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招投资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招投资

开发区“三十而立”

来源:国际金融报2015-01-26 10:11:37 开发区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开发区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改革的特色,而且给予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编者按:

1月16日,由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主办、搜狐焦点产业新区和云投搜索联合主办、上海益邦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2014中国开发区创新发展年会”在上海举行。论坛聚焦开发区发展30年的年度主题“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回顾2014年中国开发区产业机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享开发区创新发展成功经验,深度剖析开发区创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挖掘开发区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投资和合作机遇,布局2015年,开启一场围绕产业创新革新之路及发展合作模式的深入探讨与巅峰对话。本报特辟两个版加以报道,以飨读者。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开发区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改革的特色,而且给予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张祥在2014中国开发区创新发展年会上指出,中国这几年的创新,使得国家实力有了显著增强,但实际上制度的创新,特别是营销方式的创新程度依然不够。开发区现在面临新的挑战,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强调开发区发展经济,特别要注重经济结构的改变、发展方式的改变,以及创新的重要性。

2014年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成立30周年。30年来,中国开发区走过了不同历程,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和转型升级重点,为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开发区也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在中国经济已经迈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走过而立之年的中国开发区今后应该如何发展?

1月16日,由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主办、搜狐焦点产业新区和云投搜索联合主办、上海益邦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2014中国开发区创新发展年会”在上海举行。全国约100家开发区、100家企业、50家金融机构齐聚沪上,共同为中国的开发区建设及发展“把脉”。

在本次年会上,“2014中国开发区年度榜单”发布,以创新为出发点,打破国家级省级等级差别,面向全国开发区,打造一份最值得关注的年度开发区榜单,以此展示开发区优秀的创新成果,为国内外投资机构提供一个全新的投资风向标。

开发区三十而立

“我们知道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是我们利用外资的重要桥头堡。”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开发区促进办公室主任许丹松用“桥头堡”评价了开发区对于中国经济最直观的贡献。

截至目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218家,他们既是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同是又是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发展创新的试验田,充分发挥了窗口示范和带头作用。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3年纳入统计的210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的生产总值是6.9万亿元,占全国的12%。总数收入超过1万亿元,超过全国10%,进出口总额超过4.8万亿元,占全国的18.7%,直接使用外资超过3700亿元。

从产业来看,产值排名最高的产业,分别是计算机、工信等电子产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以及电子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和核燃料加工工业。

其中有一些产品,在国内已经占有了相当比重,比如说计算机整机的生产,占全国总产量的27%,手机产量占全国23%。彩电的产量占全国35%,汽车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发电机组占全国的60%以上,这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的一些重要产品领域所处的地位。

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区管理处副处长王春阳同样对开发区30年的发展予以高度肯定。“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从一个经济的弱国一跃变成全球经济第二大国家,开发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企业研究专家在研究中国成功经验时都普遍指出,中国成功经验之一,在于实施了开发区的建设。”

截至2014年底,国家高新区与国家经济开发区总量GDP达到15万亿元,占全国GDP(63.6463万亿元)的近1/4,对中国成为经济大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下滑趋势比较明显。中国科技园区不降反增,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科技园区培育了大批自主创新、由草根企业成长起来的新兴企业。例如,中关村每年新增中小企业6000家左右。武汉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成都高新区每年新增中小企业30家左右。中关村每年新增过亿元企业,连续6年超过150家。

开发区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地方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平台,智慧园区也是很受关注的产业话题。

上海益邦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复旦益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余涛对30年来的开发区(园区)发展进行了总结:“从发展阶段看,从早期的土地开发,到要素聚集到创新突破,我们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而我们下一步应该是追求园区品牌价值,追求园区相互之间品牌化和差异化优势。”

此外,余涛认为,早期大家就认识到了解决劳动力问题的重要性,因此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逐渐发展到技术密集型,期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终于顺利过渡为如今的知识密集型。而在发展模式上,园区发展30年来,大部分都是采取单个项目的招商引进。现在,则要求从打造产业链开始,到逐渐向形成产业集群转变。“我认为,将来我们可能在很多发展方向上,园区发展要把服务密集作为发展的新诉求。”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连高新区时讲到:“中国要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必须走创新驱动,高端解决问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看就从高新科技园区开始。”

许丹松表示:“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深入发展,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各级各类开发区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可能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去年参加开发区30周年的一系列讲话中明确指出,开发区未来的发展之路,就是要加快转型升级,实践创新。”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王春阳多次强调,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三次到开发区进行调查,李克强总理也去了多个开发区调研考察。“可见,他们对创新的决心,通过走创新驱动路径,走适合于创新经济发展的道路,决心非常坚定。”

201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中关村6项先行先试政策推向全国,其中有3项政策已于早期确定推广。前3项政策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转让代办系统进行股权融资、扩大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另外3项政策: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也备受企业关注。

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力的领导下,各个部门更加关注开发区创新发展。王春阳透露,去年财政部的创新基金有60亿元,今年在这方面的投入可能会有更大的增长。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400亿元,以助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王春阳表示,“尽管具体的(决议)还没有下来,但我们专门有一个前期15亿到30亿的基金,我想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工作。”

既然党中央已经摆明态度鼓励开发区再发展,那么具体的转型升级方案也是时候提上议程。

“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许丹松表示,“创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开发区来说,体制机制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也包括技术创新,今后中国开发区的发展重心将从招商引资向优化管理转变,向拓展产业链和服务链转变,从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变,从园区竞争到跨园区之间的合作共建转变。”

