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焦点图片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专题 > 民生发展论坛 > 焦点图片

曲天军:脱贫攻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来源:《民生周刊》2016-11-09 14:37:19 天军 全社

\

▲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巡视员   曲天军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受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委托,谨向人民日报社对国家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一直以来关心中国脱贫攻坚事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做出不懈努力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十三五”脱贫攻坚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脱贫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了,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采取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因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此系统报告一下:

编制并组织实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分解细化年度目标任务;搭建了5个工作平台;开展10项扶贫行动;实施10项精准扶贫工程;解决4个问题。

5个工作平台包括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省级扶贫开发融资平台、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贫困村扶贫、脱贫落实平台、社会扶贫对接平台。

10项扶贫行动包括教育扶贫行动、健康扶贫行动、金融扶贫行动、交通扶贫行动、水利扶贫行动、劳务协作对接行动、中央企业百县万村帮扶行动、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等。

10项扶贫工程包括整村推进工程、职业教育培训工程、扶贫小额贷款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电商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工程、构树扶贫工程、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其中有一些工程如说电商扶贫是将互联网的最新技术与贫困地区对接。四个问题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以及开展督查、反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等问题。

2014年底,中国仍然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2010年不变价)的扶贫标准计算,中国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解决7000多万人绝对贫困问题除要达到贫困线以外,还要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就是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两个确保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若使贫困人口收入超过贫困标准,我们推荐采取政策“五个一批”来解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总的来说,我们要锁定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分类施策、不留锅底。

要避免三个错误认识:一是7000万贫困人口绝对贫困问题解决后,是不是说我国就没有贫困人口了?贫困是相对的,任何社会,即使发达国家总会存在10%左右的相对贫困人口。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讲,我们还要经过十几代、几十代人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500年以后还会有贫困。到2020年,我国的贫困和现在的贫困是不一样的。现在的是绝对贫困,解决的主要是生存问题,以后是相对贫困,解决的主要是发展共享的问题。由此看来,今天论坛 “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的主题,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战略思想。    

二是贫困村、贫困县摘帽标志是什么?主要看贫困发生率,中部地区是2%以下,西部地区是3%以下。贫困县退出后,在攻坚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已经脱贫的农户,一定时期内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

三是我国现行贫困标准和国际标准比较孰高孰低?我国现行贫困标准若按照购买力平价换算是每人每天2.2美元,略高于国际通用的极端贫困标准1.9美元。联合国2030年发展议程上提出,全球要在2030年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我国到2020年实现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个目标要比联合国明确的全球目标提前10年完成。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国际意义的。

我期待本次论坛的成果能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帮助,也希望以今天的论坛为契机,开展更加深入的交流。

脱贫攻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善举不分大小,都值得倡导和肯定,只要人人都尽一份责任,人人都出一把力,涓涓细流都会汇集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这个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扶贫济困,帮助别人,提升自己,引领风尚!

预祝第四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