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不离土不离乡 力避千镇一面

来源:民生周刊2014-11-24 13:30:33 一面 避千镇

摘要:晋江市磁灶镇的大埔村,既拥有城市的繁华,又有一份雅致与宁静。

晋江市磁灶镇的大埔村,既拥有城市的繁华,又有一份雅致与宁静:130多座整齐划一的连体别墅和小洋房,整洁宽阔的乡村道路,文体活动中心、休闲中心广场、体育健身路径、灯光球场、老人活动中心一应俱全,举目四望,一片生机盎然。

这是记者近日在大埔村走访时看到的情景。大埔村的今天得益于福建省泉州市推行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

在泉州,和大埔村一样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其它21个试点城镇。因地制宜,给出各自的建设范本,使农民不仅进城上楼,还能真正安身发展,泉州市正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实现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本

不离土不离乡,泉州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

本着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尊重乡村风俗习惯、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农村产业调整的原则,泉州各地坚持科学规划、整体设计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规划相衔接,合理确定农村新型社区的空间布局、人口规模和产业发展。

根据泉州的实际情况和百姓的集中诉求,科学选点、科学规划,对于试点镇的建设用地,泉州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除将其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上单列安排外,还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用地整理,实行土地挂钩置换制度。探索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整治节余的建设用地,允许保留集体建设用地性质不变,用于建设村民住宅、村集体物业和村集体公共设施。泉州在《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试行实施意见》中提出,小城镇可采用统建、联建或成片小区改造的方式,商业开发、村企合作或业主集资改造的模式推进旧区、村危房改造。通过邀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设计大师参与规划设计,以中小城市眼光,通盘考虑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为小城镇长远发展预留空间。既要做好全市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又要做好每个具体城市和城镇的规划。城市自身的规划要科学合理,各个功能区如何划分要及早确定。

上楼不是目的,关键是完善设施,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泉州市新城镇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小城市”的建设要求,结合实际,泉州提出了“六个一”工程,即一个规划展示厅、一座公园、一座污水处理厂含垃圾中转设施、一条主要街道景观整治、一座新地标、一个土地整治项目,以此强化生态建设、环境提升及历史文化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先行,以污水处理为例,水头、金井、龙门、东石、湖头、蚶江、水口、仑苍8个试点镇的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或投入运行。另外,各试点乡镇均完成一条以上主要街道的综合整治,镇区人均道路面积达14平方米以上。公园建设方面,水头镇的五里桥文化公园、永宁镇黄金海岸、涂岭红星生态园等都成了群众休闲的好去处,泉州目前已实现“村村有公园”。把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山山水水与城市景观融合起来,突出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和民俗风情的保护与传承,展现特色文化,做到当前可承受、长远可持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本土文化的提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受到和城市一样的生活环境。

把人留在小城镇,还要留得安心,就要完善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为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工作,泉州市积极推动简政强镇,将小城镇建设项目纳入绿色通道服务,实行集中联合审核审批和“容缺预审”等制度,特事特办,限时办结,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成立了小城镇建设技术服务组、法律服务组、金融服务组、土地审核审批服务组等专门服务机构,组织建材下乡、图纸下乡、人才下乡、技术下乡等活动,为小城镇提供巡回服务;成立小城镇改革发展促进会,编印图集、简报,定期举办小城镇及村庄整治专题班及系列培训讲座,为各试点镇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避免“千镇一面”

为让群众住得起、过得好,泉州市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各地把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同步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努力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抓项目、兴产业、夯基础,不断增强城镇发展的功能、动力和实力。根据各个不同乡镇的实际情况,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指导试点镇立足当地区位、生态、文化、产业等优势资源,打造产业带动型、交通枢纽型、旅游休闲型、生态文化型、商贸流通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避免“千镇一面”。实践表明,大项目大变化、小项目小变化、无项目没变化。

安溪龙门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山区小镇,变成一个炙手可热的投资热土。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后,安溪突破地域限制,将龙门镇和官桥镇重新布阵成规划成南翼新城,以大气魄、大手笔开辟出大战场,引来了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基地、中科院低碳城市研究中心示范区、先进的新能源新材料生产基地,以及海西最大的户外运动基地、海西规模最大风格最齐全的温泉圣地等,使得南翼新城一举成名。

