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访谈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访谈

四川建川博物馆馆长:永远怀念每一位战士

来源:人民网2015-08-18 10:42:46 建川 博物馆 战士

摘要:8月18日,四川省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专访,以“为了和平建博物馆 要永远怀念每一位抗战斗士”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人民网强国论坛特别推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访谈活动,希望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主持人

馆长好,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建川博物馆的基本情况,都有哪些重要的陈列?

嘉宾樊建川

我们建川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安仁古镇,占地 500 亩,建有抗战、“红色年代”、地震、民俗四大系列场馆25座。建川博物馆现收藏国家一级文物165件套(404件),二级文物22件套,三级文物82件套。现已开放的博物馆有:抗战文物陈列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日本侵华罪行馆以及“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和“抗战老兵手印广场”;“红色年代”系列包括红色年代瓷器馆、生活用品馆、章钟印馆、镜面馆、知青生活馆和邓公祠;地震系列包括汶川大地震博物馆、震撼日记5.12—6.12馆、地震美术作品馆;民俗系列有三寸金莲博物馆、国防兵器馆、老公馆家具馆、中医文物馆、胡慧姗博物馆、航空三线博物馆。在建的博物馆有十年大事记博物馆、日本侵华罪行馆和汉奸馆。

主持人

您曾下过乡、当过兵、做过官、任过教,从1993年开始,因为收藏所以辞官做馆长。在您收藏的众多藏品中,有没有对哪一件抗战文物情有独钟?

嘉宾樊建川

太多了,因为有上百万件藏品,很多东西都让我记忆深刻。比如聂荣臻元帅抗战时用的公文包,是聂荣臻女儿聂力中将到这里参观时赠与我的,那个包特别能反映抗战的历史。还有彭德怀抗战时用的相机,也非常珍贵。还有一个是1938年罗瑞卿大将所缴获的一床日军毛毯,当时正好是罗瑞卿的儿子罗箭在延安出生,就用这个日军毛毯来裹他。这条日军毛毯就一直伴随着罗箭长大,跟了他70多年。后来我找他要这床毛毯,他特别舍不得,我跟他说放在我这儿一年有一百万人参观,罗箭将军想了想就给我了,现在大家都可以看到。

    还有一些刻骨铭心的收藏品是地雷。当年,我们这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家和日本打仗,没弹药没大炮,于是就发明了地雷这个土办法来对付日本人。当时根据地的铁特别少,老百姓就把家里的锅、门闩拿来化铁做成地雷,但是这个毕竟有限,铁用完了怎么办?就用瓷器来做地雷,瓷器坚硬,炸了以后可以杀伤日本鬼子,还有石头做的。当把铁雷、瓷雷、石雷三种放到一起展览时会发现,当年抗战我们有多艰苦,但是我们仍然和日本鬼子进行殊死抵抗。同时,也能看到根据地的这些军民多么有创意。

我还收藏了一封家书,家书的主人叫罗光真,是四川人,老红四方面军的战士,后来在八路军里当连长,在山西、河北一带抗战。他的家书寄回四川,大意是说我现在正在抗战,日本鬼子很猖狂,我们正在努力作战,儿子不能尽孝,胜利后一定回来孝敬父母。但是后来他却在战场上失踪了,不知道是不是牺牲了。这封家书在我们这儿珍藏着,我们应该怀念像罗光真这样的抗战战士。

 

主持人

您建博物馆收藏这些文物,您的想法是什么?

嘉宾樊建川

我们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八个字:为了和平、收藏战争。日军侵华可能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来最为深重的一场灾难,外敌入侵时间长达14年,共造成3500万同胞死伤。但同时我们抵抗住了强大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最后在国际援助下取得了胜利。虽然这场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我们应该铭记它。铭记的目的是什么?第一,铭记这场战争,我们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第二,整个国家和民族要铭记这种民族团结统一、共同抗击侵略的精神。第三,要继续传承不怕牺牲、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的精神,对外敌入侵永远不能妥协,不能忍受!我觉得这三点应该通过这些文物、图片、资料继续传承下去。我想这段历史也是对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未来往什么地方走的一个很好地判断。

总之,我希望纪念馆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参观,能够在你们奔波、忙碌的生活中,留出一点点时间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主持人

听说您是山西人,父亲也是一名山西的抗战老兵,能不能讲一下老人家有什么抗战故事?

