了人口先向大城市集中,再向小城镇和郊区撤退的过程。由于城镇体系健全,生活在美国的小城镇既可以享受到和大城市一样的便利生活条件,又能享受到小城镇特有的惬意和宁静。

美国的城镇化发展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它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依托大中城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

美国是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一贯坚持和主张由市场主导调节经济。因此,在城镇化的建设中,美国也坚持市场占主导地位,政府较少进行干预或调控。市场需求是美国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从19世纪开始,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对西部地区的开发,美国的城镇化率在1970年超过70%。此后,城镇化增速开始放缓,目前,美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90%。

美国城镇化在初期和中期,奉行自由经济理论,主张由市场自发地调节经济关系。市场机制在美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加之政治体制制约,联邦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地引导。这些使得城市像蔓草一样无序扩张蔓延,城镇发展出现结构性失衡,土地被奢侈地浪费。山清水秀和花红柳绿全都成了奢念。

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城镇化率达到50%是政府进行政策调节的最佳切入点。面对城镇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美国政府痛定思痛,推行双轮驱动政策,既强调市场化的作用,也注意把自由市场和政府调控相结合。

美国为产业发展和生产要素的流动营造了一个社会化的市场和法制环境,解决大都市区发展中面临的区域性矛盾和问题,实行有效的区域协调和管理。市县合并、建立权威的大都市区政府、组建半官方性质的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等措施,有效地强化了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协调作用。通过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城市和产业规划布局,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美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简单孤立地进行城镇化建设,而是注重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的并行发展。一是工业化引导大量的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通过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二是着力推进城镇化的良性内生增长模式,注重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内在协调联动,为城镇长期、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注入内在活力。三是通过信息化、高新技术使用和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升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四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同时,为工业和产业化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力资本。

欧洲国家城镇化

欧洲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各国差异很大。从根本上讲,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发展,但是政治和历史因素也不可低估。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肇始于18世纪上中叶,同一时期英国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伦敦早在1800年,城市人口就已达到了100万,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到了1851年,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到19世纪晚期,英国因为有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城镇化的国家。英国许多新兴工业城市是在有水系的地方发展起来的。运河、港口和铁路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工业化的发展,也产生更多就业机会。劳动力聚集使得服务业得以发展,城市规模得到扩大。

英国能够率先完成城镇化进程,既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大力拉动,也与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和民众参与“三位一体”的城镇化推进模式有关。英国还不断强化立法,让法律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扮演主角,为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注入活力,尤其是通过法律的调节,对城镇化进程“纠偏”和“防误”。

法国虽然是欧洲国家中实行中央集权制的代表,但是国家财政的能力却一直相对较弱,这限制了法国大革命前政府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能力。在法国大革命前的20年,运河热席卷法国,但由于财政和政治方面的困难,最后也只落得无疾而终。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工业化国家对法国实施经济封锁,进一步影响了法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之后,法国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国家通过一系列立法强化国内市场统一,增强国家财政能力,介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法国的工业化进程随即开始高速发展。就城镇化而言,法国的中央集权体制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工厂大都集中在巴黎、里昂、波尔多和马赛等传统政治中心周围,法国的城镇化主要由这些城市的扩张来实现,而其他中小城镇直到二战之后才有所发展。因此,法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比英国慢得多。1800年,法国的城市人口为10%,到1880年才增加到35%。直到1931年,法国才实现城镇化。

与英法相比,德国的现代化进程虽然起步晚,但追赶速度快。从1871年到1910年,德国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城镇化。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德国由38个各自为政的小邦国组成,这些邦国都有各自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德国的城镇化基本是以这些城市为基础完成的。这使得德国的城镇化进程比较均匀地在全国铺开。直到现在,中小城市多仍是德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全国共有城市2065个。

德国城镇化建设注重发挥规划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其城镇规划不仅强调功能完整、布局合理,而且对交通、通讯、排污等公共设施建设坚持长远性原则。由于拥有十分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和便捷的城乡公交系统,许多人居住和生活在小城镇,而工作在其他地方。德国因此形成了“分散化的集中型”城市布局,大大减少了人口大量转移和高度集聚对中心城市形成的压力。

德国的城镇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因过度地强调民主和公平而陷入效率低下和成本上升的泥潭。德国的一个拆迁项目少则需要几年,多则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此外,在建设中还存在投资分散和效益不高等问题。

在中国,拥有200万人口还算不上大城市。这令许多德国人感到震惊。在德国,如果拥有几十万人口就已经算得上是大城市了。因此,当面对北京、上海、深圳这样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都市,很难想象德国人会如何“崇拜”。

由于单一城市人口相对较少,因此一尘不染的街道、四至五层的楼房、平整的草地、茂密的树林……这些电视中的景象似乎就代表了这个国家。即使如此,每个城市依然都有独一无二之处。

在莱比锡,冬天的早晨天空会按时压来一大片“乌云”,那是数不清的乌鸦。它们像时钟一样准时到来,飞走后便是晴朗的天空。在德累斯顿,有水便有灵气,易北河从城市中间穿过。夏天,三五成群的人们在河边,一起喝着全世界都想嘬一口的酿造啤酒,就那样懒懒地享受生活。弗莱堡有大片大片的黑森林,走进其中,天色立即变暗起来,仿若童话中的场景。

在德国的乡村,草坪和树木包裹着一切,环境相比城市更优,不少富人因此会搬到乡村居住。这些乡村生活硬件设施相较城市也丝毫不差,即使夜幕降临,也依然并不缺少娱乐。酒吧成为很多人闲暇时最爱的选择。

在德国,城市与乡村之间不论物质还是精神都并未有太大的差距。因此,选择在空气宜人的小镇生活,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涌入城市的人口并不算多。同时,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国家,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发展的路径。

城镇化的不同模式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一个国家的城镇化模式离不开该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初始条件、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价值观念以及战略与政策取向等特殊背景和国情。这些特殊背景、国情及政策选择等决定了城镇化的基本模式。

作者:陈佳恩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