城镇建设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在探索“钱从哪里来”问题上,泉州走出一条多元化投融资的新道路。泉州每年安排4500万元的小城镇专项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向试点镇倾斜。同时,不断完善试点镇财税管理体制,通过“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健全试点镇财政管理机构。为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泉州还建立金融服务试点小城镇建设的新机制,加大金融资源在试点小城镇的倾斜与集聚,并创新适合小城镇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

泉州各试点镇抢抓机遇,优化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吸引一批龙头项目建设投产,并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入驻。

以磁灶镇为例,2011年,该镇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主线,即建设一个包括国家级印刷产业基地和建陶转型发展基地在内的现代产业基地,建成一个全国有影响的商贸物流中心,以及一个一流的现代化新区。三年过去了,磁灶镇不仅城镇面貌焕然一新,还改变了原来第二产业一家独大的产业格局。中国包装印刷基地产业基地、海峡国际五金机电大市场、海西家居建材博览城、新亚国际电子商务营运中心、申通快递泉州转运中心、磁灶企业营销展示中心等服务业项目,相继进驻磁灶镇。让这个陶瓷生产重镇成功过渡转型,摆脱污染大户的阴影。

在永春和德化两个山区县,则发挥当地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永春打出“美丽乡村”这一品牌,因地制宜,启动“百村整治、十村示范”美丽乡村行动,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形成具有永春田园风光、山水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瓷都德化”则大力发展以陶瓷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走进德化,你会发现,“瓷元素”已经融入到这座县城的建设中,从陶瓷文化长廊到瓷都广场、陶瓷博物馆,再到镶嵌着废瓷片的人行景观桥,处处延续着千年瓷都的历史文脉。

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向记者介绍:“德化县以大转移、大集中的思路,努力构建一个中心四个组团八个片区的空间布局,将城区作为景区打造,融入‘山魂、水魄、瓷韵、人文’要素,坚持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关,发展大生态,努力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力争到2015年城镇化率超过75%,2018年全县GDP达260亿元以上,形成现代化城市和新型农村和谐交融的城乡形态。”

让百姓口袋鼓起来

城镇建设漂亮了,产业也发展了,现在关键的是要如何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不能因为城镇化建设而让老百姓变成负担。这就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在享受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基础上,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这才是以人为本。泉州市政府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投资,不仅仅集中于硬件上,更向“软件”方面倾斜,群众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将要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据泉州市住建局城镇科长蔡伟忠介绍,在小城镇试点工作中,泉州市各试点镇加快落地一批优质的二、三产业项目,促进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集聚的举措,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更有选择性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对涉及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都鼓励优先聘用本地农民;涉及土地征迁用于工业园区、农贸市场或商业开发的,都鼓励村集体经济投入,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和集体性、财产性收入。如马甲镇出台征地安置办法,回拨部分土地面积给农民建商业店面,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通过一系列增收措施,部分试点镇的财税收入比增幅度均高达30%以上,农民收入平均增幅均超过15%。近日,泉州还起草了《关于泉州市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实施意见》,提出的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也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允许农村房屋在不同集体经济组织内进行转移,将有效解决抵押物拍卖处置这一影响农村房屋抵押贷款的关键性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盘活农民和农村的资产。

“生活有保障,养老无后顾之忧,看病有医疗保险,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如今梦想逐渐变成现实”安溪县湖头镇党委书记对记者说:“实行城乡就业、优扶、低保、新农合、居民养老等一体化,城乡均等的劳动就业制度和失业登记制度正在全面推广,试点镇社会保障体系及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这些措施对整个城镇化建设起到了根本性的保证。在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公共设施向城镇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城镇覆盖,使城镇在交通、教育、卫生、科技、信息、生态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拉近与城市距离。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有序推进,让百姓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

完善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泉州市充分发挥行政、市场、志愿互助等多方面作用,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专业经济组织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

泉州市住建局局长钟文成告诉记者:“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只有把发展质量摆在突出位置,把握好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等基本原则,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当然,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要牢牢抓住主要任务,奋力攻坚克难,解决好人到哪里去、土地怎么用、钱从哪里来、布局如何优化、管理如何科学等重点问题,进一步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只要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城镇化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本刊记者   胡飞   郭文治)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