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社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地名上的战争:故乡不仅换了容貌,还改了名字

来源:民生网2016-04-18 08:54:50 地名 容貌 故乡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很多地名饱含着历史和文化底蕴,后因各种原因很多城市名被“毁容”,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或者政治平衡需要,将原本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地名改成不伦不类。小编摘选了被吐槽得最厉害的地名出处,一起来看看这些城市的改名到底是不是“毁历史”。

徽州——黄山

为了促进旅游 徽州变黄山

徽州,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随后,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徽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区域文化,徽商、徽州民居、徽墨也成为了响亮的地域名牌。“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为省名。

然而,现在当很多人在吟诵着“无梦到徽州”的词句时,却在地图上找不到这个城市。唯一仍以“徽州”作为正式行政区域名称的,只有黄山市下辖的徽州区。

徽州改名“黄山”,正是源于一场“撤地设市”。

徽州改名“黄山”的根本原因,无非是当地政府觉得“徽州”的牌子没有“黄山”的响,想通过黄山来带动地区的知名度。

在这几次的行政区划调整中,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最终被一分为二,划出7个乡镇成立了县级徽州区。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绩溪县则被划到了宣城市。更早之前,另一块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婺源县更是划到了邻近的江西省。

如今的“徽州”早已失去了原有内涵,早已不复明清时的一府六县。

淮阴——淮安

改名的逻辑:“充分利用原县级淮安市的历史人文等资源,提升本地区整体知名度。”

今日的淮安市楚州区被当地人称作老淮安,于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诸多历史名人如韩信、吴承恩、关天培等皆出于此;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他诞生于此地,并在那里度过了12个春秋。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原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随后,原县级淮安市改为淮安市楚州区,原淮阴县改为了淮阴区。当时淮安市的一份文件指出了更名的逻辑:“充分利用原县级淮安市的历史人文等资源,提升本地区整体知名度。”更名之后,淮安市提出了“把淮安建成苏北腹地辐射20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新淮安的定位变成:“恩来故里,交通枢纽,工业基地,鱼米之乡,绿水环境,文化名城”。不过,熟悉淮安的人都知道,这24字的定位中,至少有“恩来故里、鱼米之乡、文化名城”12字来自老淮安。

沔阳——仙桃

一个“仙桃”,令“沔阳”失去了多少历史内涵

陕西汉中的勉县,是武侯墓和武侯祠所在地,因汉水称作沔水,历史上曾叫沔县。上世纪50年代初,因考虑到“沔”字不好写,便改为“勉”。汉水流至湖北,一个县叫沔阳,和沔县的“沔”是一个字。

一个“沔”字,总与水有关。传说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沔阳在九州之一的荆州域内。夏、商时,为荆州域。西周、东周后,沔阳属于楚地,楚平王游云梦,驻跸排湖,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三国时魏、蜀、吴共争荆州,赤壁之战即发生于原沔阳南部乌林(今属洪湖市)。浊浪滔天,风高波涌,曹操的83万大军乘战船直下江南。据说这里还是元末陈友谅训练水师的地方。这块烽火连天、战争频发的膏腴之地,虽经历各个朝代更迭,但“沔阳”这个地名一直像血脉一样延续着。

1986年县改市,沔阳改名叫仙桃市。一个“仙桃”,令“沔阳”失去了多少历史内涵。30年过去了,仙桃人口头上还是把自己说成是沔阳人。他们说的是沔阳话,吃的是“沔阳三蒸”,唱的是沔阳花鼓,演的是沔阳皮影——“沔”字已经渗透到他们的骨髓里。

思茅——普洱

所谓的历史回归,完全是一个伪命题

据官方报道,云南思茅市将更名为“普洱市”,同时,原思茅市政府所在的翠云区将更名为“思茅区”,原思茅市所辖普洱县更名为“宁洱县”,原因有二:一是为实现历史的回归,二是为重振普洱茶雄风。

那么,到底是不是回归历史?思茅地级市能不能代表普洱呢?

清雍正七年(1729 年)分车里宣慰司江内六版纳地置普洱府,治所在宁洱(今云南普洱县),管辖的范围大约是今天云南普洱、思茅(翠云区)、景谷、墨江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三个市县,还有一些在今天老挝境内。今天的思茅地级市有多少地方在当时的普洱府内呢?目前思茅地级市下辖一区九县中,只有一区三县是在原先的普洱府境内,大约是44%的人口,46%的面积。换句话说,当时的普洱只有一半在今天的思茅地级市内,而今天的思茅地级市也只有一半属于当时的普洱府。今天的思茅地级市根本不能代表当时的普洱府。

从地区一级来看,1951年宁洱专区改名普洱专区,专署仍驻宁洱县,1955年普洱专署迁驻思茅后改称思茅专区,2003年撤销思茅地区和县级思茅市,设立地级思茅市。由此可见,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所谓的历史回归,完全是一个伪命题。

“思茅”更名为“普洱”无非是因普洱茶市场火热,以茶为名,借茶兴市。

长安——西安:

都城改换,长安之名不适沿用

在西周时称为“丰镐”,刘邦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该地区在宋代则经历了“永兴军路-陕西路-京兆府路”的沿革。元代先后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和“奉元路”。长安自古帝王都,若都城改换,长安之名自然不适合沿用。明洪武二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沿用至今。但“长安城”仍称“长安”,归长安县管辖,“长安”之名并未废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将“长安城”剥离“长安县”独立设立“西安市”为止,“长安”之名废止。

常山——石家庄

石家庄本来就是一个庄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全国,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氏所在的恒山郡,郡治设在东垣(今石家庄桥东区东古城村)。汉高祖刘邦时期,恒山郡郡治从东垣南徙至元氏城(今元氏县故城村),管辖周边十八县。赵云时代的常山郡,正是在今天的元氏县故城村。汉文帝年间,为避皇帝刘恒的讳,“恒山”改名“常山”,常山郡郡治到曹魏时期北迁真定(今东古城),此后又北迁到现在的藁城九门,再迁到现在的正定城。至此常山郡故城彻底没落。

早期的石家庄村创建于明朝初年,直到清代晚期还是获鹿县(今鹿泉区)下的一个小村庄。1925年经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批准,设立石门市。取名之因是将石家庄、休门两村各取一字,以符名实。1941年,石门至德州的铁路建成通车,将京汉铁路与津浦铁路连接起来,使石家庄的交通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这一地区新兴的中心城市。1947年12月26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市。

近些年,石家庄欲改名正定市或西柏坡市,既想借重“红色旅游”,又想摆脱“全国最大(村)庄”的说法。但,石家庄从明朝开始就是一个“庄”。

 

如冯骥才先生所说,地名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特定地域的名称,城市是有生命的,是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是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城市改名有风险,作出决策需谨慎,经济要发展,文脉——也不能中断。

 

来源: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

出品:《民生周刊》全媒体中心

策划:《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