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热评丨技工一样应该有美丽的人生

来源:《民生周刊》2017-04-05 17:50:58 技工 人生

近日,央视以《揭秘金蓝领:吊起“中国高度”的人》报道了一些蓝领故事,其中获得过“全国建筑装饰业技术能手”“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首席技能大师”、被称为“镶贴大师”的陶猛,年薪已经将近20万元,收入超过许多城市白领。

报道再度引起人们对技工的关注。一直以来,人们一边言不由衷地称赞“劳动光荣”,一边把孩子送进大学而非职技学校。山东蓝翔、河北虎振,这些年来,承载了多少知识精英们的揶揄和嘲弄!很多家长宁肯让孩子读一个不喜欢的普通大学,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晃来荡去,也不愿意孩子去踏踏实实学一项专门技术。

社会偏见如此之深,一方面,与传统中“劳心”“劳力”的壁垒有关。但凡被认为是“有出息”“有前途”的人生,应该也必须有经由古之科考、今之高考拼杀出来的“正途”出身,至于上个技校、干点体力劳动,往往被视为不得已的稻粱谋。这样的意识,即便是到了现在,似乎也没有过时。很多人甚至由此产生了某种收集学历的“癖好”,你看那些落马贪官,有多少都顶着博士头衔。

另一方面,也与当下教育导向、人才使用的原则性偏差有关。在教育层面,向来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近年来虽然也提倡职业教育,但从资金投向、生源选择即可明了,职业教育不过是安置剩余学生的场地而已。而在人才使用及评价上,更是不遗余力地追求学历,没有学历,基本上寸步难行。

然而在现实中,人才养成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却也日渐强烈。论者每每以德国、澳大利亚为例,强调这些地方蓝领技工“吃香”,德国技工的待遇比一般办公室文员和秘书收入还高,而近日澳大利亚“高薪”聘请砌墙工的新闻,更是引发广泛讨论。其实,中国的情形也差不多,技术工人短缺依旧是困扰着招工方的最大难题,而像“镶贴大师”陶猛那样,优秀技工的人生路途上也一样开始透进阳光。

东南沿海地区技工缺乏由来已久,而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中西部也缺乏大量技艺精湛的技工。尽管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目依然很庞大,但技能素质偏低等仍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问题。很多职业之所以短缺,并不是找不到人手,而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手。眼高手低的大学生不屑干,而一般农民工又干不了,这样,人才市场上呈现的是富余与短缺并存的尴尬局面。

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来不该有“高端”与“低端”的人才二分,而应该是一个各类型、各领域、各种人才共同发力的场域。对于国家而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固然是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而从个体而言,业务精湛的技工一样是美丽的人生。

当然,仅仅止于倡导还远远不够,关键还是要尽快矫正以往扭曲的人才评价机制,畅通技术工人职业发展的道路。与经济问题一样,在人才的问题上,同样需要脱虚就实。

作者:胡印斌(媒体评论员)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