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16-07-11 09:10:50 空巢 中国 现状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220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4386万人,占比10.5% 。
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
老龄化不仅是数量概念,更多的是结构比例的问题。从1949年后进行的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从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开始,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就持续升高。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我国61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5%,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6.96%,按照国际标准,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883万人,占8.87%。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已全面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将面临经济和政策层面的严峻挑战。
农村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
农村“空巢老人”是人口老龄化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很不健全,在农村,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方式,这给“空巢老人”的养老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
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老人既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极少数人才有),加上农民收入的有限性,很少人会缴纳养老保险金,所以他们年老后无生活来源,经济上完全依赖子女。因为与老年人在生活上存在时空分离,离开农村进入城镇打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的农民,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纽带变得松弛,带来了子女孝道的下降。
城镇老人“巢更空”
有数据显示,2000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人口超过1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新加坡《联合早报》)
空巢老人的产生的原因
“空巢老人的产生,实际上有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李炜表示,“一方面,现代化、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使得大量家庭分离。中国这30余年来经济增长带来的人口流动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目前中国流动人口约2.4亿,其中青壮年占了绝大部分。他们一般是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偏远乡村走向发展机会更多的城市,而家中的老年人则多留居在原住地。另一方面,我国多年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生育观念的改变,也加速了中国家庭小型化、核心化的发展,‘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结构的家庭已成为主体,少子化老龄化使得空巢老人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