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关注丨泰州:添绿留白念好生态经

来源:《民生周刊》2017-04-05 17:21:02 泰州 生态

△泰州市市长史立军。

泰州,被称为生态名城、绿色之都。

作为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泰州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所辖县市(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近年来,泰州市致力于追求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从城市绿化到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到开展各种环保行动,无不彰显泰州市所秉持的生态保护理念。

“生态优先,生态立市,这是泰州人的庄重誓言,也是泰州市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接受本刊专访时,泰州市市长史立军说。

如何添绿

地级泰州市组建以来,虽然城市绿化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与周边城市相比,市区特别是老城区绿量不足、分布不均、品位不高、可用地不多。如何添绿,曾是一个难题。

2014年2月20日,这一难题有了解决方案。

这天的市委常委会上,讨论通过了泰州主城区空地转绿地建设方案:“利用普遍存在的城市闲空地、边角地、垃圾地,结合违法建筑清除、扒翻种植清理工作,实施城市空(菜)地转绿地工程建设。”

此外,这两年泰州市还部署实施了“311”工程,在市区范围内新建3个大型公园,对主城区内10条道路两侧的绿化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市区范围内实施不少于100个小游园或节点绿化。

据史立军介绍,“空转绿”工程实施以来,泰州市先后建成各类绿地百余处,为市区新增各类绿地约200万平方米。同时,还投入1100万元对老城区范围的税东街、江州路、海陵路等部分路段绿化进行更新改造。

为了营造更加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泰州市还启动实施了公园“微整治”项目。例如,对泰山公园景观效果较差、生态功能弱化的绿地进行了加密补植。林南游园的设计以“沐浴阳光下的绿色花园”为主题,游园绿化在保留原来意杨、金丝垂柳、香樟外,增加了大量的色叶植物、花灌木,营造色彩缤纷的绿色花园。

康桥水岸游园曾是一块闲置多年的空地,违法搭建猖獗,私自扒翻种植严重。如今,这里绿化层次分明,四季景观特色显著,周边2200多户居民有了休憩林亭,有了休闲广场,也有了绿色空间。

“留白”发展

长江岸线,被泰州视为最宝贵的财富。

据了解,泰州拥有近百公里“黄金水道”,水深贴岸,腹地广阔。96.3公里的长江岸线中,68.85公里规划为生产岸线,27.45公里规划为生活和生态保护岸线,目前已开发利用59.39公里。

岸线资源的“留白”,为泰州留下了持续发展的空间。

高港拥有12.5米的深水岸线20公里,被视为长江黄金水道中的白金岸线,可常年停靠5万吨级以上货轮。其中,6.4公里为生活生态岸线,更有极其珍贵的2.2公里岸线“留白”,至今保持着原生态的长江之美。

近两年,不少中外客商相中这2.2公里的深水岸线,其中不乏一批投资10亿元、20亿元的大项目,但都被高港一一否决或劝退。

 “泰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决不允许为了项目发展牺牲环境,决不允许把降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的条件,决不允许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承接污染产业,决不允许让我们的各类平台、园区和项目载体成为新的污染源。”史立军说。

近年来,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泰州市沿江地区严把环保关,再好的项目、再大的诱惑坚决抵制,给子孙后代留下后路和生活空间。同时,突出集聚集约,整治小船厂15家、小码头11个,清理整合岸线7.06公里,规划再整治岸线11.44公里。

在史立军看来,保护长江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引导项目向腹地开发园区落户。去年以来,该区新开工160个亿元以上项目,没有新占用1米长江岸线,既保护了长江生态,又促进了产业集聚。

针对多年来高强度长江岸线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泰州下辖的靖江市规划将长江岸线利用分成“三个三分之一”:绿色发展区域约占三分之一,开发性保护区域占三分之一,不开发区域超过三分之一。

“绿色GDP”

全天候执法检查,“双随机”环保执法,夜间突击检查制度……泰兴市频频亮剑环保,通过铁腕治污,解决了多年的环保沉疴和发展痛点。如今,这座“化工城”已成为“国家生态城”、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

为此,国家环保部专门发文点赞、全国推广。

“新的一年,环保部门务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红线’和‘绿色底线’。”3月20日,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泰州市委、市政府给环保部门压实责任。

在环境监管执法过程中,泰州市不仅对照国标,还引入“民标”,邀请群众通过“鼻闻眼观”的方式参与企业的整改验收。

实际上,泰州市在全国率先启动环保公益诉讼。去年7月,泰州市出台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通过对行政手段、司法手段、立法手段的综合运用,有效整治了一批区域性、行业性污染问题。

在江苏省率先实施功能分区,划定85个生态功能区,生态红线区域增加到121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以上,形成了以原生态长江绿带、中心城市北部生态区、里下河湿地风光带为依托的“两横两纵四片”生态保护格局。

近年来,泰州市致力于追求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绿色GDP”。围绕生态名城建设,泰州市开展了生态空间保护、经济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生活倡导、生态文化传播、绿色科技支撑、生态制度创新七大行动。

“今年,在结构调整上,泰州市将重点抓好化工企业两年集中整治行动的推进落实,确保‘四年任务两年干,化工企业减一半’,把现在447家化工企业减少到200家左右,让化工企业进化工园区的入园率能够达到70%。”史立军说。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  特约记者   刘海欢)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