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

衡水中学进驻浙江引争议

来源:人民网2017-04-12 10:27:50 衡水 浙江

近日,有媒体报道,被誉为“全国十大知名高中之首”的河北衡水中学分校在浙江省平湖市揭牌,这标志着以高考重点录取率高、军事化管理等为标签的衡水中学正式进驻浙江。浙江省教育界有关人士对此直接放话“我们浙江不需要”。一时间引来广泛关注,舆论热度居高不下。

根据人民网河北频道监测显示,截至4月11日9时,有关“衡水中学浙江分校”话题的新闻高达1190篇,搜狐、新浪、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相应稿件跟帖均超500条,热度居高不下。

舆情脉络

舆情发生:4月4日,北京晨报以《河北"衡水中学"浙江开分号 考取清北奖励50万》为题,报道衡水中学在浙江省平湖市揭牌。4月6日,钱江晚报刊登了《探访平湖衡中:到处挂满励志标语》的报道,揭开了衡水中学浙江分校的神秘面纱,并指其涉嫌违规招生。新华网、央广网等媒体进行转载报道,引发网友关注。

舆情爆发:4月8日,澎湃新闻网发布《浙江教育厅一处长叫板衡水中学浙江分校:我们不需要这种学校》新闻,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它(衡水中学)是个应试教育的典型,它眼睛里只有分数没有人。跟我们浙江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符合,他们认为是先进,我们认为是落后的,我们浙江不需要。”该报道迅速被搜狐、新浪、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纷纷转载,网友们就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与浙江省的教育理念热议不断。

舆情持续:4月9日,澎湃新闻发布的《衡水中学落户浙江引热议,衡中副校长回应模式落后指责:我们走自己的路》一文中,河北衡水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建勇回应称,“我们走自己的路”。随后,将衡中模式引入浙江的代表,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法人代表、执行董事肖家兴表示,学校将用衡中文化来引领,结合长三角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制订一套行之有效而又有本土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中国网、中国青年网、新京报、红网等媒体分别就现象发表评论,衡中模式如何复制、素质教育如何发展、教育改革如何实现等成为网友热议焦点。

媒体观点:

衡水中学入驻浙江或成改变游戏规则的“搅局者”。浙江媒体《钱江晚报》发表评论认为,对于衡水中学的到来,最忌讳的是站在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立场上说话,而忽视了教育本身的追求。不妨将衡水中学作为浙江教育的试金石,甚至不妨当成搅局者,来倒逼浙江教育的进步。“我们所能做的是用改变游戏规则,增加晋升通道的方式对冲影响。这意味着不唯分数论,不唯成绩论,也意味着不能只让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的未来,可是如果不靠一张试卷又靠什么?我们还有什么选拔人才的方式?这些方式是否能经受住公平和效率问题的质疑?”

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衡水中学仍有追捧群体。新京报的评论则认为,这一具有企业性质的民办教育行为发生在素质教育较为发达的浙江,证明很多家长对衡水一中的模式仍有强烈需求。而家长的需求对接的是社会的需求,既然孩子会因为上不同的大学得到差别巨大的社会资源,家长与学校狂逼孩子的行为定然绵绵不绝。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所谓的军事化管理,情感上讲,难以接受;人性上讲,难以接受;理性上讲,似乎难以拒绝。”

不必只把眼睛盯在衡水中学身上。红网评论认为,衡水中学的办学成绩有目共睹,浙江省教育厅对高考成绩刻意回避三缄其口,或许只是欲盖弥彰。一名衡水中学的往届毕业生在谈及母校时说,“来了不后悔,走了不想再来。”这句话比较客观公正地对学校的功过是非作了概括。如何让学校变成一所“走了还想再回来”的“快乐大本营”,需要从教育的本真和规律出发进行改革;不过,教育改革应当全方位、立体化,而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衡水中学身上。

关切教育模式和教育改革的百年大计,让衡水中学祛魅。中国青年网评论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者的关系,并不是水火不能相容,更不是鱼和熊掌不能得兼。衡水中学进驻浙江事件,在教育场引发的热议,也许是个宝贵的契机,它提醒我们关切教育模式和教育改革的百年大计。只有立足于公民成长的教育、裨益民族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康庄大道。及早厘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将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索清爽,把指挥棒的高考改革列为前提性任务……这些问题解决了,也许衡水中学就祛魅了,而基础教育也才会真正以革故鼎新、激浊扬清的姿态,奔向更辽阔的远方。

网友来论:

@丶小小的DaDa:你们心心念念的素质教育,高考有这门考试吗?错的是体制,不是衡水中学。只要高考还存在一天,就一定有人会去衡水中学,说不好听的,素质教育其实真挺扯的。

@髑木的非凡人生:把人当机器培养的地方,到头来只是名牌大学的优秀生,却不通人情,把鸟关久了,它也会忘记飞翔。

@送你一颗小丸子c:高考作为中国最公平的甄选人才的考试,直接决定了考生未来的教育与起点,如果衡水中学能让更多孩子直击他们的梦想,又有什么不赞同的呢?

@春花秋月末人归:现在很多家长观念认可,成绩不是评判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孩子全面发展才是对的,不需要她们像机器人一样只会考试。应试教育会扼杀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灵感。浙江确实不需要,至少不适合浙江。但是对于那些偏远山区,读书或许是他们走出大山唯一的出路。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