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15-07-10 15:37:14 头村 生态旅游
过去,这里是“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的贫困村,如今一跃为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口袋富脑袋富,家家都是小康户”的富裕村:这就是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
20多年来,滕头村坚持生态发展之路,逐步构筑起生态农业、低碳工业、特色三产联动的产业格局,产业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中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样本。
走近滕头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竣工不久的游客服务中心。在村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村中的一条小溪旁。原本寂寞无闻的外婆溪,现在却成为滕头村这个国家级5A级景区的吸引力新增长点。两岸芳草清香,溪中绿波荡漾,游客络绎不绝。摇橹的傅师傅说,他们每人每天要往返数十趟接送游客。
无论是乡村旅游,还是村办产业,滕头村都将绿色、生态作为决策的重要先决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起,滕头人就认定“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为了保护环境,滕头人近乎苛刻。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20世纪90年代村里就成立了全国最早的村级环保委员会,任何进入滕头村的项目都要经过该委员会的综合考评。迄今为止,该委员会已累计否决了50多个效益看好但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滕头人感触深刻。2014年全村实现社会生产总值83.26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6万元,家家都是小康户。滕头园林曾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提供优质苗木,年销售额数以亿元计。
滕头集团副总裁袁坤表示,现在滕头村已经营建了一整套的绿色产业体系,涵盖了一产、二产和三产。据测算,仅滕头村的现代农业效益即是传统农业的150多倍。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带来经济效益的上升和人居环境的改善,这种生态理念已经融入了村民的价值观,老少皆践行。
采访中,一位村民给记者讲了个真实的故事:数年前,滕头村委会偶然得知一条消息,邻县为拓宽公路,要把原公路两旁的500多株香樟树砍掉。滕头人连夜驱车赶过去抢救这批树,车到半路恰逢堵车,干脆徒步赶路,深夜赶到把这批树“抢”了过来。现在这批树在滕头村茁壮成长。
在滕头村,植树爱树等环保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村民自发保护村里的花草树木,现在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67%;村中环保科技力量的成果随处可见,路灯采用风能、公厕采用生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雨污分流处理。
“现在村里基本上95%左右的家庭都有小汽车,但是去两公里之外的批发市场买东西,大部分村民都骑自行车,心中想着的就是减少污染。”村民傅德明说。
过去二十多年,滕头村获得的国家级以上奖项就近百项。1993年,联合国副秘书长伊丽莎白·多得斯韦尔女士来滕头时说,“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少看到像滕头村这样美丽整洁的村庄。”
滕头是全国首批4A旅游景区(2010年升为5A景区)、中国十大名村、全球生态500佳,更成为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全球惟一入选参展项目的乡村。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呼应,滕头村喊出了“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口号。
滕头人没有止步,而是放眼于更高目标:将村庄成功的“秘诀”向全国传导,也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地理空间。
每晚华灯初上,在宁波北仑、江北的两个生态农庄内,食客络绎不绝。袁坤说,这是打造“连锁滕头”的试水之作。农庄以绿色美景、生态美食、乡村风貌为卖点,相当于在当地再造一个微缩版的滕头村。
生态农庄只是一个缩影,苗木产业更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滕头园林已在福建、江西、安徽、湖北、山东、河北、陕西、江苏等地建设了10万亩苗圃。傅企平介绍,江西的基地,已经引来了山地自行车比赛,带动了生态旅游,农民开办农家乐,基地变成了金山银山,更重要的是把理念带过去,搞生态产业。
“以前在上项目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现在还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尤其是一、二产业向高标准的生态环保、清洁能源方向发展,这是理念的再升华。”傅企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