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智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

唐玄宗如何开启王朝盛世

来源:《 人民论坛 》2015-11-04 09:31:26 小区

摘要:政治腐败,任人唯亲,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国有土地制度快速瓦解…… 唐玄宗登基之时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政治现实。为了彻底扭转国家沉沦的局面,唐玄宗从两个方面进行治理整顿。

资料图片

【关键词】李隆基  整肃腐败  制度约束

唐玄宗登基时面对一个政治烂摊子:政治腐败,任人唯亲等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的时候,很多人未必想到会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从武则天谢幕之后,唐朝连连出现弱势的皇帝。先是中宗,庸暗懦弱,经历过母亲武则天的威权时代,亲眼看到两位胞兄触怒武则天而死的悲惨经过,以及自己继承高宗称帝后旋遭罢黜流放的痛苦往事,被吓坏了。再次登基之后,他重用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干预朝政,排斥忠良,与前朝余孽沆瀣一气。武则天后期,充当面首的张昌宗、张易之得宠,郑愔巴结献媚,借势贪污,枉法受赃。中宗当皇帝,郑愔的劣迹败露,眼看就要锒铛入狱。郑愔潜逃,跑到东都洛阳武三思家中。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儿,是人人切齿的奸邪权臣。武则天被推翻,武三思的地位看似不稳。郑愔看准了这一点,潜逃到武三思家里。他不是跪求武三思庇护,因为对于翻脸无情的武三思来说,哭泣是打动不了他的,只有利益才能让他心动。郑愔不愧是老官僚,一见到武三思,先是哀泣,接着大笑,举止十分怪异。武三思问他怎么回事,郑愔大言道:“我见到你而哭,是因为不忍看到你要被满门抄斩。后来大笑,是高兴你得到了我。”郑愔正在逃脱官府的追捕,却阴阳颠倒,仿佛是来救武三思。武三思真被他糊弄住了,问他什么意思。郑愔幽幽说道:“现在当政的五位大臣,发动政变推翻武则天,如同翻掌之易。他们对于您恨得咬牙切齿,巴不得生吃您的肉。您真不明白吗?”武三思问如何应对,郑愔教他向是非不明任人唯亲的中宗进谗言,无论如何都要把五位大臣扳倒。郑愔因此成为武三思的心腹师爷。于是,武则天时代的奸臣邪佞纷纷登场,聚集到武三思、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身旁,他们公然卖官鬻爵,贿赂公行。中宗对此熟视无睹,他放任恶势力做大,最可怕的是让腐败成为风气,人们的价值观被颠覆了,能够弄钱升官,攫取利益,被看做本事,道德是非遭人耻笑。

权欲是没有止境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把持权柄,还觉得不够,竟然下毒害死中宗,准备篡夺政权。在这危急关头,李隆基起兵铲除韦皇后、安乐公主。但是,中宗五年的乱政,风气已经坏掉,不是一次起兵讨乱能够纠正的。李隆基把父亲睿宗扶上台,却出现了姑妈太平公主干政的局面。

睿宗也是个弱主,大权旁落,朝廷要职大多出自太平公主门下,腐败之风只是换了一个源头而已。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政治斗争,再次引发政变,这才有了李隆基的登场。

唐玄宗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政治腐败,任人唯亲,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国有土地制度快速瓦解……局面非常严峻。

经济不好并不是最紧要的,因为经济有起必有落,只要政治清明,人心还在,就能够重新提振。然而,如果是腐败,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它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严重的不公,导致失去人心,离心离德,最终必定走向灭亡。

人事腐败,尤其是卖官鬻爵,把官场规则和政治风气全给扭曲了

从唐太宗时期的高度清廉到唐玄宗初年严重的腐败,这短短时间内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究其原因,根子在于政治权力不受制约,官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个人的寻租活动。在权力寻租中,导致各种腐败的害群之马是人事腐败,尤其是卖官鬻爵,把官场规则和政治风气全给扭曲了。

破坏选官规则始于武则天,她为了当皇帝而实行酷吏政治,对各级官吏进行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和迫害。另一方面,则按照亲疏关系划线,党同伐异,大批提拔出卖政治良知的政治打手和武氏亲属,大搞任人唯亲。人事腐败的实质就是权力凌驾于法令之上,有了权力就可以藐视国家制度,为所欲为,从而诱发出其他一系列的腐败。

唯权力论造成了社会争相为官的风潮,一旦当上了官便想方设法攫取国家财富。武则天当政后期,官吏泛滥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了。武则天死后,中宗和睿宗先后执政,这两个被母亲武则天吓大的皇帝,被皇亲国戚等权贵势力所包围,听任他们买官卖官。《资治通鉴》记载,当时“皆依势用事,请谒受赇,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选官完全成了权力交易,不管什么人,哪怕是屠夫奴婢,只要你有关系,肯出钱,三十万便可以买到官职,从大内拿到批条到宰相那里换成正式的委任状,当时人称“斜封官”和“墨勅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打白条当官。官吏选拔制度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京城街头官满为患。当时有个名叫李朝隐的吏部员外郎,相当于组织部副局级官员,为官正直,实在看不下去,把这些拿白条来要官的人给压了下去,光他一个人就压下一千四百多个白条官,仅此一斑,可知当时官吏泛滥成什么样子:“时政出多门,滥官充溢,人以为三无坐处,谓宰相、御史及员外官也”。宰相是朝廷最高行政官,却多到连办公室都坐不下的地步,何其触目惊心!