为了顺应开发区发展趋势,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将与开发区和国内外企业发展需求导向,以更专业更深入的服务为着力点,将充分利用国内外投资促进资源。依托事务局与全球46个国家和地方签署的85个双向投资合作备忘录机制,以及多双边投资合作机制,还有商务部驻国外218个国家和地区的经商机构,以及国际组织等,国内外各类网络资源,对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许丹松还提出,未来应该发挥中国赴外机构代表处、产业投资促进工业委员会,以及开发区投资促进联席会的作用,积极为投资者和引资者搭建沟通合作共赢的平台,助力开发区的发展和升级。

然而,中加通航董事长凌凯礼则呼吁大家,在一味求发展的同时,应当保有足够的清醒,尤其是在很多人对开发区的认识并不全面的情况下。“什么是产业园什么是开发区,产业园是我们没有形成大的前期的探索模式叫做产业园,而不是现在全国到处都是产业园,那不是产业园。产业园就是一个试验田,一个探索。”凌凯礼认为,无论是开发区还是产业园,都只是中国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式赋予它们的称号。产业园不只是简单的国家政策,真正是看新兴产业的发展。当前产业园发展是各做各的,是无序的,园区发展要与产业结合起来。

开发区和产业园都是发展的“排头兵”,应该结合中国目前还没有大面积批量生产的新兴产业、新兴学科的现实,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PPP模式大热

“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作为年度热词,很多方面我们也是比较困惑的。”中建一局第五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欣荣坦言,“PPP的这个概念,我也是从相关的文件上面借鉴过来的。”

显然,谈到中国开发区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近年来大热的PPP模式是逃不开的话题。PPP模式同样也是近年来政府力推的发展模式。

而政府力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此外,还有第二环节地方债务压力,PPP模式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同时也能改进传统投资模式,转移风险。

PPP是公共部门(通常为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各种合作伙伴关系。其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将PPP定义为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属于广义PPP的范畴。不同国家和机构对PPP的分类也有所差异,依据社会资本的参与程度、项目资产产权归属、商业风险归属等因素,并结合中国实际,PPP可大致分为局部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和私有化类。

“PPP创新在管委会的整个园区覆盖率不到40%,很多地方都要到60%至70%。”余涛认为,社会资本进入门槛高,这也是创新的一个瓶颈。对此,余涛认为应该尽量把这个门槛降低,围绕着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社会服务效率。

PPP模式在中国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调整阶段。随着中央政府对PPP模式的重视和推广,预计未来3年PPP模式将进入快速增长期。PPP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控制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符合公共财政和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结合中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同时参考境外成功经验,在中国推广PPP模式需要确保PPP监督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加快完善PPP工作机制、配套政策、法律等制度建设;引入创新理念,探索多元化的PPP模式;简化PPP项目审批程序,引入公众监督。

余涛强调了PPP模式应有的契约精神。“在中国PPP目前的关系中,相对来说法制的框架、规定并不完善,这影响了契约精神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在智慧园区的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跟地方政府、管委会的合作过程当中,初期接触的时候非常强调要共同按照市场的准则进行工作,尤其要强调契约精神。”

如今的PPP模式已经涉及医疗、卫生、教育、体育文化,包括会展、旅游等多个领域,这对于企业社会资本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因为可以带动社会资本创造更多效益出来。

余涛提出,政府层面提供最根本的服务,最终是要提供社会品质,如何在追求投资效率的同时使两者达成平衡,有非常多的模式。比如说,通过服务合同、管理合同、特许经营。很多国家有考证,有些确实很有效,但也有一些问题,甚至一些隐患存在。包括在法制框架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非常关键。

建言未来发展

李欣荣表示:“从我们的视角和研究来看,开发区管理体制和模式有一些变化,一个旧的常态和新常态,在产业的环境,产业的内涵,有这么多的变化。另外也是开发区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要求,是内部的环境、产业的更新和升级的缓慢,造成了自身造血机能的下降,缺少新鲜血液流入。”

王春阳对园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今后的发展可能是一个重大的颠覆时期,不仅仅是开发建设这些方面。一是“培育比引进更重要”,招商发展的产业转向培育产业环境,尤其是要重视孵化加速产业园区的作用功能。

二是“发现比培育更重要”,强化对产业、企业未来趋势的判断与把握,对于园区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新产业、新业态中发现并培育隐性冠军,强化科技金融的作用。

此外,未来高新区空间形态已经向高技术社区深度严禁,园区要积极改变土地开发模式,利用公共空间,重点引进市场化的新兴产业组织机构培育,大力发展高知识人群、社交化应用产业及配套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中国开发区发展至今,未来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不少专家都呼吁摒弃“同质化”、改走“差异化”。对此,张晓东表示,对于同质化的现状和差异化的发展方式,同样能够给园区带来贡献,需要的是量体裁衣。

此外,凌凯礼也表达了对开发区和产业园发展的期待。“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道路走到今天,已经与三十年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果说刚刚解放的时候外资不发达,我们需要的是招商引资。但是到如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还停留在产业园的招商引资就不合适了。“我认为产业园就应该放在新兴学科。产业园不只是简单的国家政策,新兴的行业、新的产业,才是我们应该实施的方向。”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