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访谈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访谈

《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之系列访谈(二)

来源:人民网2016-01-20 10:42:11 小康 热点

主持人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系列访谈的现场。为了深化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编写了2016年通俗理论读物《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这本书也是“热点面对面”理论丛书当中的最新读本,秉承其一贯风格和特点,集中回答当前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天访谈是由中宣部理论局和人民网强国论坛共同主办的,这是《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系列访谈的第二场。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他们是: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主任杨雪冬,欢迎杨主任。

杨雪冬嘉宾

你好。

主持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孙志燕,欢迎孙老师。

孙志燕

你好。

主持人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部教授王道勇,欢迎王教授。

王道勇嘉宾

你好。

主持人

在我们节目一开始,首先问一下杨主任一个问题,请您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能否跟我们聊一聊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在“十三五”期间面临的一些国际情况?

杨雪冬嘉宾

我觉得国际环境对于我们实现全面小康是非常关键的。在未来五年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国际环境,第一,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第二,从国际环境来说,战略机遇期的内容会发生很深刻的改变,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复杂。

进一步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第一个是变革,第二个是安全,第三个是合作。

所谓的变革,我想主要体现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从政治方面,体现了是多极化的变化。多极化除了我们说的传统的是美国、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这种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之外,可能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得整个国际的体系从原来的美国独大向更加均衡的一种格局发展。在经济方面和科技方面来说,可能最重要的变化是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全球化使每个国家联系在一起,而且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紧密地互相影响。从文化方面来说,可能更加体现了多样化,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文化形态的出现,而且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从社会方面来说,可能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生产生活都受到了网络的影响。所以,我们中国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我觉得这是变革。

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我们可能是整个社会,世界变得更加安全,但另一方面不安全的因素又同时在出现,这种不安全除了我们说的传统的安全因素以外,比如战争,可能还有很多是非传统安全,比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另外,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对安全的感知更加敏感,这是安全的变化。

所谓合作,我们很多问题的解决不能靠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政府,甚至个体,可能更多是靠大家的合作,这种合作要有国际层面的合作、国内层面的合作,以及日常生活中社区内的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未来五年面临的国际环境会有更多新的变化,但也会有新的机会。

主持人

刚才杨主任谈到更多的是一种变化,也就是说在面临国际的情况下,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去关注这些变化?

杨雪冬嘉宾

是的。

主持人

孙老师,我们也知道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创新发展,我们也知道创新发展是五大新理念之一。请问孙教授,在推动创新我们如何发挥政府的统筹新资源的作用?

孙志燕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觉得也是在我们现在这个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前,我国整个发展阶段正处在特殊而又关键的一个转折的时期,无论是从调结构、稳增长还是应对包括能源、环境、社会问题、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依靠创新。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创新摆在一个核心的位置上。但是,大家都知道创新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不仅是需要更多的资本的投入、资源的投入,而且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是在加大的。我们怎么来推动这个创新呢?我们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创新的组织方式。政府在这个时候不仅要作为一个政策的提供者,为创新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政府还要作为创新的组织者去发挥好它的作用。

具体来说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推动建设协同创新的网络,促进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资源能够相互流动、相互整合利用,发挥更大的效用。我觉得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下美国在促进创新一些做法,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它的新能源创新集群的战略规划。它是在全国布局了17个新能源的实验室,就是国家实验室,它选取这个地区是按照每个地区的特色产业去布局这个实验室,在用实验室,相当于作为一个磁铁,去聚集周围的包括研究机构在内,还有协会、民间社团、企业,把他们的资源都整合在一起,去形成一种合力,推动创新。我觉得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二是,消除一些政策壁垒。因为我们各个地区之间,包括高新技术产品认证、政府采购上的政策,实际上存在着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可能要消除这些政策壁垒,为资源的整合去创造一个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三是,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创新收益的共享机制,因为在资源的整合过程当中,涉及到比如知识产权共享,包括创新成果获得收益去分享,因为只有分享了,大家才能去合作,才能去把资源整合在一起,这也是下一步要重点做的工作。我想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主持人

孙老师聊得特别的细致,谈到了政府不仅要作为一个提供者,同时还要作为一个组织者。下一个问题是问王教授的,我们知道《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丛书一经出版就受到了群众非常大的关注,您能不能给我们描绘一下未来小康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王道勇嘉宾

