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两会对话丨汾河生态修复需15年

来源:民生周刊2016-03-28 12:46:05 两会 山西 水利 汾河

摘要:“5年建设,10年自然修复,总计15年左右的时间。”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汾河生态修复需15年

 

汾河,古称“汾”,又称汾水,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被山西人称为母亲河,对山西省的历史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历史时期,汾河流域是一个森林茂密、湖泊沼泽遍地的水乡泽国。曾有“台骀治汾”“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智伯水淹晋阳城”的历史记载。

当年的汾水既大又清,据史料记载,唐代之前汾河上游森林覆盖率约在50%以上,明清时期由于汾河中游地区全面开垦,西部吕梁山区因人为砍伐毁坏森林,森林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民国时期经历了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时,汾河流域的树木已经所剩无几。

2008年初,经山西省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重点推进母亲河——汾河的修复工作作为今后几年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如今,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彻底修复需要多少时间?

为此,《民生周刊》记者对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进行了专访。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

 

民生周刊:汾河流域集中了山西省的主要城市,由于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形成了地下水超采漏斗。目前,汾河流域的生态修复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潘军峰:一是地下水开采量增加,超采严重。上世纪70年代以前,流域地下水年开采量约4.8亿立方米。70年代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大,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加大,至2000年年开采量达到17亿立方米,当年超采量约5亿立方米,至目前累计超采地下水量达76亿立方米。

30余年中,太原盆地地下水位埋深由80年代初的7.6米下降至2012年的89米,下降幅度达81.4米;临汾盆地地下水位埋深由13.8米下降至81.9米,下降幅度达68.1米。

二是大规模煤炭开采对地下水造成破坏。每开采1吨煤破坏的水资源量为2.48立方米。2012年流域内煤炭开采量为2亿吨,对水资源的影响在4亿~6亿立方米之间。

三是入渗补给量大幅度减少。河道防洪堤防工程大面积压缩河道宽度,汾河宽度由历史上2~3公里压缩至250~300米,将历史上的水域、湿地变为良田,大幅度地减少了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面积和补给量,据测算入渗补给量减少70%左右。

四是导致流域内岩溶大泉出流量衰减。随着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流域内雷鸣寺泉、兰村泉、晋祠泉、洪山泉、郭庄泉、霍泉(又名广胜寺泉)、龙子祠泉和古堆泉等8处岩溶大泉也受到较大影响,这8处大泉的泉域面积达到15122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38.3%,泉水流量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为28.7立方米/秒,合年径流量9亿立方米。

从70年代开始,随着地下水位不断下降,8处岩溶大泉自然出流量严重衰减,目前已不足8.8立方米/秒,减少了69%,其中的晋祠泉、兰村泉和古堆泉均一度断流,洪山泉接近断流。

 

民生周刊:有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

潘军峰:一是节水优先,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三是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四是恢复水域、重建水系。

节水优先。加快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水浇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增效不增水,确保流域内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优化水资源配置。按照“保障生活用水、稳定农业用水、提高工业用水、统筹生态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思路,通过实施山西大水网“五水济汾”及县域供水工程,增加中水回用,充分使用地表水,用足用好外调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在地表水工程供水覆盖范围,逐步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优化配置水资源,满足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修复用水需求。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全面实行关井压采行政首长负责制,在地表水供水覆盖区,除城乡饮水工程外,严禁开采地下水,现有地下水井一律关闭封存,促进地下水位快速提升。遇有特大干旱,由省、市政府依规发布预警,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启用。

恢复水域、重建水系。通过在汾河干流沿线、支流下游和边山峪口等区域,恢复和建设一批能调蓄径流的“珍珠串”状水域,蓄滞洪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使洪水资源化,达到重建河流水系、抬升地下水位、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等目的。

 

民生周刊: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具体都有哪些举措?

潘军峰:以农业节水为重点,统筹工业、生活节水,严格控制用水增量。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集约型农业,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和方式,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 加快渠道防渗与管道灌溉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发展膜下滴灌等高效设施农业。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升级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重点加强对冶金、煤化工、焦化、火电等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改造与管理,优先使用再生水,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加快城镇集中供水管网改造力度,推广普及节水器具,全面推行阶梯水价制度。科学利用雨洪资源,建设海绵城市。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建筑施工、洗车行业等应当优先使用雨水和符合水质要求的再生水。

 

民生周刊:汾河流域生态修复预计需要几年时间修复完成?修复完成后将是怎样的效果?

潘军峰:5年建设,10年自然修复,总计15年左右的时间。在以上治理措施全部达效后,可使浅层地下水位上升50米,8处岩溶大泉的出流量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其中已断流的晋祠、兰村和古堆3处千古名泉完全复流,以山涧水为主体的小泉大面积恢复。(《民生周刊》记者:畅婉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