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媒体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专题 > 民生发展论坛 > 媒体报道

中华工商时报|用全社会力量守护蓝天碧水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5-07-06 15:20:29 中华 时报 工商

摘要:来自国内的多位专家、企业家围绕守护身边的蓝天碧水主题,就保护环境的有效做法和可操作性进行了研讨。据了解,在快速迈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来自国内的多位专家、企业家围绕“守护身边的蓝天碧水”主题,就保护环境的有效做法和可操作性进行了研讨。

据了解,在快速迈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环境生态问题集中爆发:资源束缚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雾霾范围扩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据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介绍,我国78条主要河流,54条遭到污染;86%的城市河段污染超标;2.5亿居民的住宅区靠近污染企业,2.8亿居民饮用不安全饮用水;去年全国325个地级市以上城市,达标天数仅40.9%。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龚建明认为,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已呈现立体化的特点,想治理好环境,就不能孤立地看待环境问题。如何处理好政府、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考验着中央和地方执政能力。他认为,只有政府、企业、媒体、社会组织和各位公民各尽其责、各尽其力,天蓝水净的美好家园才能成为现实。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创建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张景安表示,我国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就必须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只有掌握了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才有竞争力,才能够实现绿色增长。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创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原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贺铿认为,首先,在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时,地方政府转变执政理念是关键;其次,城市化必须重心向下。要把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配套的工业、服务业和医疗、地方文化、地方教育事业综合的结合起来;第三,发展永远是硬道理。不能片面地追求西方的所谓低碳经济、智能城市的概念,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切忌花样翻新、华而不实。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吕克勤认为,地方保护是制约环境执法和环境维权最大的瓶颈。他建议,各地政府要严格履责,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肩负起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重任;维护环境权益要进入法制化轨道,应将保证公民环境权益写入宪法;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和有效监督环境污染;要进一步重视用司法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广州市荣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敏认为,生态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发力。对于企业家来说,同样有责任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北京湖南企业投融资商会会长伍继延表示,要发挥商会组织的作用,使商会真正成为企业家们自治和自律的好平台。

第二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与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联合主办。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