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执政追求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对我们全国老百姓来说,也都是期盼已久的一个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对2020年整个社会的图景是什么样子,有一个总体的描绘。对“十三五”规划期间应该怎么做也有具体的安排。我们最新的理论热点面对面就叫《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这本书一上来就对全面小康整个的图景有一个描述。我这里简单地提几点。

我们可以这样说,经过“十三五”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左右,我们国家总体而言是全面小康了,这个图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描述,比如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制度这几个层面来描述。

比如经济这块,我们未来五年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水平,到2020年要保持每年6.5%以上的经济增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到时候,我们整个国家的GDP总量会达到17万亿美元左右。1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总量,到时候我们和美国的差距就会非常非常小,再过几年我们就会超过,如果保守的估计,再过几年我们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老大。这是经济这一块。

第二是人民生活这一块,社会这一块,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显著提高。改革将近38年以来,老百姓的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但是我们过去提的是生活水平,未来经过努力,到2020年生活质量会有所提高,这是第一次提生活质量的问题。我们都吃得饱,这没有问题,现在吃不好,我们认为要吃得更好一点,这就是质量问题了。所以,生活质量这一块,比如还有一些硬性的指标,比如到2020年的时候,人均GDP和城乡居民的人均纯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一个硬性的要求,相当于是约束性的指标,我们提出来必须要实现的,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第三,在老百姓文化这块,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这块,我们希望它能够显著提高,到2020年的时候,到时候我们希望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深入人心,尤其是中国梦,我感觉现在很受老百姓的欢迎。中国梦,我的梦这种感觉,大家还比较能接受。核心价值观,都要深入人心。我们希望整个法治意识增强,希望老百姓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经过五年的努力都比现在有一个显著的提高。还有就是希望中国文化对世界影响力增大,更多人不仅羡慕中国的经济,还羡慕我们中国的文化,我们汉朝、唐朝都是这样,经济很厉害,文化更有吸引力,我们希望是到2020年,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能够显著提高。

第四,在生态这块,我们希望生态环境的质量能够明显改善,老百姓也是期盼已久的。总体,我们希望它能够改善,而且我们“十三五”规划期间会做很多工作。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空气、水体、土壤,整个质量都会上升。包括北京周围的老百姓可能会感觉到雾霾这些东西一年要比一年好,大家共同努力,不断去改善。
最后一点是制度这块,希望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改革是一个好事情,但是改革也会带来一个副产品,它老是在变,好象没着没落的感觉,一个制度出来三五年就变了,老是在变,老是在变的话就有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但是我们经过30多年改革之后,到三四十年,不仅经济上有成果,在制度上也应该沉淀下来,很多制度应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了。所以,未来五年任务很重。

这是总体情况。

到2020年的时候,到时候我们国家人均GDP会超过一万美元,我们现在7600美元不到,到2015年是7594美元,到时候我们会超过一万美元,一万美元是一个坎,基本上标志了我们国家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有些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我们没这个可能了,我们超过一万美元了。同时我们国家经过未来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的时候,整个发展的后劲,经过现在主动的调整,经过自己预先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到时候整个中国发展后劲会比较足。我们正式的说法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真正实现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主持人

通过王教授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一幅非常美好的图景。我们期待着2020年的时候能够实现它。在我们访谈预告发出之后,很多网友非常关注我们的访谈,其中也有网友的一些提问,我觉得也非常值得几位嘉宾一起探讨。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网友的提问。

网友寒劲草说,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也面临重大的调整。这个问题应该问一下杨主任,请问,“优进优出”战略归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切实的影响?

杨雪冬嘉宾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的好,也可以看出网友非常关注刚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其实这个建议虽然只有不到三万字,但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关于每个人的生活。关于这个问题,更加会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因为在这个规划建议里提出了我们的外贸以后要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这种转变对于普通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些年我们中国已经从过去十多年一直是世界旅游的来源国,最大的来源国,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所以我们看到中国人去欧洲采购奶粉,去日本买马桶盖,都是出去买日常生活用品。我想如果有优进优出战略转变的话,可能以后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个就是我们更有面子了,另外一个是更有范儿。怎么说呢?优进优出就是让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资源进入到中国,让中国更好的产品和资源走出国门。

