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封面报道丨苏州:产业援建 互利共赢

来源:《民生周刊》2017-03-13 13:12:01 苏州 封面 产业

江苏苏州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独特,是闻名遐迩的“人间天堂”和“鱼米之乡”,目前经济总量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仅次于上海,在长江经济带城市中位居第三。

日前,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市长曲福田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苏州充分发挥地理环境优、产业基础好、开放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投身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奋勇担当发展先行军历史重任,在产业转型升级、对外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打造沿江生态文明示范样板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苏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道路。

曲福田表示,一是强化规划控制保护。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制定出台《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和《苏州市湿地保护补偿条例》,严格落实“生态红线、耕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红线”保护制度。目前苏州生态红线区域面积达到3267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38.5%。苏州将持续加强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对长江干线及洲岛岸线开发实行总量控制,岸线开发利用率逐步降至60%以下。二是保护长江水源水质。加强港区码头水污染防治,杜绝港口码头污水直排,确保港口码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按规定处理。严格规范长江采砂行为,加强过程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苏州将继续加强长江沿岸生态涵养,强化江滩湿地资源保护。整治望虞河等河道水环境,确保长江饮用水水源安全。三是加强沿江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沿江排污行业集中治理,突出抓好化工园区专项整治。苏州正在加快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和沿江化工行业优化提升整治专项行动,到2018年底完成长江沿岸重点规划区域化工企业的关停并转迁任务。加大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力度,建设长江生态安全带,守护好长江这条生命河。

开创区域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格局

构建统筹协调的区域合作新机制,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命题。区域经济协作的本质是通过产能合作与产业双迁,优化整体布局,实现共同发展。

“苏州注重利用成熟的园区开发经验,深入开展南北挂钩共建、对口帮扶等活动,不断强化与沿江城市的通力协作。”曲福田表示,苏州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硬件”与“软件”兼顾促进帮扶合作。既抓好硬件设施建设,更注重软件配套帮扶。苏州在对口帮扶合作中,用于援助教育等方面的投入累计占到全部援助金额的30%。在扎实推进共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将更加突出智力协作,积极开展人员互访和部门联动,助力当地基础教育、卫生与文化旅游等事业发展,提高援建地区发展软实力。

二是“输血”与“造血”并重促进帮扶合作。短期发展可依赖外部力量支持,而长期发展则需内生力量支撑。苏州在提供物质帮扶的同时,注重输出“苏州理念”,着力提高受援地的“造血”功能。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是江苏省45个南北共建园区的典范,苏州滁州现代产业园已成为纯经济合作模式的典型。下一步,苏州将在做好资金、项目援助的同时,继续加大开发区管理经验的输出力度,深化双方经贸交流,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加快铜仁苏州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转移有效承接;支持苏州南通科技产业园、苏州滁州现代产业园建设,逐步建成跨江合作、联动发展的示范园区。

三是“市长”与“市场”协力促进帮扶合作。区域协作必须坚持政府支持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苏州在政府层面结对帮扶之外,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形式、宽领域地帮扶沿江对口协作地区发展。同时,始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力推进“企业援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接下来,苏州将突出抓好“政府援建”和“产业援建”,充分发挥政府管理优势与企业市场优势,更好地推动援建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构筑“产城江海”一体化物流体系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

记者采访获悉,苏州以现代化港口为主枢纽、以高等级航道为主通道、以集疏运公路为主动脉、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加快建设“产、城、江、海”一体化物流体系。

首先是大力推动江海联运互通。整合苏州港港口资源,优化港口结构,加强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建设,改进长江沿线港口远洋中转服务,港口运营效率明显提升。2016年,苏州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79亿吨,同比增长7.31%,跻身全国港口第三位、全球港口第四位。其次是加快实现水陆无缝对接。完善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公路网,2016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98公里,密度为7.05公里/平方公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扩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影响力,“苏满欧”成为华东最具影响力、全国最具生命力的国际铁路运输主动脉。推进南沿江城际铁路、沪苏湖城际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和太仓港疏港铁路建设,巩固太仓港江苏第一大外贸港口地位。实施京杭运河改造,加大内河水系与长江的串联,水上运输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最后是持续强化产、港、城联动发展。统筹港口、港区发展,提升港区产业发展层次,提升港口配套服务港区产业能力,目前基本形成港航业和港口物流业以及临港工业产业集群。

苏州以现代化港口为主枢纽, 加快建设“ 产、城、江、海” 一体化物流体系。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