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有机食品:最严认证之后

来源:民生周刊2014-11-07 10:43:25 食品

摘要:近年形成的“最严”监管体系,一方面是管理程序严格,一方面是指标、标准非常严。

顾客在杭州一家超市里选购贴有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含有机码)的有机蔬菜。图/CFP

被称为“世界最严”的有机产品管理制度实施已逾半年。对于很多有机食品企业来说,这是最难捱的半年。 

自今年4月1日《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后,不少超市撤销了有机食品专柜,一时间市场上的有机食品大幅减少。

近期北京市质监局的例行检查显示,目前北京市场上正规的商场里销售的有机产品没有假冒的。

虽然检查结果大快人心,但行业内叫苦声依然不少。“严管”之下的中国有机产业能否更好地发展?

 

最严的监管体系

事实上,《管理办法》只是现在有机产品最严监管的一部分。自2011年起,行业相关的一系列规则就开始修订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相继修订发布。

最严的制度源自最乱的市场,湖南博野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博野有机公司)董事长余建军对此深有感触。

“以前的有机认证是‘三不定’,即不定性、不定量、不定品种。”余建军说。一个企业获得有机认证后,可以随便往企业其他产品上贴。比如,申请认证地块种的是辣椒,旁边地里种的黄瓜也可能贴上有机标识出售。

2013年,国家认监委曾委托认证认可研究所组织对有机产品生产、销售量较大的省市进行抽查,结果显示流通领域违规使用有机产品标识现象比较突出,假冒认证或已认证失效的产品占15.3%。

有机食品市场鱼龙混杂,花钱买认证证书、以普通产品冒充有机产品等现象屡被曝光。近年来,有机食品市场不断增长,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获得认证的有机产品生产面积272.2万公顷,其中有机种植面积为128.7万公顷,野生采集总生产面积为143.5万公顷,有机植物产品总产量为766.5万吨。 目前中国共有有机生产企业7894家,有机生产基地6628个,有机加工厂3910个。可同时,有机食品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信任危机。

“事实证明,光靠生产者的诚信是不行的,还要加入技术手段的监管。”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说。

据他分析,近年形成的“最严”监管体系,一方面是管理程序严格,一方面是指标、标准非常严。

这种严格有时候甚至让生产者无所适从。像植物农药的运用,按规定只使用有效成分。那么什么叫有效成分?一般有效成分只有一丁点,大部分都是无效的成分。所以一个农药里面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激素,那么99%多是什么呢?这让生产者很难辨别,辨别不清楚就会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用了,为了规避风险,现在很多企业什么都不用。第二种就是误用和滥用。

现在的有机认证不仅要对土地进行认证,还要追溯到具体的品种。根据《管理办法》,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应当在认证证书限定的产品类别、范围和数量内使用。

每枚认证标志都有唯一的编号(即有机码),能够溯源到其对应的认证证书和获证产品及其生产、加工单位。获证产品或者产品的最小销售包装上,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有机码和认证机构名称。消费者能根据这个有机码查询到商品的具体信息。

比如,一个有机农场生产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每个品种每次开始种植时都要进行认证。认证机构到了农场,除了检测土壤外,还要评估每个申请品种的产量。

博野有机公司在长沙郊区有个农场,占地500亩,种植有机蔬菜。“今年我们种胡萝卜,进行有机认证时,预估产量是1000斤,预计以斤为最小单位出售,就会给1000个有机码。结果今年丰产了,产出1500斤,剩下的500斤我们没有码了,就不能按有机产品卖了。”余建军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成本上升

对有机食品单品实施认证直接推高了有机认证的费用。一个有机农场,原来只需要对生产基地整体进行认证,认证机构按土地面积收取费用。现在,农场的产品品种越多,认证费用就越高。比如50亩地的农场,每年种20种有机蔬菜,原来只需约5万元的认证费用,新规实施后再进行认证,则可能需15万元左右的认证费用。

一些有机农业企业因此减少了有机产品的品种。留民营村的北京青圃园菜蔬有限公司的蔬菜品种在认证新规实施后便由先前的几十种减少到4种。

但品种减少之后,销售方面出现困难。尤其对于以蔬菜宅配为主要业务的农场来说,品种单一肯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3至50亩地的认证成本相对要高些。因为企业除了要负担认证费、检测费用之外,还要负责认证人员的差旅等费用。”余建军说。