主持人

我们可以非常体面地去国外旅游,不是说好象买不到我必须得带点回去。

杨雪冬嘉宾

对,到国外以后可能看到很多中国自己很好的产品,现在我们出去国外,看到的是中国的服装、鞋,都是一些低端的,到以后会出现看到高质量的产品。这对中国民族的自豪感、认同感,都会有非常大帮助的。有范儿,可能国内会享受高质量的产品,比如我们担心食品安全和各类的安全,可能是因为我们食品各方面的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我觉得以后如果有这种发展的话,我们会享受非常高质量的产品,这会使我们更加觉得这个国家是有希望的,我们会离国家更近了,国家提出的目标不是离我们很远,而是很近,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去享受到的梦想。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希望能够尽快的每个人能感受到。

主持人

我们也希望能够不走出国门就能买到更好的产品。下面一个网友是小小教书匠,他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有些地区经济增速在短时期内下滑比较快,有一些地区甚至被认为是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我想问一下孙老师,您是如何认识现阶段出现的经济分化?您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孙志燕

这个问题提得有点沉重,像我们现在的天气。但的确是这样,在我国一些重化工比较集中的地区,包括还有一些资源型地区,它们的经济增速确实是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比较快的下滑,各个方面的转型压力还是比较大。就像昨天刚刚公布的2015年的数据,像东北、山西的形势还不是特别乐观。但是应该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第一,这是转型过程当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阵痛,而且从国际经验上来看,这也不是中国这些地方所特有的一种现象,是普遍的,而且这种阵痛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消失。还有一个,它不会自动地去消失。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最关键的是,第一,不要失去信心。因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另外,我们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去找到发生的原因,然后去找到一种新的发展路径。

从原因上来看,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和我们国家上一个发展阶段来看,因为在上一个阶段,由于我们国家的区域战略实行的是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从政策上来说也是实行了一种倾斜性的扶持政策。在那个情况下,也出现了区域分化,就是我们看到的东西差距,这个阶段出现的分化,实际上是和上一个阶段是有明显不同的。造成这次的原因是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因为有国际因素的影响,也有我们整个国内发展阶段的影响。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实际上是和各个地方创新能力的差距,我觉得这是一个首要的原因,也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原因。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要风险防控,做好兜底。具体来讲,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障政策,采取更加有效的就业促进政策。因为像我们一些老工业基地,因为涉及到企业改革,就业压力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结合现在的情况,实行一些比较有效的就业的政策,一个是要加大对这些地区,包括职业教育,包括一些企业自己的培训机构,要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通过他们来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解决技术性失业的问题。另外要借助现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去提高我们劳动力市场的效率,让市场去发挥更多的作用,让这些地区的劳动力能够外迁就业,就是到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寻找新的岗位、寻找新的职位。这是一方面。

另外,要加强能力建设,地方发展能力的建设。这里面要做的几件事,一是将创新资源的优化布局,一定要放到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当中,让这些欠发达地区能够获得一些资源,然后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将来形成新的增长点。还有一个是推动地方竞争模式的改变,以前我们更多的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竞争,以后我们要推动以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并且在区域和区域之间形成一个分工的合作,促进不同区域之间,包括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能够相互贯通,带动各个地区共同发展。

主持人

刚刚孙老师一直在围绕着创新在讲,其实一个地区有没有活力,和它的创新非常有关系。下面一个问题是网友破旧立新,他说到,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创新的关键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新引擎。请问王教授,在未来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我们将如何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来破解大学生创业创新的一个难题?

王道勇嘉宾

这个问题相信有一部分网友非常关心。大学生创业和创新是国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中央文件正式的说法是,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我国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最重要的是首位。很明确地说是首位。我们每年毕业,现在大概一年毕业750万大学生,由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多方面的原因,就业比较难,暂时比较难。所以,就业和创业,尤其创业和创新,它是一个基本趋势。客观上,因为现在找不到工作,主观上现在年轻的一代有拼搏的精神,也有拼搏的资本,也有技能。创业和创新这一块基本上是一个潮流,中央包括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李克强总理正式的说法,将来经济发展有两个新的引擎,一个叫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就是说多给社保、医疗、养老、扩中、攒点工资,扶低,让他们敢消费。还有一个引擎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希望通过创新的方式为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引擎,这是两个新的引擎,创业和创新是一个新的引擎。如果说给它营造外部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几年政府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大致归纳为有三点,一是营造社会氛围,最近几年做的是轰轰烈烈的。我们知道创业和创新在中国的氛围一直不是很好,因为创业一般失败的多。像美国八九十年代,一年能注册一百多万个公司,第二年90%就没有了,失败率比较高。文化,对创业也不太认可。中国文化都是士农工商,仕放在最上面,把商放在最后。另外体制依赖症很厉害,公务员是最好的,体制依赖症很厉害。有一段时间外企挺好,现在感觉国企、央企挺好的。另外,整个中国的文化,儒家文化强调中庸,强调等级观念,反对标新立异,这对我们创新都不是特别有利,这个氛围基础不是很好,氛围营造这一块最近几年我们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包括通过电视、宣传媒体,甚至贴标语,不断地在营造氛围,这个做了很多工作。

