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社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新中国电影译制片之父与夫人2日内接连逝世

来源:新文化报2015-10-08 08:52:10 译制片 新中国 夫人

被誉为新中国电影译制片之父的长影著名导演袁乃晨,于2015年10月5日零时10分在长春逝世,享年96岁。袁乃晨是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制作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并开创了“对口型”译制法,成为中国译制片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的方式。

此外,新文化记者昨日获悉,在袁乃晨去世两天后,袁乃晨的夫人、长影著名电影剪辑师刘英,于昨日凌晨3时30分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袁乃晨、刘英夫妇告别仪式定于今日8时30分在长春息园西厅举行。

新中国电影“七个第一”袁乃晨占据四席

袁乃晨,原名高萌,1919年12月生,河北雄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历任秘书科秘书、文工团副团长、翻译片科科长、制片处副处长等职,1952年11月任中央电影局翻译片组组长,1954年1月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副导演,1956年8月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1983年9月离休。袁乃晨的名字在新中国电影的历史上十分重要,长影开创了新中国电影的“七个第一”,其中袁乃晨占据四席,他为新中国第一部多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录制了解说词;在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吧》中饰演了营长这一角色;他还编导了新中国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最重要的是,袁乃晨担任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导演,因此被誉为新中国电影译制片之父。1954年,袁乃晨开始担任故事片导演,《马》(1956)、《悬崖》(1958)、《昆仑铁骑》(1960)、《小树苗》(1960)、《两家人》(1963)、《蝶恋花》(1973)、《向阳院的故事》(1974)都留下了他辛勤耕耘的身影。

创造了“对口型”译制法

新文化记者曾经在多年前采访袁乃晨时,听他讲述过当年译制《普通一兵》的故事。包括在购买《普通一兵》版权的时候,他如何和前苏联的片方斗智斗勇,让对方对他从不信任到成为朋友,并把其电影公司所有的版权都独家出让给袁乃晨。《普通一兵》最为人乐道的是,袁乃晨发明了“对口型”译制法,在原版中有一句“乌拉”,在俄语中是“万岁”的意思,但是如果直译过来口型对不上,后来袁乃晨采用“对口型”的译配方法,将“乌拉”翻译成“冲啊”,使影片更具戏剧张力和强烈的震撼力,从而得到前苏联片方负责人的肯定。他所开创的翻译影片“对口型”的译配方法,至今仍在中国译制片业广泛应用。

曾把终身成就奖献给逝去同行

为表彰袁乃晨先生为中国电影译制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2004年首届长白山文艺奖评委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2008年,袁乃晨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获得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这是他得到的第一个全国性电影奖项。在当年的颁奖典礼上,袁乃晨曾表示要把这个奖项献给已经逝去的同行,他激动地说:“60年过去了,我的那些战友先后都已经长眠于地下了,他们终生为之奋斗的翻版片这枝花朵,已经开遍祖国。对于未来,我希望后来的同行,能够把中国的电影,翻译成世界各国的语言,让中国电影这枝艺术的花朵开遍全世界!”今年,袁乃晨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荣誉奖章”。

袁乃晨夫人刘英昨日去世

在袁乃晨去世的两天后,其夫人,同时也是长影著名电影剪辑师刘英,于10月7日凌晨3时30分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刘英1953年起在长影剪辑车间担任剪辑师,曾为《保密局的枪声》、《熊迹》、《红牡丹》等多部影片担任剪辑工作,1985年从长影离休。夫妻俩相濡以沫66年,相继离世令亲友深为悲痛。袁乃晨、刘英夫妇的告别仪式,将一同于今日8时30分在长春息园西厅举行。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