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17-05-31 09:54:19 警务 深圳 理念
编者按:位于南中国海滨的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门户。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移民城市的特质,让深圳具有了众多和国内其它城市不一样的气质,开放、包容、敢闯敢试,特别是极其宝贵的创新精神,已经成了深圳的根,是深圳的魂。
三十多年来,这座城市凭着克难而进的自信、争当排头的气魄、杀出血路的勇气,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行人车辆的激增、交通路网日趋复杂,深圳的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现代大城市所具有的“五大城市病”也感染了深圳,使深圳也无可避免地面临着随之而来的压力。
目前,深圳实际管理城市人口已突破200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23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318万辆,每公里道路车辆密度为510辆,全国最高。一方面是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要求高效顺畅便捷的服务环境。而另一方面,却是日益增长的道路交通压力。面对庞大的车流,深圳却能始终保持高质量的交通出行感受,深圳的交通管理工作是不是有什么良方和秘诀?
勇于以创新破解难题的深圳,的确拿出了办法,闯出了新路。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城市交通管理作为贯彻中央城市会议、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管理品质的重要内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城市发展理念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特区交通立法。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为深圳交通管理的变革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深圳交警借力发力,积极探索城市交通专项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之路,变传统的“人海战术、汗水警务”老办法,向精准高效的现代警务机制实现转型。
立法开路,严格执法,建立常态化的“法治交通”管理体系
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的有利条件,深圳按照严管重罚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先后对《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及《处罚条例》等交通管理方面6部法规、规章多次修订完善,确立了累计加罚、一违多罚、首违免罚、社会服务等制度。特别是《管理条例》及《处罚条例》每两年一修订,是深圳修改最频繁、最及时的条例,为应对交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解决交通管理出现的新问题,实现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推动立法的基础上,严格执法,则是深圳交警维护路面秩序的又一把利器。深圳交警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击酒后驾驶“猎虎”行动,使“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成立机训大队、侦查大队,专业打击涉车犯罪和严重交通违法,有效根治工程运输车、电动车交通乱象。下大力气严查不系安全带行为,树立驾乘人员的规则意识。
严管规范了秩序,秩序促进了文明。深圳交警在全市40个并道路口,推出车辆“拉链式”交替通行模式,通过整治和宣传,路口交替通行率提升至90%以上。现在,礼让斑马线、礼让救护车、后排系安全带等出行习惯,已经成为随处可见的深圳习惯和深圳文明。
信息引领,情报主导,不断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
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与交通管理深度融合,是深圳推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另一大亮点。
情报研判已成为深圳交警各项工作的新起点,一线民警的工作模式已逐渐由“大海捞针”向“精确制导”转变。深圳交警建立了三级情报中心,培养了310名情报分析人员。依托大数据研判平台、二次识别、警务魔方(“治安交通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的俗称)、OTN网( 光传输网)四大核心体系,创建“失驾”(是指驾驶人由于交通违法等原因造成驾驶证被暂扣、注销、吊销,从而失去合法的机动车驾驶资格)、“毒驾”等大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对隐患人、隐患车等重点管控对象违法行为的定点清除,深圳交警的执法效能是原来传统管理模式的10倍!