第二,政府在做减法,主要是提高服务,弱化管理,强化服务这一块。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说法,通过政府权力的减法来赢得市场活力的乘法,希望通过减法赢得乘法。比如创业创新的话,我虽然暂时帮不上你的忙,但不会给你添乱,我给你提供一些服务,我不会吃拿卡要这些东西。你公司好不容易成立,不会吃拿卡要,把你弄死。我们这方面工作做得非常多,我们把政府的权力清单列得很清楚,哪个是我的权力说清楚了,义务清单也说清楚了,这必须是政府该干的事情。你找我政府就行了,不可推卸的。另外,我给你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从2014年3月份就搞全国的商事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是工商登记税务这一块改革。天津搞得非常好,新闻联播都播了。它的整体意识就是以前注册公司很麻烦,到处盖章,几十个部门管着你,很麻烦,时间很长又办不下来。以前有一个统计说,在改革以前,办一个小公司执照的话,几个证办下来的话,至少要26天。改革过后,大概现在要15天左右,所以一下子就简单得多了。以前对资本、注册地点都要求很严格,现在规定一块钱都可以注册公司。以前你没有自己房子的话,小企业就不能注册。现在你租的房子都可以注册,但是各个市执行的时候可能还更宽松一点。比如三证合一,以前你办营业执照、办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纳税证明,要去国税、地税、工商各个部门跑,民政,很多部门跑,很累。三证合一过后,把所有的材料放在一个窗口,他们联合办公,过几天你从另一个窗口里拿一个证就可以了,不会三四个证,上面有组织机构代码,有工商、纳税凭证号码,都给你弄齐了,很快,这是做减法。希望通过减法能赢得市场活力,大家愿意创业创新。

第三,提供助力,提供外部的帮助力量。比如说,我扶你上马,把你扶上马之后再送你一程,大概是这个意思。比如从财政、资金、金融、融资、信息,现在中央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各个地方也都有自己的规定,地方的规定一般比中央更加明确一些。像北京、浙江等规定得更加的详细。我列举几点,比如怎么扶上马、怎么送一程。比如你自己刚刚创业,肯定盈额不多,要收税的话那就挺惨的,本来盈利就很少了。比如月销售额在三万元以下的就不收你的无论个人所得税或者企业所得税以及附加,就不收了,我不收你的钱,你自己挣的钱是你的。比如你吸纳一部分大学生就业的话,现在社保压力很大,工资两千,社保就八九百了,五险一金,社会保障缴费率达到40%以上,41%,所以,这个负担很大。你要招纳学生的话,社保,财政就给你补贴。比如说交的社保,政府给你交了,交一部分,杭州市的社保全给你交了,不少钱的,减轻它的负担,这是在助力,扶他上马。另外给他打一鞭子,让它走得更快一点,比如给一点中小企业的扶持基金,你没有钱,给你一个专项基金,扶持你,给你贷款,比如北京规定50万免息贷款或者贴息贷款,北京还有规定,最高可以申请200万贷款,甚至是免息的,没有利息,过几年还,利息不重的。

再比如我给你提供一些免费的培训,政府花一些钱,来一些机构给你做培训,技能的培训,市场机会捕捉的机会。另外政府还给你提供一些信息,通过大数据等方式,给你做一些发展趋势的预测,让你感觉做判断的时候,市场决策的时候,你会做得更加准确一些。

这是这三点,如果从外部环境来看,大概能看到这三点,当然内外结合了,外部环境只是外因,还要靠自己努力,内外结合,良性互动,创业创新一定能成功。

主持人

我也相信在以后,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应该是走得会更好。下面进入到第三个环节,刚刚杨主任也说到了国内国外的形势是非常复杂的,如果要解决好这些复杂的问题,在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这个面上还面临很多的挑战,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应该怎样去更好地发挥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着力点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杨雪冬嘉宾

