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旅游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蒙古人铁骑踏过欧亚大地,留下醉美禾木村

来源:民生网2017-04-11 16:07:47 蒙古人 禾木村

摘要: “魅村镇”是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旅游微信号“金台西游”(ID:mszktravel)的主打栏目之一。我们从众多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里,为你找到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

村镇名片——禾木村

禾木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最大的村落。这里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充满了原始的味道。

在中国最西北的喀纳斯,壮美的冰川与绚丽的湖泊将人带入美得不真实的时空,而禾木村就仿佛丰盛宴席后奉上的一道家常小菜,把你拉回现世的温暖。

图瓦人与禾木村

关于图瓦人与禾木的渊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士兵,当蒙古人的铁骑踏遍欧亚大地,他们却不得不滞留在以禾木为代表的喀纳斯地区,与大部队就此别过。

时间无常真是难以言说,图瓦人没能享受神勇征战的荣光,也不必让后辈背负血腥屠城的原罪,而是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安居乐业,也算是一种因祸得福。

流云的闲情

禾木村位于群山的环抱之中,山都不是很高,但那些成片如画般的白桦林,美得难以用语言形容。村子里的房子都是用原木盖的,院子的栏杆,房子的屋顶还有窗框上都用了鲜艳的色彩。禾木河两岸大多是老房子,鲜艳的颜色在这里换成了岁月的沧桑,屋子很低,而屋顶也因为鸟儿撒下的种子长出丛丛青草。

来到河边,对岸便没有村庄,纯是自然的领地,感觉过了河,那边的世界便与现实世界再无关联。禾木河就在那里流淌着,异常秀丽。也许因为这里太靠近俄罗斯,连河水都如那个文学巨匠辈出的民族,绚丽而深沉。河边的小道上铺满金黄的树叶,一阵风吹过,树上的叶子便无声地落在肩头、脚下,告诉你有些东西这就样永远过去了。

岁月之桥

禾木村的禾木河上有一座带门的桥,桥上的门基本保存完好,只是久经风吹雨淋已褪了颜色,露出木的本色与沧桑。

这座带门的桥,最早是白俄罗斯人用原木和铆钉修的。1970年,桥旧得已不能使用,当地人就拆了旧桥,在原处建了这座新桥。当地老人说,桥上修门是战备需要,因为禾木河离边界只有几十公里,属于边境管理区,桥修好后每天晚上还有两个人在桥上站岗。

风雨里,桥上除了歪斜的拱门还顽强地立着,门扇已随桥下的岁月之河流逝,不见踪影。

当你在清晨与放牧的少年一同走出屋子,骑上小马,颠着爬上村外的山坡,钻进白桦林,俯瞰氤氲笼罩着的村子,或是伴着夕阳,去禾木桥上散散步,抚摸桥头木门上历史的斑驳,懒懒坐在湍急的河边,看牛羊悠然回家,你便会发现,那一份质朴与原始,仍藏在禾木的眉目之间。不妨守在当地人家的厨房门外,要一碗牛肉面,和他们话话家常。

亲近禾木,不为猎奇,只为回归。

(巡山小腰)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