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关注丨金华:两只垃圾桶成网红

来源:《民生周刊》2017-03-21 13:59:31 金华 垃圾桶 成网红

2014年以来,金华市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探索了一条农村垃圾治理新路子。到2016年12月底,此项工作已经覆盖全市100%的乡镇、98.1%的行政村。

随着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全面推行,不仅农村环境整体改善,还引发了美丽产业发展、农民素质提升、干群关系融洽等连锁效应。“会烂”“不会烂”两只垃圾桶成了“网红”。

△金华市浦江县薛下庄,没有了垃圾围村,美丽乡村便出现在百姓身边。

小事大抓,逼出来的垃圾革命

农村垃圾问题看似小事,其实是人民群众的困难和“痛点”所在,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焦点所在。

2004年后,金华与浙江各地一样,在新农村建设中逐步建立了“户集、村收、乡转运、县处理”的集中收集处理模式,但随着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垃圾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高、处理越来越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垃圾问题让金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变革势在必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分类减量处理在争议声中成为主攻方向。

由于缺乏农村大范围实施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2014年5月,选择市区工业主导、农业主导、城郊结合部等3个不同类型的乡镇开展试点,按照行政村、企事业单位全覆盖要求整建制推进。

针对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牵涉面广、系统性强、工作量大的特点,金华市委市政府建立了“一把手”抓“一把手”的推进机制,市县乡村四级“一把手”既“挂帅”又“出征”,动员到户、宣传到人、检查到桶成为抓落实标准,并连续两年将其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重点推进。市县两级还在“五水共治”办公室下设办事协调机构,将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所需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推进过程中,金华市一直秉持“真分类真减量”的初心,两年多时间共召开市级推进会8次,组织市级督查、暗访13次,在金华电视台、金华日报社开展专题市民问政5次。随着工作深入,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带动了美丽家庭创建、村规民约修订、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开展,已上升为当地加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载体。

化繁为简,试出来的金华模式

金华农村垃圾分类做法被外界称之为“金华模式”,它是在原“户集、村收、乡转运、县处理”体系上发展起来的,核心内容是“农户和保洁员二次四分、可堆肥垃圾村处理、不可堆肥垃圾乡镇转运县处理”,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

为了实现“四可”目标,金华在垃圾分类试点时就分析琢磨先前城市推广难的原因,对梳理出的关键问题组织攻坚。当时,群众怀疑甚至反对的根本原因是像城市那样分类操作过于繁琐,因此化繁为简就列为头号问题。在各显神通的试点实践中,“会烂”“不会烂”两只垃圾桶开始现身,具体哪位农民创造已经无法溯源,但它的出现让大家都眼前一亮。经过顶层设计,“二次四分”法开始推行,农户层面只要分为“会烂”和“不会烂”两类,村保洁员收集后二次细分,将“不会烂”垃圾再分为“好卖”与“不好卖”两类,这样即使不识字的老人小孩也能明白怎么分类,而且万一源头分不好还有“二道保险”。

垃圾分类“前后端没有形成闭环”,是城市推进滞缓的重要教训,分出来的垃圾在收运处理环节又合回去,既影响人们的参与积极性,垃圾量也没有真正减下去。金华市以一村单建或多村联建方式建成阳光堆肥房1984座、微生物发酵器83座。终端处理设施建在村边大幅简化转运处理程序,经测算,每年约有40多万吨垃圾就近堆肥后还田利用,可节约成本超亿元,让大家认识到了垃圾分类不是就砸钱,还可以省钱。

垃圾分类刚开始,“不会烂”的玻璃、衣物、塑料等因为价值低无人问津,一般都归为“不好卖”垃圾处置。为了提高减量率,该市在供销社系统成立资源回收公司,定期上门兜底回收,进入填埋、焚烧渠道垃圾进一步减少,而且垃圾成分变简单也更有利于处理。

金华农村垃圾分类打的是全民战,宣传发动中抓牢党员示范这个核心,依靠妇女和学生两大主体以人带户推进,探索了党建+、条块协同推进等做法,如工会牵头开展驻村企业职工垃圾分类竞赛活动,妇联推出了“好姐妹宣讲团”“垃圾分类巾帼先行”“携手垃圾分类 共创美丽家庭”等活动载体,共青团发起了“让垃圾分开旅行”“家园风景秀”等体验教育活动,教育部门组织了“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得到发挥,工作头绪变得简单清爽。

上下联动,干出来的长效机制

农村垃圾分类是小事,也是难事,还是长久事,既要集中精力打攻坚战,又要长远谋划打持续战。

早在试点阶段,该市就建立了“财政兜底、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模式,后期不断总结完善形成“六项基本制度”,其中县级层面有垃圾分类工作分级考核制度、可再生资源回收制度,乡镇层面有保洁分拣员月评比制度,村级层面有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制度、环境卫生荣辱榜制度、农户“门前三包”和卫生费收缴制度。如今,金华农村开展垃圾分类,除硬件设施建设配置有补助,日常运维管理也有政策保障,一大批村庄还建立了“共建美丽家园维护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各界捐资和村民自愿缴纳卫生费,其中卫生费标准一般在每人每年12元至30元。

为了更好地开展标准化推广,该市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开展“金华农村垃圾分类经验调查”,通过定量记录、入户询问、实地测量、抽样检测等形式,对垃圾分类实施方式、垃圾堆肥处理方法进行评估,用科学数据分析垃圾构成、垃圾减量比例、产出有机肥成分。前不久,《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正式通过省专家组审定,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设施标准化、流程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等提出规范要求。

金华农村垃圾分类标准化是个动态概念,打造升级版是当前的新目标。2017年,该市启动了“全面创合格村、升级创优秀村”的“双创”活动,计划年内有30%的行政村升级提档。与此同时,2015年11月开始的农村垃圾分类立法工作也在加快推进,有关部门已经开展法案初稿的征求意见工作,下步长效保障的力度将进一步增强。

(马海涛   应飞舟   余贤忠)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