这个问题也非常关键,因为我们在讲中国的问题的时候,办好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而且是有八千万的党员,应该说把中华民族很多优秀的成员都吸引到了党的中间。我想在未来面临很多困难的时候,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应对这些挑战,加强自己的建设。第一,要提高党认识经济生活、掌握经济规律、运用经济规律的能力。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特别讲到这一方面的内容,前不久习近平同志在政治局学习会议上,是政治经济学的会议上,又专门谈到了我们一定要去掌握经济规律、认识经济生活。因为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变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比较有特色的经济的运行模式,而且我们面临经济的生活越来越复杂。所以,认识经济生活、掌握经济规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以前可能各级党组织更多是关注党的自身的建设,对经济的发展可能觉得要市场去发挥作用,实际上没有认识到市场和政府可以形成一个更好的互动。我觉得这方面要去加强。

第二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选拔一些懂业务、善管理的干部,到一些重要的岗位去。我们都知道去年以来,我们的股市发生了很大的动荡,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但是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我们对股市的认识可能还是不足的,我们的应对可能还是不够的。所以,更需要我们有优秀的干部去到相应的岗位上去,因为社会变化,社会有大量的精英人物,党也需要有精英人物,这是第二个很重要的,怎么样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到我们党的。
第三个很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社会,很多问题的解决不是说只靠一级政府解决的,不能靠中央政府把所有事情都包办下去,需要各级政府共同的发力。现在我们有很好的顶层设计,有非常优秀的规划,怎么去落实呢?可能就需要各级的党组织、各级的干部能够有更大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去进行落实。所以,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建立一个更有效的激励机制,让这些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能够在他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着力,这样才能使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经济发展中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

我们也希望您刚才所说的这些建议都能够落到实处,为我们党提高它的发展能力水平做一点贡献。下面一个问题问孙老师,在上一个问题您也谈到了,现在比方说像东北经济发展出现一些分化的情况,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会比较大,您认为应该如何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孙志燕

就像网友所提的,不光是东北地区,原来有东西的差距,可能现在会有南北的差距了,北方主要是以资源型为主,产业结构比较重,确实区域差距从现阶段来看是有所扩大。这些地区的发展,它实际上是成为我们“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既然是短板,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补齐它。具体这些地区也是非常复杂,有不同的类型,比如有一些是沿边地区,这些沿边地区基本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还有一些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可能上一阶段过度开发,有一些生态问题。还有一些资源枯竭型的地区,每个地区遇到的问题不一样,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再去用同一种模式或者同一种路径,我们需要针对每一个地区的一些特殊的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然后更精准的一些扶持政策,这样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这实际上也是我们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所谓区域协调发展,实际上就是既要根据效率的原则加快发达地区的发展,实际上也需要加快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具体来看,未来区域协调发展实际上要把握两个核心,一个是分工合作,就是区域之间的分工合作。另外一个是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在这儿就不再重复了。我想重点讲一下,为什么我们在这个阶段要把分工合作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核心。我想原因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全球一体化,全球的经济体系的开放度在提高。不管我们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开放都是在提高的。另外一个,从国内来看,我们这几年的高铁,从高铁密度来看是全球第一的,高铁、航空、高速公路,再加上港口,实际上我们整个中国从交通上,海陆空占一个立体的交通网络,现在发展得非常的迅速和非常的快。在这两个因素带动下,我们整个国家的城市体系,就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分工体系,还有包括它的产业结构的分工体系,包括它资源在空间的配置的形态,都会出现一个重构,可能会出现比如城市群会加快发展,还有一些大都市区,因为大都市区可能是以某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这样形成的,这都会成为将来区域上比较主要的一个空间的形态。

基于这样一个,我们就要去调整政策工具,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政策工具上,我想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我们要完善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机制,一方面我们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让欠发达地区能够有能力去获得一些资源。比如欠发达地区,像陕西这样一些地区,它们的条件也非常好。如果我们国家结合他们的需求,给他们一些扶持政策,他们就能很快发展起来,一是从加强欠发达地区的能力上。另外,要加强和不同地区的互联互通,就是加强区域之间的连接性。为什么要加强这个连接性?因为我们要把发达地区的辐射作用,让它辐射的范围更广,辐射的强度更大,因为它毕竟有了很多的优势,通过它们的优势去帮助我们欠发达地区去发展,缩小这个地区的差距。另外,公共资源的配置上,我觉得这是下一步要做的很重要的工作。因为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上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我们就要把一些优质的资源,向那边倾斜。整个环境变好了以后,投资这个产业可能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就会这样持续的发展下来。我想这是区域协调发展可能要做的几个工作。

