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2015-10-10 09:49:10 王丽萍 编剧 最好
《盗墓笔记》、《鬼吹灯》被改编成若干影视作品,《甄嬛传》、《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等网络小说改编剧热播,一批网络作品版权价格持续上涨。网络改编剧炙手可热之际,记者专访了著名编剧王丽萍,她的回答是:“当大家都在改编网络作品,我更乐意坚守原创”。
10月中旬,王丽萍的新剧《大好时光》即将在上海东方卫视首播。以往擅长创作家庭剧、婆媳剧的她,这一次挑战自我,视角瞄准了20岁、30岁、40岁不同年龄段男性的爱情故事。她说:“与很多剧作家一样,我希望超越以前的自己,而这是需要在长期积累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我坚信,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看似市场饱和,实则原创不足
一段时间以来,影视业内有观点认为“家庭剧已趋于饱和”。近年来包括王丽萍创作的《媳妇的美好时代》、《生活启示录》,还有王宛平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王力扶的《团圆饭》,申捷的《虎妈猫爸》等都是大热作品。网络版权影视化趋势明显,一批以往的故事也直接进入拍摄。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上,还能不能出新、出彩,成了疑问。
“在这个市场上,真的到了‘写无可写,拍无可拍’的境地了吗?”王丽萍有自己的回答。她说,今天影视剧的创作样式不是太多了,而是多样化、类型化的东西太少了,很多长着相似面孔的作品扎堆,才会让大家觉得好像有“饱和感”,“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特别在高品质的创新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
王丽萍说,原创型的剧作家不能总是“回头看”,而是要“向世界看齐,向国际上领先的同行看齐,你不会觉得创作思维的枯竭,相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题材,还有太多值得写。”
我们拿什么来面对年轻人?
在新作品《大好时光》里,王丽萍触碰了很多新题材,比如男主人公如何从替人打工到自主创业,还涉及了今天很多年轻人在爱情路上可能遭遇到的“拜金”、“闪婚”等,情节设置上也更趋向于通过轻喜剧来反思一些新的社会现象。
“过去一段时间婆媳剧多、保姆剧多,后来是医疗剧、幼教剧偏多,往往是一阵风刮过,大家相互你看我、我看你,跟风的多,坚持原创的就会变少。”王丽萍认为,文艺创作更应该为年轻人营造更好的文化成长环境。
她说:“我们的创作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年轻人,他们如果不看、不思考,会是很令人担忧的,那么就需要我们以更轻松、贴近他们欣赏口味的影视作品来给予更高层次的精神指引,否则影视创作的不作为,也会直接影响到年轻人的身心成长。如果真的大家都只看美剧、韩剧长大,那么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对中国社会的切身感悟会减少,进而变成一种遗憾。”
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在创作《大好时光》时,王丽萍邀请导演夏晓昀与其再度合作,不仅剧情上紧贴都市脉搏,还通过摄像机镜头对上海这座城市特有的中国特色传统景致和当代建筑进行了完整呈现,包括隐于繁华城市中的江南园林、都市里永远转动的摩天轮等,并营造了白马在黄浦江畔漫步的童话场景等。
谈及剧本影像化过程中的创新,王丽萍说,影视剧艺术的最大魅力之一就在于它的呈现是立体而非平面的。一部影视剧如何呈现日常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地标,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这种“寓情于景”的传播方式在海外也有不同的尝试。剧作家的写作不是心里“跑火车”,而是根据景致的预设创作剧情,这样的方法已成为一些国际经典作品的独特标签。
“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景,团队进行了创新拍摄,同时也赴内蒙古草原取景,完全与剧情融合在一起,这样类似的创作,今后也可以运用到国内其它城市和乡村。影视作品创作还有很多可能性,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探索本身没有一个终点,你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王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