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15-07-10 15:14:56 绵阳 新村
从2013年以来,四川绵阳市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标准,通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在全市试点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让更多农村群众跑步进入小康。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各项资金超过百亿元,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70个,为农村全面小康勾勒出一幅幅产村相融、村美民富的美丽画卷。
2013年10月,四川省出台了《关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意见》,要求要按照“统筹城乡、产村相融、成片推进”和“全程、全域、全面小康”的要求,在全省全面启动了幸福美丽新村创建工作。
绵阳市在做好省市新农村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了第二轮新农村示范县建设工作,全市建设三台、盐亭、涪城、游仙4个省级新农村示范县、北川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县,以及江油、安县、平武、梓潼、仙海五个县级示范片,惠及167个镇乡312万农民,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以点连片、以片带面、点线片面连结整体推进的新格局。“在2014年全面建成70个新村的基础上,2015年,绵阳市将大面积提速,拟整合投资资金1.38亿元,重点建设安县塔水到江油新安等‘三线三片’,各县市区每年也将做好1-3个示范片的建设,年底建成400个幸福美丽新村。”市新农村示范片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2014年起,绵阳市展开新农村示范县创建工作,坚持成片推进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坚持以县为实施主体,以村为单位开展幸福美丽新村试点示范村建设,要求各地要结合美丽乡村、生态文明乡(村)等相关创建项目统筹谋划,科学编制规划,合理选择示范村开展试点。市上还统筹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与现代农业、林业及畜牧业重点县建设,连片规划发展主导产业。
同时,以农村污水垃圾治理为重点,在全市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垃圾处理,探索推广“微田园”庭园经济建设。各地还通过挖掘农村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艺“三下乡”、节日慰问演出等公益性活动,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从2014年的70个村任务,到2015年的400个,预计明年步伐还会快。”新村提速,质量如何保证?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实际工作中,要让新村建设真正区别于城镇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各地实际,突出乡村生态资源,落实“五大行动”,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古村落。
新农村由“物”向“人”迈进
在新安镇农业公园,江油市围绕“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村社区化”建设思路,坚持跨区域统筹规划,现已建成两万多亩以梨、葡萄和猕猴桃为主导的特色水果基地,园内大大小小21家农家乐生意火爆,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名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在这里观花摘果,吃农家生态菜。
在2015年的新村建设推进过程中,绵阳市整体把握“建、改、保”三种形式,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行动,促进新农村建设由“单项突进”向“综合发展”迈进,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迈进,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
“2015年,绵阳市将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扶贫攻坚结合推进,调整完善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力争全年建设农村廉租房2000套以上,建设新村聚居点390个。”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市将通过自然村缩减、搬迁、合并,推进农村人口相对聚集,同时,正研究出台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新村建设力度,确保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尽快得到改善。
特别是2015年以来,绵阳市还加大“自选动作”力度,在三台县南部7个乡镇36个村展开了全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并即将启动涵盖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扶贫等15项措施的改革方案,努力探索丘区扶贫与幸福美丽新村同步的新路子,力争使全市发展落后的丘区迎头赶上,建成幸福美丽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