主持人

首先要做到哪个地方适应哪方面的发展,各个击破,然后用好的经济地区的地方带动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欠发展的一些地方,它们共同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是问王教授的,我们刚刚一直在聊到的是创业创新和未来蓝图的模样,我们现在说中国的经济进入到新常态,在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的同时,我们的民生改善的速度是否会下降?

王道勇嘉宾

我相信很多网友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包括我自己都很关心,因为涉及到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很多人会想,经济增速30多年平均下来都是9.7%、9.8%,到现在要保持6.5%,2015年是6.9%,一下子降了三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放缓过后,很多人都关心我生活的改善是不是也跟着后面倒霉呢,这个我说了不算数,我用两句总书记的话来说一下。

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就任总书记会见中外记者的时候,还有一次是在外地调研的时候说过这么两段话。第一句话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第二句话,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程,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未来我们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锲而不舍往前走。这是他的两句原话我转述一下。实际上这两句话已经回答了网友的疑惑,民生和老百姓的生活是我们党执政的最终的目标,就是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我们回头一看,改革开放37年、38年,它这个改善民生,尤其2003年过后,当时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以人为本这些理念的时候,最近十几年以来,我们改善民生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改善民生的赶超式发展的时期。这十几年做的事情,改善民生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做了十几年过后,包括做了30多年过后,我们现在整个民生总体全国的大致情况是,已经基本上从无做到有了,世界大国,发达国家里面的民生制度,退休、养老、医疗,他们有的,基本上我们也都有了,从无到有了。未来,我们要做的是从有到好,要把民生做得从有到好,绝对不是从有做到多。做到多的话,蛋糕再大的话,再怎么分的话,蛋糕不能无限变大呀,所以要从有做到好。未来几年民生还要不断地改善,重点它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称为民生改善的质量提升期。

主持人

未来民生改善的方向是什么呢?

王道勇嘉宾

未来民生改善的方向,其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里已经讲得很清楚,我们《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这本书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了一下。我这里说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原则,第二是具体的重点。基本的原则有这么几句话。第一句话是普惠性,所有人都有,现在普惠这块我们将来还要做,比如说医疗,13亿人口都有医疗保险,全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险网络。养老,现在全国还有不少的农村地区,农民到了65岁以后没有养老金,还有两亿多人口,我们未来几年要做到全覆盖,普惠,人人都有,这是第一点要做的。

第二个原则,我们说的保基本,普惠性,保基本。我们整个民生制度,它不可能像北欧国家那样好,全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甚至不是从摇篮到坟墓,从怀孕开始就开始关心体了,你一怀孕就有一些津贴给你了,我们做不到那么好,因为我们人太多,底子还太薄,将来有可能做得比较好,短期之内我们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这是保基本,保最基本的。

第三是公平性。民生制度的基本方向是公平。假设我的工资是一万,一个农民工的工资是两千,我的公积金,我交两千,企业和政府给我补两千,我的公积金就得了四千。一个农民工以前没有公积金,现在有了,一个月交200,企业再给他补200,变成400。本来工资差距就很大,公积金又隔了3600,这就很不公平,越强越补。城市地区明显比农村地区高,城市地区一个月养老金800,农村地区70,差距太大,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太大,人群之间差距也太大,体制内和体制外之间差距也太大。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希望未来几年做的事是希望它更公平一些。比如说城市养老800,农村70肯定太少了。如果变为三百、四百的话,跟八百的差距几乎就很小很小了,因为城里的人生活成本比较高一些,这就比较公平了。公平不等于均等,不等于均一化。就是大家感到心里比较服气。

第四是可持续。制度建立起来,延续十来年、二十来年,不要一个制度建立起来就不可持续了,比如养老金制度,我们改得比较厉害,因为希望它能可持续。刚开始大家有了,很高兴,发完之后说没钱了,也没人干活了,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不可持续。缺口本来就比较多,将来谁来还这个账。比如我们现在要多生一点孩子,有可能马上就要延迟退休,社保缴费率可能要调整一下,根据情况,希望它能持续下去。
这是四个基本原则:普惠性、保基本、公平性、可持续。这是四个基本的方向。具体制度建设的重心,中央已有四句话,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这是正式的说法了。

