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智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

中西方商业伦理有何不同

来源:人民论坛2016-09-06 10:34:39 伦理 商业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企业国际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和了解中西方商业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商业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决策方式、思维模式、商业伦理等几个方面。

资料图片

章 凯

中西方商业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企业国际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和了解中西方商业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商业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决策方式、思维模式、商业伦理等几个方面。

中西方商业文化的主要差异

要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首先要明确文化的构成与来源。文化是由一组深层的基本假设所构成的模式,这些假设是由某个团体或民族在探索适应外部环境和进行内部整合的过程中所发现、创造和形成的①。因为这些假设反复地起作用,所以它们很容易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并可以无意识地起作用。因此,有人把文化比喻成人们大脑里的软件。商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人们在商业活动中为探索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过程中所发现、创造和形成的文化。根据现有研究,中西方商业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差异是中西方商业文化差异的最突出表现,例如,中西方商业文化在目标取向、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人们在确定自身身份定位时有两种目标取向:归属取向和成就取向。成就取向的人努力工作,希望以此获得尊重和经济上的成功;归属取向的人认为社会地位取决于年龄、阶层、教育等,看重“你是谁”而不是“你做什么”。西方人在商业活动中倾向于成就取向,新教伦理强调的“勤勉”观对西方国家商业的发展影响很深。中国人在商业活动中往往看重声誉地位和关系背景等因素,总体来看属于归属取向。中西方商业文化的价值观还存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个人主义价值观重视自我需要的满足,鼓励人们通过完成工作来实现个体目标和个人成就,鼓励竞争。而集体主义价值观提倡个体相互依赖,个体从属于集体,强调成员有义务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重视团队合作与和谐。西方主要国家都倾向于个人主义,在商业活动中,他们更看重维护个人利益和权利平等,重视保护个人隐私,个体之间的竞争被视为常态,认为冲突也可以成为促进组织发展的有利因素。

决策方式的差异。集体主义取向外化在商业决策过程中的特点就是决策的责任承担主体一般是集体,同时由于个人对于集体的服从,下级对于上级的遵从,在中国的商业决策过程中,决策的依据往往是对上负责、对权威负责、对领导负责,而不一定对事情负责,因此,决策本身往往具有较多的非理性和妥协性。相比之下,西方文化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义,在欧美商业决策活动过程中往往充满了火药味和对抗性,决策往往形成于激烈的讨论和论证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理性。

思维模式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心智模式的差异,在商业活动中的表现十分突出。中国人常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这些都是注重协调、求同存异而不强调对立的“和合”思维的体现,“和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辩证思想和系统观念。“和合”在思维上表现出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特点,整体性认知系统依赖于经验知识,而不是抽象逻辑。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分析性的,喜欢将事物归类,探索事物的构成,使用形式逻辑以规避任何形式的矛盾。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中西方商业文化的差异。

商业伦理的差异。中西方对商业伦理的理解也有不同,由此在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上会产生差异。例如,“关系”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常常被当作一种社会资源或成为商业活动的潜规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因素。在我国,很多时候商业上的成功与否并不由自己决定,而在相当程度上受自身背景和关系的影响。而在西方,商业活动以信用为基础,以社会契约为纽带,商业组织通过建立社会契约获得合法性,利用关系进行商业活动会带来合法性质疑,甚至违法。

时间观念的差异。总的说来,西方人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在商业活动中会对自己的日程安排提前做好规划,一旦约定好就按时执行,并且希望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和行动计划性相对较弱,即使有也是富有弹性的,日程安排比较灵活。在跨国商业活动中,中西方的这一文化差异表现很突出。

习俗与行为习惯的差异。中西方商业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习俗与行为习惯方面,具体表现在商业礼仪、商业惯例、商业交往的沟通方式和谈判方式等方面。例如,在高情景文化中,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是通过肢体语言、上下文联系、场景等进行的,是一种含蓄的间接沟通。而在低情景文化中,大多数信息是由清晰的符号如语言、文字等表达的,是一种直接的沟通。高情景和低情景的沟通方式会直接影响商业谈判。中国人沟通时多使用含蓄而非直接的语言;而西方人在沟通时更倾向于使用清晰直接的语言。

中西方商业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源

首先,中西方文化中深层假设的差异导致商业文化中对待人的态度和商业伦理的差异。例如对人性的理解,中国的家族主义文化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理解人性,把社会性看作人性的核心特征,个体依附于社会关系网络;而西方文化强调人的理性、自利性和人格的独立性,主张每个人有权利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重视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社会公平。这在商业文化中,体现为中国人主张经营和运用“关系”的正当性,信任“家人”和“熟人”,情感关系突出,而西方人更加重视现代商业伦理和运用社会契约,通过遵守契约维护个人利益。

其次,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对商业活动中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以霍夫斯泰德民族文化五维结构模型为例,欧美发达国家基本是个人主义文化,权力距离较小,行为的短期取向较明显,而我国的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有别于日本的集体主义,“关系”色彩较浓厚),权力距离较大,行为的长期取向较强,“先恋爱后结婚”的商业合作更容易被接受。这导致中国文化下的商业活动更加重视集体利益,领导者的权力影响更突出。而在推崇个人主义和权力距离较低的西方国家中,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利益负责的意识和要求更高。

再次,商业组织置身于社会之中,深受制度与法律的影响。西方的企业组织内部制度比较规范,社会商业法律法规相对完善,法律监管也很严格,从而使得商业组织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行事。相对而言,目前我国的商业法律法规还有待继续完善,有法不依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使得中国商业组织还有投机心理,有时候把情理置于法律之上。

最后,商业文化的发展基础是商业经济活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商管理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管理者接受的商业教育参差不齐,粗放式经营现象突出,人们从事商业的目的尚未得到很好的规范,这也导致中西方商业文化在商业信念、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上还存在显著差异。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我们需要用开放和学习的心态面对中西方商业文化的差异,积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建设本土的现代商业文化。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后张庆红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

①[美]埃德加·H·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朱明伟、罗丽萍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第11页。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