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创业创新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创新

袁飞:用青春挥写创业新篇章

来源:中工网2016-06-06 10:18:44 新篇章 青春 袁飞

袁飞,1982年出生,现年34岁,高中学历,毕业后的他也曾像大多数年轻人那样迷茫过,是留在大城市扎稳脚步,还是回到家乡继续发展,最后还是毅然决然的回到了这片生养他的故土。从2001年进入粮食加工行业的他做过面粉厂装卸工、保管员、销售经理,董事长至今。2006年便成立了公司--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众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的“五星山”品牌也是勤得利的重要标志之一,公司地处于勤得利面粉厂大院交通便利,占地5万平方米,工人54人,年产值达到了5千万,效益在每年50万左右。解决农场大量下岗职工再就业。带动了勤得利农场的经济建设。

初期创业屡遭瓶颈、冷静斟酌解决问题

事业蒸蒸日上的袁飞成为了勤得利自主创业带头人的典范,在此期间还被建三江管局授予“先进生产者”的荣誉称号。回想当初创业的点点滴滴也算得上是苦尽甘来。从2006年“五星山米厂”正式成立。当时厂房不足100平方米,平均每天只能加工300斤左右,每年利润不到10万元,现在回想起最初的创业经历他总是心存感激。其实,真正原因是他始终以“以诚待人,以信为本”的理念经营自己的事业,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支持和帮助。自从06年开始决定筹划开设米厂,当时他的厂子刚刚成立资金不足,还要准备流动资金来维持米厂的正常运转,稻米加工出来收到稻米的经销商并不是马上打款。最初找不到合适的经销商袁飞基本上跑遍了周边农场,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他首先考虑的是干活的工人,“别人欠我的,我不能欠别人的”再者事业刚刚走上正轨,稻米的质量必须要抓上去,如果信誉出了问题,相当于断送了自己的前途。于是他想办法跑银行贷款,求亲朋好友错钱,先把应付给别人的钱凑齐了。也许是好心有好报,他不仅签订了周边比较大的经销商还找到了合适的供货商,可以保证稻米源源不断的生产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链。终于度过了一场危机。

可是事业刚刚有了起色的他却遇到了瓶颈,由于刚进入粮食生产行业不懂得行业链条,2007年水稻储存问题导致粮食更变,上千斤的粮食出现了霉变,生虫等问题,眼看着自己辛苦收购回的粮食转眼之间变成了“废粮”,将要面对100多万元的损失。袁飞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到底为什么原因?问题出在哪里?储存的方式到底有什么不对?带着这些问题他找了好多相关的资料和书籍,也虚心的像前辈们请教了自己面临的问题。粮食的霉变一是储存不当造成的再有就是工人没有注意通风问题和晾晒问题。袁飞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后便开始在工人上下功夫,工人都是附近的居民也是几十年的老邻居,袁飞思来想去便采用“奖金制”管理模式让工人自觉提高积极性,果不其然大家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都把厂子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情来干,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自然也就上来了。从最初的事业屡屡碰壁到现在的顺风顺水,袁飞的米厂从最初的稻米加工,进行周边销售,到现在的全国性销售,带动勤得利农场稻米加工的生产产值,促进了稻米加工行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众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也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勤得利的龙头企业。

注重企业管理模式、关心工人切实利益

在工作中,他注重加强民主管理,严格按照公司的章程规范运作,充分发挥员工民主职能的作用,凡是公司重大决策都经法定程序研究决定。带领企业员工在岗位中挥洒着汗水,为员工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产工作环境而默默奉献。从事粮食加工工作以来,能坚持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积极要求进步,严格要求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挫折,都坚持把员工放在第一位,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他注重加强人才培养,积极营造增长员工才干、提高员工素质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企业。近年来,免费为员工培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认真做好困难职工,老、弱、病、残职工的帮扶工作,逢年过节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为员工奉献企业提供了精神动力。他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员的作用,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安全制度,并组织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保证了安全生产。公司内近年来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在与员工相处上,他始终能以诚相待。虽然是公司的一把手但是能吃苦,认真负责。从来不徇私情,能坚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热情服务,他能与企业员工一路同甘共苦,本着抓一流质量,出一流成绩的原则,积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印象最深的一次莫过于在粮食加工时工人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稻米损失,后来工人因为此事坐立不安又在回家途中骑摩托车发生事故,袁飞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去了医院,可是事故颇为严重必须转到建三江医院进行治疗,他知道这个工人的家庭情况根本没有办法承受医疗费用,于是主动拿出钱来给工人看病让工人宽心,受伤后的工人不能在从事重体力劳动,知道此事的袁飞商议后决定让工人继续上班并且给他安排了一个门卫的清闲工作,袁飞的处事原则深得人心在工人心里全是满满的敬佩之意,袁飞却常跟大家说:“其实我这不算什么,谁都有难的时候,能帮上忙的时候一定尽其所能,都不容易何况还有这个能力就更不能袖手旁观了”袁飞是这样说的也更是这样做的,在米厂工作的工人也是一样,把米厂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干,产量上去了收益见效了,大家的干劲就更足了。工作之余的袁飞看起来并不像一个“老板”本来就平易近人的他除了每天和工人在工作中交流外,还在私下关心工人的生活,谁有困难了,谁遇到棘手的问题了,不用说袁飞第一个站出来,只要是能帮上忙的绝不推辞。

感恩之心回馈社会、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袁飞在成功的同时也不忘回馈社会,家住在四区的贫困学生闫春亮是个学习上进的孩子,没有母亲的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由于父亲的身体常年不好需要人照顾,父亲由于身体不便不能外出务工家里的条件一直拮据,懂事闫春亮总是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家里反而耽误了学习,袁飞在得知这样的情况后便开始资助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除了出资金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交流,逢年过节无论多忙袁飞总要抽出点时间去看看这个孩子,给他最大的温暖。记得那是2011年的冬天,这个冬天格外寒冷,所有人都躲在屋子里享受暖气带来的温暖,闫春亮的父亲由于身体不便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里没有可以取暖的柴火,雪地里瘦弱的闫春亮正用冻红的双手努力的收拾着邻居给的木板,这些木板都是换下了的窗户框上面有的地方还有尖锐的钉子,一不小心就会划伤,小心翼翼的闫春亮还是弄伤了手指,心头的委屈和无奈一下子如泉涌般夺眶而出。耳边响起了汽车的声,抬头便看见气喘吁吁的袁飞,天寒地冻袁飞想到了这个孩子会为取暖而发愁特意带来了煤块和劈好的木柴。外面的天还是冷大雪纷飞,闫春亮的家里却无比温暖。更暖的应该是这对父子的心吧。在他的带动下农场的贫困学生经常会收到”匿名”的关爱,这些人不愿意留下姓名只想进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增添一点温暖。

展望未来、信心十足

对米厂未来的发展袁飞信心十足的说:”米厂在今后的发展中除了要稳步向前,还要不断创新,把生产流程变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热,一个团队的成功一定是必然,金诚所至金石为开,米厂创办通过产品的半成品加工,拉动勤得利农场产业发展,解决了大量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作为一名企业法人,他始终认为:当老板就意味着要吃苦在前,享乐在,以身作则,没有私心,做好表率。他经常说:“员工们信任我,真心实意跟着我干,我就要用心、用情对待他们。无论何时我都要本着‘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的原则。这就是我的经商之道。”(张登辉)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