坚守底线我刚才已经说了,最穷的人一定要搬走,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他们饭刚刚吃饱,根本谈不上发展机会的,如果这样的人不管,还能叫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们“十三五”说,“十三五”完成的时候,这7017万全部脱贫,将来中国就没有连片的区域贫困人口了。到2020年的标准就是,到2020年的时候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国没有人会低于四千块钱的,现在是2300元,限价是2800元,到2020年是4000。如果一个农民四口之家,四个人一年收入至少是1.6万,这是保基本。按总书记的说法,在社会主义国家,绝不允许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一定要保基本,这是我们的基本职责。

第二是突出重点。要关心重点的人群,比如贫困人口、相对弱势的城市低收入群体。除了国家贫困人口以外,我们还有一个弱势群体,就是他已经脱贫了,他刚刚脱贫,他的低水平恶性循环,将来一定是要关心的。比如说我多余四千了,但是人均纯收入才四千二、四千三,这样的人永远是四千二、四千三,没有可持续的生计,这是重点。我们要关心革命老区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连片的贫困地区,还有关心生态脆弱地区,他们贡献都很大,但得到得相对比较少。这是第二个。

第三是完善制度。完善制度这个说法,这是我们做的重点工作,很多制度是不完善的。比如一个养老,一个养老金制度就有军队有一个,公务员有一个,改革之前事业单位有一个,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有一个,企业有一个,城市无业的人员有一个,农民又有一个。一个地区就有七八个。而各个省之间,根本没法流动,我从外地到北京看病的话,能报多少自己都不知道,各个省自己有自己的规定。养老金,20多个省现在空缺,发达地区,像浙江、广东,多的钱多多少,因为农民工往外打工,打工之后把社会统筹的钱流在这个地方,不能带走,钱特别多,所以很多制度要完善,全国要统筹。

最后一点是引导预期,这是一个最新的说法。改善民生时间久了过后,一定有一个预期,民生制度它是刚性增长,只能增不能减,退休金怎么可能今年1800,明年是1700呢?基本不可能的,必须涨。所以,它只能涨不能跌。一跌的话,跌几次老百姓就不高兴了。只能涨不能跌,但是涨不可能没完没了的。很多中高收入国家,在人均GDP一万美元之前就陷入这种陷阱,一方面老百姓的需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你的供给能力越来越差。为了满足短期的社会需求,让社会不乱,把更多的积累用于满足老百姓的需要。第二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你调整的空间余力、后劲越来越不足,就是恶性循环,最后一点就是引导预期,一方面要看到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自己奋斗的方向,既要靠政府的帮扶,更要靠自己辛勤的劳动,二者相结合,效果肯定是最好的。

主持人

谢谢王教授,刚才跟我们聊了那么多关于改善民生未来的一些方向。刚刚我们三位嘉宾也聊到了经济、民生、大学生创业以及国际的环境,最后一个问题,想让三位嘉宾都来概括一下,来一个总结的发言,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期待。

杨雪冬嘉宾

我们都知道小康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一个中层的境界,我们有小康以后还有大同。所谓小康就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也就是说你不用那么辛苦的工作了。我对未来的期待是两句话,一方面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裕,另外精神生活更加富足。只有有物质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协调,我们的小康社会才能够真正地实现。

孙志燕

我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期望,是我们每一个网民的期望,实际上是我们共同的一个梦想。但是实现梦想的道路永远都不会是平坦的,关键是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扎扎实实落实这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扎扎实实做好我们每一项工作,我想这样寒冬过后必定会是春暖花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将如期实现。

王道勇嘉宾

我讲一句话,全面小康社会,它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人人共享,包括我自己,我们看到这句话都很高兴,但是前面两句话,现在非常的关键,就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我们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人人共享。包括我自己,我们和网友一起共勉,我们一起努力,希望全面小康社会早日实现。

主持人

谢谢三位嘉宾的精彩表述,我们也期待着我们共同面对小康社会一定是经过我们努力之后,经过我们的付出之后,一定会达到一个最终我们人人共享的美好社会。感谢三位的参与,也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