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实事丨长沙大河西打造放心市场

来源:《民生周刊》2016-08-22 11:03:31 大河 长沙 实事

消费者或许有这样的困惑,不知如何在市场选购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尤其是农贸市场。基于此,中央下发的多个一号文件都强调加强农产品及食品质量与安全。

两年前开始打造的湖南长沙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就力图解决这些问题。

7月上旬,记者在现场调研采访了解到,这项定位为“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的民生工程,一期工程已竣工,将于今年9月营业。

抓基础

中部城市湖南长沙,2015年常住人口743万,但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只有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和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且都位于河东,市场承载能力达到极限,而大河西先导区范围内却无一家大型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

为此,长沙市政府决定在长沙湘江以西新建一个集批发、冷链物流、电子交易、仓储等配套为一体,按一级市场标准建设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这一项目后取名为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落户于城郊结合部的双江口镇长兴新区。

2014年,由长沙江城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民营股份公司,占股77.12%)和长沙市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营公司,占股22.88%)共同投资合作开发的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开建。

长沙江城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锋告诉记者,作为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规划总投资200亿元,总用地10000亩,其中种养示范基地流转地6000亩,农产品深加工基地1000亩,农产品物流中心3000亩,立足打造我国中部最大的生态农产品物流中心。

在叶锋的规划中,项目建立后,将辐射长沙、益阳、常德等多个城市。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经学会会长尹成杰在去年的一次会议上曾表示,2015年中央的一号文件指出,我国的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的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的挑战。

正是考虑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项目从规划之初就注重基础工作。一方面抓市场的硬件建设;另一方面,抓源头,盯住发展生态农产品市场。

重监管

尹成杰表示,人们对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已经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风险也面临一些新的情况,不断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也存在一些传统安全的隐患,同时也有一些新的风险因素。”

尹成杰提到了土壤污染问题,农药残留和添加剂的滥用问题,还有环境污染可能引发的农产品及食品的安全问题。

作为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是拦截风险食品的重要平台。

今年3月1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着力解决的正是上述问题。

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督促销售者履行义务,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主要负责人应当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本市场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负责;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明确入场销售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叶锋针对于市场的监管思路与规定其实不谋而合,他告诉记者,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非常重视抓监管,组建溯源、检测系统。

叶锋表示,市场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各项检测制度,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做到“进场检测,合格销售,超标销毁,保证安全”,同时公司引入了全国最先进的农产品流通溯源系统,每一批次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前先经过农残检测系统检验,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后即在溯源系统信息库中建档,从产地何处到销往何处直至到达消费者手中,都能做到有据可查。

为从源头解决问题,项目规划流转用地6000亩建设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参照国家、省、市标准,结合项目实际制定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规程从产地环境、基地要求、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加工贮运、保鲜销售等方面作出了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使生产者做到生产有标准,操作有规程,从而确保产品质量。

叶锋认为,走生态农业道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追求的目标,虽然目前要全面实现还有较大困难,但这是一条必然之路,因此我们市场一开始就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建完整产业链

市场设置了高门槛,能否吸引商户进驻和参与,曾成为摆在叶锋面前的新难题。在他看来,优质产品得体现其价值。为此,市场特别重视抓品牌。“靠品牌争得市场,靠品牌站稳市场。 ”   

首先在市场中拿出10000平方米设置有机农产品专区,采取不同质的产品,不同的价位销售,确保农产品品牌效益。其次是整合有机农产品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筛选知名品牌进入专区,建立永不落幕的农博馆,通过展示和线上线下销售实现品牌效应;对那些小的品牌企业实行联合重组,优势互补,扩大规模;鼓励基地+市场模式,引导农产品生产大户在专区设立品牌直销门店。

同时,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加工升值,利益最大化,比如市场与加工企业、二级市场、销售门店联手。全面深化市场与销售端的合作,把握加工企业、二级市场、门店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完善市场业态组合,既能为加工企业、二级市场提供便利,又能大大促进市场稳定发展。

“以线下市场为基础与线上市场有机联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创造产业发展新模式,新高地。引入‘互联网+’模式,链接农产品与互联网金融通道,快速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土地经济竞争力。”叶锋说。

此外,政企商农联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商户入股和农民土地合作的总体思路,由政府占股23%、企业占股51%、商户占股20%、农民留转土地占股6%,凝聚各方合力,推进滚动发展,打造了“政府+市场+商户+合作社”的互利共赢模式,真正实现为耕者创收、为商者谋利、为食者健康幸福的目标。

▲已建成的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图/严碧华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