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领导谈民生丨郭正强: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来源:《民生周刊》2016-08-22 14:46:28 初心 民生 郭正强

马边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宜宾市、凉山州结合部,县域面积238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9个社区114个村,总人口21.5万人,其中彝族占47.5%,农业人口占77%。1984年成立彝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县、乌蒙山片区区域扶贫开发县、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中纪委监察部机关和四川省纪委、四川省投资促进局、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扶贫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围绕“助农增收、脱贫致富”这个核心,深入实施新寨建设、基础配套、产业发展、新风培育“四位一体”扶贫开发战略,投入资金20.3亿元,建成彝家新寨150个1.14万户,实现脱贫3.5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32.8%降到2015年13.55%,被评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后,马边坚持精准识别、帮扶措施、责任落实“三个到位”,强化“输血”与“造血”、精准扶贫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作风建设“三个结合”,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奋力攻坚,确保到2019年9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3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虽然马边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全面小康不落下一户一人”要求,贫困村“四个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通四有一无一低于”(通路、通水、通电、通信;有集体经济、有村级多功能活动场所、有垃圾处理设施、有好支部;村内无“三房”和危房,贫困发生率低于3%)摘帽标准,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有保障)、“七有一无一达标”(有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用电、信息网络、增收项目、劳务输出、社会保障;无因贫辍学;收入达标)脱贫标准,任务依然艰巨,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三个尚未根本改变”。一是贫困面广尚未根本改变。由于受特殊自然环境、民族历史、人文观念和经济基础等因素综合影响,彝区由奴隶社会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落后、人口素质低等现象凸显。虽然“十二五”期间,马边完成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52万人,但目前仍有贫困村95个、贫困人口6300户2.35万人,贫困发生率13.55%,比全省高出7.75个百分点,贫困面广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二是贫困程度深尚未根本改变。马边地处边远小凉山区,山势陡峭,旱灾、洪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虽然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但脱贫难度大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目前,边远村组不通公路,贫困群众安全饮水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且经过多轮扶贫开发,剩下的贫困对象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因病、因残居多,自身缺乏造血功能,脱贫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见效越来越慢。三是返贫压力大尚未根本改变。虽然马边脱贫攻坚速度持续加快,但致贫的深层次问题还未能有效解决,致贫因素较多、返贫压力大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如2015年,马边脱贫6849人,但只是低水平脱贫,勉强达到贫困线之上。这既有富民产业培育滞后的问题,也有贫困观念落后、技能缺乏等问题。加之部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政府来扶持,“靠”干部来包办,“要”多少资金干多少事,脱贫的稳定性不够,返贫现象依然存在。

中共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委书记郭正强深入田间调研脱贫攻坚。

全面小康是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没有任何退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后,马边再度审视县情,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明确了“126”战略定位:“1”即一个主题:脱贫奔康、跨越发展;“2”即2个奋斗目标:建成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示范县和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6”即6个行动战略: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资源开发、全域旅游、教育奠基、依法治县。力争“十三五”期间,GDP、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0%以上。到2020年,全县经济总量、人均GDP、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实现与乐山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是脱贫攻坚,补齐同步小康短板。对照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紧盯95个贫困村和2.35万贫困人口脱贫标准,研究制定《2015—2019年度贫困对象滚动脱贫计划》,实行目标、任务、责任“挂图作战”,计划到2019年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坚持扶贫先扶志,通过政策激励、榜样示范、宣传教育等方式,切实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自我脱贫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围绕“不落下一户一人”要求,在精准识别基础上,采取“四个一批”方式,逐户制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实现“七有一无一达标”目标。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分村制定脱贫规划,整合各类资源,按每村不低于500万元标准投放,用于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确保实现“四通四有一无一低于”目标。强化公共卫生和社会兜底保障,改扩建县人民医院,确保到2019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推行“新农合补偿+大病保险补偿+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四轮救助制,推进低保线、贫困线“两线合一”,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住院零支付,群众因病返贫率低于1%。