深圳交警牢牢把握互联网的时代脉搏,构建新型融媒体宣传互动平台,“未动先说、边动边说”,借助媒体麦克风,扩大交警工作影响力。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建设舆情监测系统,以开放的姿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主动引导舆论走向。
铁骑勤务,精准快速,构建现代交警勤务模式
在如今的深圳各主要干道上,交警铁骑(以摩托车为交通工具的交警)已经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依靠摩托车,交警铁骑拥有了“最快双腿”;依靠情报信息,交警铁骑拥有了“最强大脑”。根据测算,一辆铁骑的效率是一辆巡逻车的2.5倍,平均接处警时间缩短至4.5分钟,拥堵和事故警情主动发现率高达56%。
深圳交警现已组建了800人的铁骑队伍,配备300辆大铁骑、500辆小铁骑。在主干道、高快速路采取大队间联勤的“大铁骑”模式,在次干道、支路采取中队间联勤的“小铁骑”模式。各级情报中心通过情报研判,实时推送严重违法车辆时空轨迹、道路拥堵位置等信息,由铁骑队员实施动态管控。交警铁骑成为深圳破解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困局的一大法宝。
交警铁骑已经纳入全市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推进“一警多能、一岗多责”,打造深圳城市交通管理、维稳处突最前沿的反应快速、作战有力的尖刀部队。交警铁骑在救助危难群众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披上雨衣的铁骑“小黄人”已经成为恶劣天气期间市民心中最可靠的守护者。
目前,深圳交警已经建立16种勤务模式以及勤务考核管理平台,形成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勤务管理模式和体系。
系统治理,工匠精神,带动交通管理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
深圳交警始终坚持系统治理的理念,非常注重发挥“工匠精神”,认真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实现了道路资源的最优配置。
首先是针对不同时段设计相应的配时方案,推进交通信号管控精准化,对灯控路口全面实施“渠化”,使通行能力提高30%、路口通行能力平均提升4.8%。同时运用汽车电子标识实现“公交优先”信号,在全市13个重点路口的36个方向运行,每辆公交车平均每天减少等待时间130多秒。另外,还对14个片区34条道路实施单向交通组织,在40个路口实施微改革、微创新,在重点道路实行客货分离、管道化通行等措施,道路通行能力上升8%以上。还有,在滨海大道试点“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HOV),道路空载率下降11%,每小时多运送870人。在布吉路设置自动化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是指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试点开辟某一车道不同时段内的行驶方向的变化),高峰期交通拥堵时段缩减30分钟。在机场设立“网约车专用上客通道”,自动检测和放行网约车,有效杜绝了网约车在机场乱停、慢驶、随意上下客的现象。
深圳交警将近年来治堵方法总结固化成23个模块,形成“菜单”,基层交警“照单点菜”,逐一解决辖区交通堵点。同时还推出“绿色出行”行动,建立碳积分、免费延长保险期限等奖励机制,全市已有65万名车主主动申报停驶。
警民合力,协作互动,打造社会共享共治新格局
“文明交通我做主”也是深圳交警搭建的互联网民意平台,哪里乱、哪里堵、哪里有隐患?由市民来发表意见,充分发挥网络民意的作用,同时辅之于“随手拍举报平台”和“互联网举报受理中心”这两大平台,并创新推出智能行车记录仪一键举报功能。这在无形中便有了一支无处不在、永不下岗的“群众交警”队伍。
另外,推动建立“自卸车行业协会”、道路运输“反超联盟”等众多行业自律组织,也是深圳交警的创举。不断将交通违法等信息向第三方信用评分机构推送,越来越多的行业从被动管理转化为自我约束。而且积极运用市场思维,引入政产学研的力量,吸纳国内智能交通行业和优秀企业,将新理论、新技术在深圳试点。在信号控制、大数据分析研判、新一代指挥系统等方面深入开展探索和研发,逐步收获成果。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深圳交警初步建立了具有深圳特征、交警特点的现代城市交通管理机制,让创新的“红利”得以充分释放。目前,深圳市民已经把城市交通作为生活高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深圳道路交通正朝着绿色、有序、安全、文明的目标大步迈进。
有数据可以证明:全市公交分担率上升到56%。2016年,深圳空气优良天数为354天,进入全国空气质量十佳城市行列,城市交通品质不断提升。全市因交通秩序所引发的交通拥堵占比,已由2010年的31%下降至2016年的25%。近三年全市晚高峰平均车速维持在26km/h以上,处于国内较好水平,城市交通运行高效有序。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12年平稳下降,万车死亡率降至1.29,总体达到新加坡和香港水平,接近美国纽约水平,城市交通出行更加安全。
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自2015年起,深圳城市交通文明指数稳步上升,2017年2月份指数为83.04分,已连续5个月创下监测以来的最高分,城市交通文明逐步形成。
尾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三十多年来,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跃升,几乎都是创新驱动的直接成果。深圳的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在改革中求突破,打造交通管理的深圳质量,推进交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示范城市,深圳胸怀广阔,未来无限。(崔建义 耿兴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