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健康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止咳化痰六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来源:健康时报2015-01-16 09:13:59 误区

摘要:中国患者存在不少咳嗽及止咳的认知偏颇:近七成受访者存在用药不及时的情况;仅40 8%的受访者知晓有痰咳嗽的真正元凶为痰液。

由39健康网联合新沐舒坦开展的一项历时一个月咳嗽的认知及止咳行为网络调查显示,中国患者存在不少咳嗽及止咳的认知偏颇:近七成受访者存在用药不及时的情况;仅40.8%的受访者知晓有痰咳嗽的真正元凶为痰液。汇总起来,公众主要存在如下六大止咳化痰误区, 看看你中招了吗?

误区1:咳嗽是不好的

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家庭对咳嗽的根本原因及对咳嗽是好是坏的判断存在盲点:

● 受访者中,部分人知道咳嗽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但仍有41.1%的人将咳嗽视为一种疾病。

● 大多数受访者不清楚引起咳嗽的根本原因。仅有40.8%的人了解有痰咳嗽的真正元凶大多为痰液。

纠错:治疗咳嗽,先要弄明白咳嗽是好事还是坏事。咳嗽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人体的一种自我防御,咳嗽起到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物”的作用,因此可以算是一件好事。

误区2:咳嗽能抗就扛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受访者普遍对于咳嗽的专业治疗不够重视并且用药不及时:

● 调查显示,有近半数受访者在刚开始咳嗽时会倾向进行治疗,但在是否会看医生的问题上,39%的人表示久病成医后会选择自行调理,更有40.7%的人不会去看医生,选择“忍一忍,扛过去”。

● 同时,受访者普遍存在咳嗽用药不及时的状况。根据调查报告,47.4%的受访者在久咳不愈时才会适当选择药物,更有20.2%的受访者一般不喝药,等其自愈。

纠错:咳嗽从表现来看分为干咳和湿咳。干咳指没有痰的咳嗽,它往往是由于突然闻到一股特别强烈的气味、或吸入了异物而引起的咳嗽,其作用是为了排出异物;另一种情况便是湿咳,即咳嗽带痰。连续性的咳嗽会对咽喉产生刺激,使得咽喉的分泌腺增加分泌,产生痰液。很多人认为咳嗽不需要及早用药,扛一扛就过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药,最后导致久咳不愈,发展成慢性甚至更严重的疾病。其实,专家建议,在有痰咳嗽早期便及时使用祛痰药溶解排痰,以减少呼吸道所受的刺激,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及时遏制病情的发展,加快疾病的痊愈。

误区3:混淆祛痰药和镇咳药

调研前期沟通的过程中,许多呼吸道专家表示,与注重在有痰咳嗽时先祛痰的理念不同,中国家庭更习惯于快速镇咳。对此,就中国家庭咳嗽药的选择情况进行了调研,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 64.1%的受访者知道治疗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时需要祛痰,但咳嗽时会优先服用祛痰药的仅占14.6%,这一矛盾的现象引起了我们重视。

● 经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仅有5.1%的受访者清楚知道镇咳药和祛痰药在治病机制上的区别;同时,更有七成受访者在使用咳嗽药前不会一直关注其具体成分,这容易导致患者在镇咳药和祛痰药的选择上出现偏差。

纠错:有痰咳嗽的患者在盲目服用了快速止咳的“镇咳药”之后,可能会暂时获得咳嗽的缓解,孰不知这样会使细菌的最佳“肥料”——痰液持续停留在呼吸道内。痰液是呼吸道分泌物加上炎性细胞死亡后释放的物质,其中有很多蛋白质的成分,是细菌繁衍极佳的培养基。如果服用强力镇咳药止咳,有可能会使痰液无法及时排出。痰液因此滞留在体内,反而容易引发二次感染,导致肺炎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服用含黏液溶解药成分的祛痰药如沐舒坦等,则能使稠厚的痰液黏度降低,便于咳出,从而有效帮助疾病的痊愈。所以,了解咳嗽的制病机制后,才有能力分辨合适的咳嗽药成分,避免错误用药。

误区4:滥用抗生素

经过调查,发现中国家庭对抗生素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严重,情况堪忧。具体误区如下:

● 有80.2%的受访者会在咳嗽时选择服用抗生素,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咳嗽就是有炎症,需要服用消炎药”,持这一认知的受访者的比例占到72.5%。

● 事实上,有12.8%的样本不清楚抗生素针对的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咳嗽,更有57.5%的样本误认为抗生素针对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

纠错:很多人一咳嗽就用抗生素。其实,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而不少急性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细菌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

误区5:中药比西药好

调研发现,多数中国家庭对于中药的信任度较高,常盲目选择中药而不会辩证地对待病情。同时对西药,患者会抱有较大疑虑:

● 38%的受访者在咳嗽时会优先选择中药,比优先选择西药的人(28.4%)高出近10个百分点。

● 对待中西药的选择时,45.7%的受访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相反地,超半数受访者认为中药治疗温和,23.6%的样本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然而,仅有37.2%的人在每次服用中药前会观察配方及其副作用。

纠错:中药不能滥用。在中医的治疗理念中,特别讲究因人而异进行辨证论治。中医将咳嗽分为寒咳和热咳,用药也有温、凉、寒之分。如果本身对中药或病因病机不了解,用药出现偏差,治疗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第二,很多人认为中药副作用列表上写着“尚不明确”代表没有副作用,这其实是错误的认知,实际上,中药缺乏有效性验证和毒理试验,不仅难以确定有效成分,其复杂的配方也有可能会造成人体的不良反应;此外,中药的成分往往标示模糊,存在使用隐患。相较之下,西药的成分都会有明确标明,如新沐舒坦的成分获得FDA的认证,使消费者能够更安心地服用。

误区6:止咳化痰治疗偏爱用偏方

调研了解到中国家庭治疗咳嗽时爱用偏方。经过对中国家庭偏方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

● 调查显示,将近八成的受访者寻找并服用过偏方,受访者普遍认为“偏方”是民间智慧的体现,值得相信,持这一观点的人超过半数,还有近24.8%的受访者认为偏方温和且安全。

纠错:盛行一时的“盐蒸橙子”,认可度较高的“冰糖雪梨”等网络流行的止咳偏方,有些的确有一定的基础原理和微弱的保健作用,但治疗咳嗽的针对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同时,所谓的“偏方”鱼龙混杂,有些“偏方”甚至会反而加重病情,如吃生姜片止咳,可能会对喉咙产生刺激,导致咳嗽更加严重。因此如果一味地相信偏方,拖延了治疗,反而会得不偿失。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