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阳泉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移民搬迁及扶贫工作

来源:新华网2014-12-24 10:49:03 阳泉市 扶贫工作 移民

近年来,阳泉市各级党委政府一直把移民搬迁工作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民心工程来抓,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移民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阳泉市虽在全省较早消除了贫困县区,但部分地区和人口的贫困现象仍然存在。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的贫困村仍有155个,按照国家2736元的贫困线新标准,省里测算确定阳泉市的贫困人口规模仍有3.8万人。

按照市域总体规划,到2030年,阳泉市行政村数量将由现在的960个减少至570个左右,近400个村庄需要联村、并村或搬迁,有20万人需要从偏僻山区搬迁出来。按照省扶贫攻坚规划,阳泉市在册人口300人以下,实际居住人口不足一半的边远村需要移民搬迁,共涉及288个村5.4万人。按照阳泉市目前每年1000人左右的移民搬迁推进能力和速度,即使完成50%村的搬迁,也需要近30年时间。如此缓慢的速度与阳泉市转型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去甚远。

目前阳泉市移民搬迁及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实施移民搬迁投入的主体是乡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然而这些乡村地处边远山区,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甚至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加之大多数农户经济收入有限(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农户早已自找门路外迁),所以,资金短缺已成为困扰移民搬迁的一个根本因素。据调查,目前,一套住房的建筑成本约为2300元/平方米。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包括简单装修需23万元。而目前政府给予每人一次性补助约为9000元(省级5000元,市、县各2000元),以户均4人计算,每户仅能得到补助资金3.6万元。一次性进行这么大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个地处边远山区的农户家庭来说相当困难,若非整合外力,断不能完成。所以进一步拓宽移民搬迁投入资金来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就业相对困难。实行移民搬迁后,农民的居住环境、小孩上学、青年成家、乘车、就医等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就业渠道也相对宽泛。但是,农民迁出后,融入当地的就业发展环境,寻找就业渠道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之,不少搬迁群众由于家底薄,或缺乏实用技术和经营头脑,给搬迁农民就业、创业带来很大困难。

用地矛盾突出。一方面是移民搬迁建设用地审批难。搬迁新址的建设用地问题目前仍缺乏具体可行的政策规定,且因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土地价值存在很大的差距,即使是置换土地也存在操作上的重大难题。另一方面是旧村土地利用开发难。迁出地和迁入地距离一般较远,往返成本高,农民不愿回去耕种,同时因为自然条件差,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开发。

为此建议:要坚持五个原则,推进就地城镇化。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这是新型城镇化的实质,增进农民幸福是新型城镇化的精髓。二是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绝不能靠行政命令强迫农民离开土地,强制搬迁上楼。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要宜居、宜业、宜养,做到“六到户”、“六保障”,即水、电、路、气、暖、电视“六到户”,义务教育、医疗、低保、养老、五保供养、就业“六保障”。三是主导产业支撑的原则。要让搬迁农民得到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真正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生活没保障。四是多方筹资的原则。据测算,每搬迁一个农民整体需资金约10万元,由农民全拿是不现实的,应由国家、企业、集体、村民多方筹集。五是规划先行的原则。从阳泉市实际情况看,应按照“1311”发展模式,就是1个市区核心区带动3个农业县区政府所在地的乡镇组团,再带动重点建设10个中心示范乡镇,辐射带动100个中心村,走就地城镇化的路子,将当地的人力、土地和工农业产业等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异地城镇化所带来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及耕地撂荒等问题。

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移民搬迁工作力度。目前,阳泉市尚有5万农民居住山庄窝铺,需要扶贫移民搬迁。因此,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大移民搬迁工作力度,强化组织机构,形成“组合拳”多管齐下,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市场与政府是城镇化发展的双翼,城镇化进程需要市场与政府共同推动。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个人投入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社会参与帮扶、银行让利贷款的移民搬迁投入机制,建立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创新和落实好移民搬迁的扶持政策。

要综合利用资源,妥善处理好移民后留下的弃耕地。为了避免因移民造成的弃耕地、经济林及自然资源的浪费,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对遗留问题进行解决。在实践中,可采取拍卖、土地流转的方式,对遗留下的土地、荒山进行治理,也可采取大村兼并小村、富村兼并弱村的办法进行移民开发。一方面使小村小庄摆脱贫困状态,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村镇规模,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要走“建一个新村,兴一片产业”的发展之路。搬迁农民真正能够“搬得起,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这是问题的关键。各级各有关部门,对于涉及移民搬迁的有关扶持政策,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坚持产业先行,加快“一村一品”建设,建一个新村,兴一片产业,实现产村一体、产村相融。要教育和引导搬迁乡村的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群众致富带头人的模范作用,通过拓渠道、找门路,积极帮助农民搞好劳务输出和打工就业问题。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地方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对搬迁农民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当地生活。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