“我们弄了一个有机码,这肯定是一个好事情,但这也增加了很多的难度,增加了很多工作量。”杜相革说。一个认证机构要专门有一个人往国家认监委报信息,认证机构的负担也加大了。报完数据要上传数据,差一点点可能就被认为不合格。

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中国的有机产业,到现在为止只有20年的时间,而欧洲有的国家已经做了50年或70年的时间,中国跟国际上的差距最少是30年的时间。与西方国家的有机产业最初由环保人士发起不同,中国从事有机农业的大部分是生产者,是利益直接相关者。市场是中国有机农业的驱动,因此为了拿到有机认证证书,获得市场,很多有机食品企业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产地环境是否合格,需要检测报告。投入品(包括农药、肥料)是否符合要求,需要评估。产品是否合格,有无农药残留,全部需要检测。每次认证需要上百项的检测,每项检测需花费几百元不等。”杜相革分析。

但在他看来,认证费用在整个有机产品的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认证费用高并不是造成有机产品价格高的主要原因。有机产品成本高主要在于投入性成本高,比如有机肥料比化肥贵5至6倍。另外就是劳动力成本高,有机种植中的除草等工作都需要人工进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在生产过程中,从产量到商品量差异太大了,比如一亩地苹果产了6000斤,能装到箱子、盒子里,漂漂亮亮的,可能只有1000斤,或者1500斤,很多是不合格的。有机产品的商品率普遍很低,不到30%。很多品相不好,像果子不正的、弯曲的产品都被淘汰了,不能进入市场。

按照有机产品的国家标准,有机产品不得检出农药残留。而原来的有机产品规定是农药残留不得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限值的5%。更严苛的产品要求势必需要更精细的管理,管理成本的上升也成为有机生产者面临的问题。

 

生态产品泛滥

“最严”的监管制度实施之后,不少企业放弃了有机产品的生产。

2012年,有机认证证书曾从一万多张减少到7500多张。这两年随着行业规范进一步完善,新的企业进入,有机证书的数量才逐步恢复。

与此同时,声称按照有机标准生产,但没有进行认证的“生态产品”越来越多。

在中粮集团旗下的食品购物网站“我买网”中,打着“生态”旗号的食品众多。知名的有德清源生态安全鸡蛋、金龙鱼生态稻、福临门盘锦生态米等。其中,北菜园生态蔬菜也品种众多。如北菜园生态长茄子350克售价9.5元,比普通茄子贵4倍。在商品参数中,该品种类型为“生态产品”。在种植方式介绍中写着:研究显示有机产品(生态产品是按有机方式种植)含有更多的铁质、镁质、钙质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

目前我国食品分为三个等级,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并没有生态食品的门类。

杜相革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做生态产品的人中很多是从有机行业转过来的。他们原来是做有机产品的,后来因为产品达不到有机标准,觉得有风险,就取一个原生态、生态产品这样的名字。”

一直宣称做有机食品的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在也推出了生态荔枝、生态杨梅等产品。

“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的。现在认证复杂,就怕有问题,所以打擦边球。生态食品没有标准,也就没法界定,也没法认证。只能说中国人太聪明了,上面只要有一个政策,下面马上就找到一个解决的出口,一个逃避的办法。”杜相革感叹。

在肃清了假冒伪劣的有机食品后,有机食品市场又迎来了新搅局者。遍地开花的生态食品价格、宣传甚至包装往往都接近有机食品。在余建军看来,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生态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很多企业把生态作为口号,其实就是想偷换概念。对于真正想做有机食品、保护生态环境的人,这也是一种伤害。

但对于有机产业的发展,杜相革依然十分乐观。“环境和食品安全是人的需求,有机产业会越来越好。现在面临这样的一个形势,可能一些真能立志做有机产品的企业慢慢会规范起来,大家越来越公平。一些做不好的企业会逐步被淘汰,做得好的企业慢慢在这个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过三到五年,大家都规范了,程序可以再简化,认证管理制度也会再修订。”(记者   罗燕  王丽)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