嘉宾樊建川

我父亲是山西兴县人,就是叶挺、王若飞坠机牺牲的那个县,是一个抗战的老根据地。父亲家在兴县一个很偏僻贫穷的村里,家里孩子很多,根本养不起。于是到了15岁成人后就必须出去干活。我爸爸1940年出当兵,一直和日本人作战, 1949年来到四川。之后有参加了抗美援朝,身上有很多伤疤。我想他们那代人,没什么文化,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他们有个很朴素的想法,就是日本人来占领我们的村庄、抢我们的粮食,我们就要保卫亲人、保卫村庄、保卫粮食。

主持人

每一个收藏品背后都应该有一个故事,这么多藏品有没有什么故事?

嘉宾樊建川

我们这儿的藏品故事太多了,我讲一个援华美军馆收藏的飞虎图的故事。“飞虎”就是当年援华美军飞虎队的名字,四川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张善孖,就是张大千的哥哥,他是中国画老虎画得最好的,当时他在纽约义卖这些画,筹集善款汇回国内支援抗战。就是这个时候他创作了飞虎图,画中老虎展开翅膀,飞上天空,寓意如虎添翼。这幅画他送给了陈纳德将军,机缘巧合画又回到了他手里,他就把这幅画从纽约带回了四川老家内江。1970年,四川文物部门花了20块钱给买过来了。90年代拍卖,我花了大概十几万把它买到手,后来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这是一级文物,我认为这是全世界唯一一张给老虎画展翅的中国画,而且还是大师作品。这张“如虎添翼”特别能记录历史,当年中美同盟一起反抗法西斯,美国飞虎队的飞机被日本人打下来500多架,但是他们打下了2500架日本飞机。我认为画上的这个飞虎是专吃日本人飞机的老虎,而这幅画背后有故事、有情感、有温度,也反映了中美人民的友谊,反映了中美两国军队的友谊,我觉得特别重要。

主持人

今天我们参观了很多馆,有一个不屈战俘馆。“战俘”现在来说似乎是一个贬义词,您当时建这个馆的时候对“战俘”是怎么理解的?

嘉宾樊建川

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当俘虏就是瓦全者,要被人看不起。实际上两国交战时就会产生很多俘虏,当时估计我们有一百多万人被日军俘虏,但他们不是瓦全者,他们是为民族、国家英勇奋斗的战士,因为负伤、弹尽粮绝而被日军俘虏。而且他们的状况特别悲惨,不是被屠杀,就是被强迫做劳工,折磨至死。能够侥幸生存下来的人不多。当时建这个馆时很多人不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大家对这个馆已经意见趋同,都认为这些俘虏是中华民族的战士,是我们的先辈,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奠基者,我们应该永远怀念他们。

主持人

还有一个川军抗战馆,这个抗战馆相当于讲述了川军出川抗战的过程。能不能为我介绍一下?

嘉宾樊建川

一般说到川军抗战,往往大家脑海里就蹦出一个数字:30万,这是1937年四川军阀刘湘的军队人数。但实际上川军并不太归蒋介石集团所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四川军阀刘湘自己的刘家军,所有军费、枪炮都是刘家自己提供筹措的。但是这个地方军队在国家、民族遇到灾难时,没有守卫自己的地盘,而是在刘湘将军的带领下毅然决然地出川抗战。其中一部分人顺着长江到了上海,一部分人到了山西,在滕县保卫战、长治保卫战、安徽长江沿岸、淞沪会战等都留下了川军英勇奋战的身影。

当时川军有5个将军是在前线牺牲或殉职的,包括川军的统帅刘湘在武汉因为肺结核爆发吐血殉职,死在了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的岗位上。另外王铭章将军是在滕县保卫战中光荣牺牲的。还有一个饶国华将军,因为战争失利,最后拔枪自尽了。此外李家钰将军也是阵亡的。牺牲的士兵就更多了,有60多万人牺牲——出去的30万是“小川军”,后来还有一个“大川军”,四川人丁较多,每年征兵40万,连续征了八年,总计三百多万人,一共大约350万川军上战场和日军拼命,350万里面有60多万川军将士牺牲了。虽然日本人没有跨进四川一步,但是四川人对抗战贡献很大,作为战略大后方,承担了三分之一的抗战经费。

主持人

纪念馆有一个抗战手印广场,这些抗战手印是怎么获得的?在广场上为什么会有一位日本老兵的手印?