二是交通先行,破解跨越发展瓶颈。按照“打破外瓶颈、畅通内循环、构筑产业路”思路,加快推进乐西高速、苏民路等“两高速、七通道”建设,大力实施县乡公路升级达标工程和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到2020年,建成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旅游公路、矿区专用公路等产业路456公里,达标县乡公路、通村通组道路1379公里,通村通畅率达100%,实现市区至县城、县城至乡镇“两个一小时”的交通运输路网。加快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全力破解“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难题。加大电网改造力度,新改建10千伏、35千伏、低压线路340余公里。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县城和重点乡镇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争创四川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三是资源开发,加快转型升级进程。牢固树立“保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国家级磷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启动劳动工业园区整体搬迁,加快建设民主临港循环工业园区,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到2020年,全县磷矿年采选能力达1000万吨,磷酸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吨,黄磷、甲酸、甲酸钠生产能力达40万吨,临港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工业增加值18亿元,工业集中度达到85%。按照“生态兴县、绿色富民”思路,巩固提升“林竹、茶叶、畜牧”三大绿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50万亩绿色产业生产基地和山区特色畜禽养殖基地。力争到2020年,建成有机食品原料基地15万亩。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和“五彩农业”种植加工园区产业带,打响马边绿茶、马边猕猴桃等“马边造”特色品牌,促进传统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力争到2020年,建成成都经济圈和川南经济区高端消费市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重点基地。

四是全域旅游,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围绕“青山绿水、秀美马边”总体定位,坚持“全域旅游、全域景区、全域规划”,大力实施《马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按照茶文化旅游区、林竹文化旅游区、彝族文化旅游区、高山探险旅游区“四区布局”,优先发展乡村旅游、民俗风情游等休闲度假业态,重点开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等特色景区,建成烟峰村、会步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争创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力争到2020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亿元,年均增长20%。加快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启动劳动乡旅游商贸中心建设,推进西城街片区、农科所棚改等项目建设,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市承载力;同步加快撤乡建镇步伐,着力构建“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的城镇体系,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38%,县城常住人口达到5万人。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扶持发展商贸物流、休闲康养等服务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教育奠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深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完成马边一中整体搬迁、下溪镇中小学迁建等项目建设,实现“一村一幼”全覆盖,到2020年建成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49所。巩固15年免费教育,狠抓控辍保学工作,确保2020年幼儿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95%、99%、90%以上。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继续抓好“9+3”免费教育,支持碧桂园职业中学创建省级示范性学校,力争到2020年高中职、普比例达到6:4,职高毕业生有效就业率达97%。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持马边中学、民建小学办好网校班,2019年建成全县中小学智慧校园网络系统。建立健全教育激励机制,开展好“双语”教育,用好对口支教资源提升教育质量。

六是依法治县,建设民主法治环境。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源泉,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国有企业、旅游综合、供给侧结构等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增强发展活力。坚持科学立法,用足用好自治县“半个立法权”,积极制定单行条例,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更好发展。坚持依法执政,完善重大决策法律咨询、法律支持、会前学法和合法性审查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依法性。坚持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阳光司法,促进司法惠民。强化依法治理,扎实开展禁毒防艾等工作,推进依法逐级信访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法治宣传,以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学法、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氛围。

▲郭正强书记到基层听民意,解民困。

实现脱贫奔小康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在于激发各级干部干事活力。县委将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队伍、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为推动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思想建党,强化思想引领,充分利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心组学习会等载体,突出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着眼于落实“十三五”规划任务,加强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和全覆盖轮训,每年培训干部400人次以上,切实提高引领脱贫奔康能力。

二是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夯实脱贫奔康的执政基础。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大局,扎实抓好村两委换届,配齐配强村级带头人队伍;持续开展基层组织“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每年按10%的比例整顿转换一批农村基层党组织。着力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重点,确保到2017年9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达到“六有”标准。持续推动“村村行、组组走、户户见”和“联村帮户”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走基层”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推动“亲情工作法”在马边落地生根。深入推进驻村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包户脱贫行动”“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支持帮助贫困党员率先脱贫,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为夺取脱贫奔康全面胜利注入强大动力。

三是建强干部人才队伍,提供跨越发展的智力支撑。牢固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落实“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坚持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导向,围绕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选配干部,抓好关键岗位尤其是“一把手”选配,保持乡镇主要领导相对稳定。进一步完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重点抓好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等培养,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着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功能。坚持“依托项目集聚人才、依靠人才推进扶贫”思路,深化“引智留才”工作,外引急需、内激活力,创新人才机制政策,为脱贫攻坚、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锻造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抓好“两桌一走”“三项治理”“庸懒散浮拖”等专项整治,加大明察暗访和通报曝光力度,促进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好转。全面加强脱贫攻坚和民生领域工作监管,重点抓好扶贫资金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认真落实“作风兴县”五年规划,健全作风建设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引导督促党员干部克己奉公、严格自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五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深入贯彻落实《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推进党风廉政风险承诺、述责述廉和追责三个“全覆盖”,压实“两个责任”。全力支持纪委“三转”,推进基层纪检体制改革,全面加强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基层最前沿。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推进“四种形态”常态化,坚决遏制腐败势头,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完善预防腐败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刚性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中共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委书记   郭正强)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