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新常态下红塔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来源:《 人民论坛 》2015-07-23 14:07:03 红塔 常态 升级版

摘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将“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提出,也是中国建设五位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依据。

资料图片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将“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提出,也是中国建设五位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依据。中共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委、区人民政府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及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牢固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生态发展观,创立红塔区“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品牌优势,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

整治水环境,保护青山绿水。在实施云南省玉溪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中,红塔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的理念,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把整治水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第一要务来抓。红塔区自有“滇中粮仓”的美誉,境内水系发达,水质优良。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之近年来持续干旱影响,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红塔区和谐发展的不良因素,也成了群众饮水的安全隐患和珠江源生态平衡的潜在威胁。为此,红塔区开展了水源保护、环境治理、饮水调度、山区集雨等民生工程,改善红塔区水生态环境。同时狠抓水源工程,加大水库、坝塘环境治理,完善建设水环境系统,加强水源林、水库坝塘等周边植树绿化工作,有效解决了红塔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改善了红塔区水源区域涵水环境,保障了红塔区水源安全。

整治城乡环境,打造山水田园。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如何杜绝环境“脏乱差”,提升村庄形象,如何避免城乡建设“摊大饼”无序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人居环境等,成为横亘在红塔区新一轮发展面前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对此,红塔区委、区政府创新理念,规划先行,优化城乡村落及基础配套和生态建设布局;实施“迁村并点”,引导农民集中建盖高楼、发展新型社区,解决土地资源集体使用和农村城市化问题;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

明确功能定位,提高城市品位。围绕“一心、双核、四组团”的空间定位和建设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明确组团功能区定位,高水平、高品质、大气魄地推进城市建设,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确保临违建筑“零增长”。抓紧中心集镇、特色村规划的完善修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进一步突出文化传承,彰显特色优势,切实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构建“主城区、中心城镇、特色村”相适宜、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探索迁村并点,节约土地资源。红塔区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经验,加快完善北城新区及配套功能区域的规划修编,启动了古城社区、山头社区、下赫社区、大矣资社区“迁村并点”工作,示范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科学规划确定永久保留村落,对100户以上村庄进行了建设规划,鼓励居住边远、户数较少的村庄向中心村、集镇集中。制定出台了《红塔区美丽家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15年将建设120个特色村和示范村,实现全区新农村建设大变样,成为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示范区。

实施重点整治,改善宜居环境。鼓励企业治理设施提档升级、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对烟尘控制区、工业园区和7个二氧化硫重点减排工程项目每天进行PM2.5、PM10、S02、M02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对辖区内42户排污单位征收废气排污费都用于环保建设

重视自我管理,引入考核机制。自我管理是红塔区新农村建设一大亮点,全区104个村(社区),村村有村规民约,尤其是孙井社区自我管理机制运转成熟,管理到位,创造了群众“自我提高靠学习,自我发展靠创新,自我管理靠制度,自我监督靠约束,自我规范靠素质,自我美化靠自觉”的“六自”管理经验,得到了云南省和玉溪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人民论坛记者  张 莉  李富强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