嘉宾樊建川

我们花了20多年的时间,收集了五千人的手印,现在抗战老兵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搜集了。每个抗战老兵给我们一个手印和他的简历,我们会把他的职务姓名做到手印广场里。广场上重重叠叠、排山倒海的都是右手,扣扳机的右手、挥舞大刀的右手、扔手榴弹的右手……也有七八个人是左手,因为他们的右手在战争中被日本人砍掉了。另外,还有四个老兵是在我们征集手印时刚去世,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我们就到太平间把他的手印拓下来。

你刚才提到有一个日本老兵的手印,那个日本兵叫小林宽澄。他是个日本兵,但也是个真正的八路军。1938年小林被八路军刺伤后俘虏,醒过后他因为受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想自杀。八路军发现后立即制止,把他抬往根据地救治。可是他在担架上醒来后又企图自杀,八路军只得把他用绳子捆在担架上。后来他的伤治好后受到了感动,就参加了八路军。

小林宽澄后来成为医院的副院长,是副团级。他在抗战时就拿着话筒到日本炮楼前用日语喊话宣传,让大家不要受军国主义的欺骗,放弃侵略战争回到日本。老人今年已经98岁了,身体非常好,能说一口纯正的京片子。他现在还有一个职务是日本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协会会长,一直在为告诉日本人战争的真相、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和平而奔走。

主持人

听说您收集了一套完备的鬼子战地日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记?有什么价值?

嘉宾樊建川

这个日记是荻岛静夫的日记,他是一名日本士兵,于1937年7月20日来到中国参加淞沪会战,后来又参加了很多战争,共记录了七本日记。他的日记可能是迄今为止记录日本侵华最详尽的一套日记,一直记录到他在中国负伤、回国。此外还有他用照相机拍的一套影集,都是国家一级文物,特别珍贵。这个日记我已经请川大的老师翻译出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叫《荻岛静夫日记》,这是侵华日军战争罪行的一个重要铁证。

日记里会看见他怀念家乡,怀念父母, 想要孝敬父母的话语。也多次表露出希望战争尽快结束,回家重操旧业,做一个和平时期的居民的愿望。但日记里也记载了很多令人发指的暴行,战争把他变成一个豺狼。比如日记里写到,今天我领到一把刀,为了实验这个刀是否锋利,我就抓了几个俘虏来砍头。日记写的特别含糊,他自己都记不清砍了几个中国俘虏,于是写的是数名中国俘虏。还有一个暴行是他抓到十几个中国老百姓,他们认为这些老百姓是刺探军情的,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因战争而流亡的普通百姓。他居然就和其他日本军人把这十几个人用铁丝捆起来放在太阳下暴晒。到了傍晚,这十几个人因为没有喝水又有铁丝阻碍着血液循环,全部晒死了。我觉得这样的日记特别能说明侵华日军的种种罪行,说明了军国主义的邪恶,把一个普通的日本人推入战争变成豺狼。

主持人

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健忘的民族,您怎么看?

嘉宾樊建川

我们有的时候对一种灾难忘记得比较快。但是中华民族是不是这样的民族,我觉得值得商榷。因为遗忘可能也是一种人类自我修复的功能。但是,像抗战这样大的一个灾难,经过抗击敌人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国家的周边环境、在世界上的利益博弈,战争的阴云是一直存在的。比如成都,“5•12”之前根本感觉不到地震的威胁,但在那一瞬间爆发后,十几秒内我们几万同胞就遇难了。战争的威胁也好,大自然的灾害也好,就潜伏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居安思危。我们可以愉快的生活,努力的工作,但是我们一定要想到我们的幸福来之不易,一定要想到我们必须要巩固自己的国防,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这样才能享受长远的和平和安逸。

主持人

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嘉宾樊建川

谢谢大家。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