唐玄宗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政治现实,他必须彻底扭转国家沉沦的局面。

唐玄宗用法律规范权力,严格官吏铨选制度

唐玄宗从两个方面开始了治理整顿。首先,他把泛滥的权力关起来,用制度来约束权力,用法律来规范权力,把权力紧紧约束在制度和法律的轨道上运行,坚决惩治权力寻租的行为,恢复政治清明与公正。

其次,恢复严格的官吏铨选制度,清除官吏队伍中的腐败分子,裁汰冗官、懒官,任人唯贤,打破官场拉帮结派的局面,提拔重用真正忠诚于国家的贤能之人。

唐玄宗起用了姚崇为宰相,担当起治理整顿的重任。任用贤能,依法治国,这个道理似乎统治者都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呢?根本原因在于大权在握的人没有公心,不愿意自觉地约束自己。当时的贤才张九龄一针见血地对姚崇说道:“任人唯贤为治国之本,之所以做不到,不是没有知人之明,而是因为以人划线,私情大于国法。”

要百官遵守法律和制度,唐玄宗以身作则,开了很好的头。开元元年(713年),也就是唐玄宗真正掌权的时候,宰相姚崇上朝,向唐玄宗汇报准备任用的中下级官员的名单,请求批准。唐玄宗却仰面望着朝堂殿顶,一言不发,弄得姚崇十分害怕,惴惴不安地退了下去。他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人事权是最重要的权力,前面的皇帝都紧紧抓在手中,他完全是遵循前朝旧例办事,没有丝毫的僭越啊。当时在场的高力士也觉得唐玄宗做的有点过了,罢朝之后,轻言劝说玄宗:“陛下刚刚当政,遇到宰相汇报工作,应该当面表示可否,为什么置之不理呢?”玄宗回答道:“我委任姚崇主持朝政,有大事自然应该禀报,一起讨论。可是,任用中下级官员这样的事情,也需要一一禀报的吗?”原来,唐玄宗要纠正以前那种个人独揽大权的做法,希望严格按照制度办事,让规则发挥作用。他从约束自己做起,开了一个好头。高力士赶快把这个意思转告姚崇,姚崇放心了,百官听到后也懂得如何去做,大家都赞扬玄宗是个识大体的皇帝。

在用人问题上,唐玄宗一改过去以人划线的做法,宣布今后朝廷官员中,才识出众的人去地方上担任主官,地方大员中政绩优异者,选拔到朝廷任职,形成以实际工作为考察标准,朝廷和地方官员的轮替任职的制度。

唐玄宗清除腐败从高层权贵着手,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

唐玄宗的拨乱反正,触动了权贵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如何冲破利益的藩篱呢?唐玄宗从高层的权贵着手,让这帮王公国戚首先懂得收敛,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令百官不敢为非作歹。

唐玄宗强化了对百官和权贵的监察,大力推进反腐败,整肃朝纲。唐玄宗是一位很重亲情的皇帝,他和兄弟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薛王业和他关系最好,曾经率部帮助玄宗铲除太平公主,立下大功,受到重赏。薛王业的亲戚们以为有了这么牢靠的后台,就可以肆无忌惮了。薛王业的舅舅王仙童,倚仗权势,欺压百姓,霸占财产,有恃无恐。御史开始调查王仙童的劣迹,提出弹劾。薛王业出面向玄宗求情,试图为他开脱。唐玄宗严肃处理这件事,批示让宰相复审。姚崇和卢怀慎上奏,指出王仙童罪状确凿,御史弹劾没有冤枉之处,因此,必须严肃处理。唐玄宗认为宰相的意见是对的,下令法办王仙童。这件事情形成了很大的震慑力。

然而,有些高官权贵还是不肯收敛,他们寻找各种方法进行抵抗。首都长安的主官京兆尹崔日知,继续贪赃枉法,遭到御史大夫李杰的纠弹。崔日知反咬一口,诬陷李杰,想把他整下去。李杰被诬告,没法工作,御史台的工作受到很大的干扰。李杰的部下侍御史杨玚上朝时,当着百官的面向玄宗说道:“如果监察机构让坏人得逞,受到恐吓,那么,可以把御史这个机构废掉。”玄宗当场作出决定,命令李杰恢复工作,同时,把崔日知贬官,去歙县当个小官。从这个案件可以看出,反腐败的斗争相当尖锐,而唐玄宗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御史很大的支持。

唐玄宗的妹夫长孙昕在大内担任高官,常在皇上身边,双重的亲密关系,哪里会把朝官放在眼里。他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见到御史大夫李杰便来气,总想着给他们一个教训。长孙昕侦查李杰上班的道路,找来妹夫杨仙玉做帮手,埋伏在小巷里面,等李杰经过的时候,冲出来,拉进去一顿暴打,打得李杰浑身是伤。李杰是一条硬汉,并没有被吓倒,他干脆就这样直接上朝去。唐玄宗见到这般狼狈的样子,大吃一惊:竟然有人敢殴打朝廷监察大臣,究竟是哪个吃了豹子胆的家伙。李杰在朝堂上向唐玄宗控诉,说道:“我身体受伤,固然很痛,可是,我的官服衣帽被撕烂,这是侮辱了国体,不可容忍!”玄宗知道是妹夫干的,他勃然大怒,下令把妹夫长孙昕拉出来,当着百官的面,在朝堂上重杖惩罚,活活打死。同时,玄宗向百官道歉,检讨自己没有约束住皇亲国戚。

事后,唐玄宗觉得这还不够,他亲自下敕书慰问李杰,鼓励道:“长孙昕是我的亲戚,我不能训导他,让他欺凌衣冠尊严,虽然处以极刑,不足以谢天下。你应该坚持嫉恶如仇,不要因为有这种坏人而介意。”

长孙昕的案子给全国上下都是一个严肃的宣告:唐玄宗依律治国,整顿朝纲,清除腐败绝不是作秀,更不会走过场。这几个案子一办,朝野都有了信心,拉开了大治理的序幕,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拨乱反正,把唐朝推向盛世。

(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