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论坛动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专题 > 民生发展论坛 > 论坛动态

蓝河乳业:创新发展践行社会责任

来源: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2015-12-02 15:14:20 乳业 社会责任 蓝河

\

陈远荣 蓝河营养品有限公司创始人

作为一名在中国乳制品行业里深耕40余年的从业者,我从法治保障民生、民生关注健康和食品安全的角度来阐述,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蓝河营养品有限公司是如何行动的。

首款婴幼儿配方绵羊奶粉

三鹿“毒奶粉”事件发生之后,中国出台了世界上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办法。但是,我国的食品工业正在遭遇雾霾、土地重金属污染等潜在风险的严峻挑战。

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的新出路在哪里?在安全性方面企业又该如何保障?走遍全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品种——绵羊奶。

众所周知,绵羊产毛、产肉,那么,绵羊可以产奶吗?答案是肯定的。绵羊不仅产奶,而且因其品质高、产量稀有而被誉为“奶中贵族”。

今年年初,经过5年积累,我们成功跨国并购了全球绵羊奶唯一生产商新西兰蓝河乳业公司。

9月,我们的产品在纽约时代广场发布宣传片,宣告全球第一款婴幼儿配方绵羊奶粉在12个国家同步上市。我们承诺,确保会员购买到自生产日期起180天内超新鲜货龄的产品。

\

蓝河乳业新西兰天然牧场

营养价值远胜牛奶

新西兰绵羊奶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发轫期,新西兰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伴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频发,持续性干旱对新西兰的草场及畜牧业带来严重威胁。因为缺水,草场对牛粪的分解力下降,牛粪干粉会在空气中弥漫。一头牛产生的污染大于50只羊,于是,当地政府鼓励发展绵羊奶产业,限制奶牛数量,以加强对污染草场的治理。

另外,研究证明,绵羊奶的营养价值远胜于牛奶和山羊奶。

数据显示,绵羊奶乳钙含量是牛奶的1.5倍,是山羊奶的1.4倍;绵羊奶的脂肪球平均直径仅3.3微米,比牛奶小1/3,原生小分子氨基酸成分更容易消化;绵羊奶的消化吸收时间几乎与母乳一致,40分钟即可消化吸收,牛奶则需要4个小时。营养专家指出,绵羊奶对体弱、易上火、消化不良及牛奶过敏的婴儿尤其适用。

尽管绵羊奶被认为是未来打破牛奶、山羊奶二元结构的第三极,但始终无法实现商业化生产,直到蓝河乳业的诞生,这一难题才得以破解。

绵阳奶商业化受阻的本质原因在于种羊的稀缺。

在新西兰政府不断的引导和支持下,蓝河乳业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梅西大学开展了新品研发、产品营养、种羊优育等方面的战略性合作,研发出世界唯一最适合产奶的东弗里斯奶绵羊升级品种。

作为全球排名前列的绵羊乳制品出品商,在蓝河绵羊奶奶源地——南纬46度、新西兰南岛极地牧场,放养着一群品性优良的东弗里斯奶绵羊。

全程“零加工”

那么,蓝河为什么敢于做出180天超新鲜货龄的承诺?

这是因为,蓝河拥有一件特殊的“武器”——全程信息可视化质量追溯系统。

蓝河绵羊奶的时间抢跑线从奶源到加工环节就远远领先同行。蓝河新西兰工厂位于极地牧场40公里以内,鲜奶在12小时内即可完成加工装罐,确保新鲜营养。而且,在奶粉生产工艺上,蓝河绵羊奶采用先进的湿法工艺,一次加工成粉即可装罐。

相比之下,不少欧洲的奶粉品牌在奶源运送环节需要24小时,鲜奶的营养黄金期就被浪费了,而生产环节,很多生产商要将奶源从液态先变成奶粉,再送到第二家工厂混合各种营养素,然后再送到第三家工厂完成分装、罐装。

打个比方,蓝河绵羊奶的全湿法工艺是一次煮成的新鲜米饭,而多次加工的奶粉是再炒饭、三炒饭,其新鲜度与营养、口感等,都不可同日而语。

蓝河全程信息可视化追溯系统在产品完成罐装之后,即可对产品进行附码,而其他进口品牌不少是在产品进入中国后,再拆箱进行附码,这就存在追溯系统在国内编造、但没有真正贯彻到海外生产环节的可能。

所以,蓝河绵羊奶能够承诺“新西兰原厂原罐原箱进口”,原箱的意思即国内无需拆箱另附二维码,而且,不拆箱就不存在改动生产日期的可能,真正做到海外工厂到消费者间全程“零加工”。

中国市场内流通环节,蓝河追溯系统实现了从经销商到门店,再至终端消费者,随时都能了解产品在市场上的动态,做到全程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也能保证消费者的产品都是180天内超新鲜货龄。

通过并购这些优质企业,在不断升级、优化企业结构的同时,未来3年我们希望把种羊技术引入新疆及西北省市,届时无论是对解决西北地区贫困问题,以及对就业、畜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都可能有所帮助。

企业的社会责任内涵广泛,不单纯是做慈善,企业的社会责任也不与企业的发展冲突、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民生周刊》记者王丽根据录音整理)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