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荔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荔波

荔波: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旅游提质升级

来源:民生网2017-05-31 14:08:52 荔波 深度 产业

荔波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世居于这块秀美土地上的布依、水、苗、瑶等民族,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花灯表演、山歌对唱、吹笔管、打猎舞、陀螺赛、爬刀山......至今仍很好地传承。

生态和文化是荔波的根和魂,是荔波的精髓所在,这也是荔波长期以来秉持的生态立县的发展方向。可以说,荔波正在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走出一条一二三产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实现“绿色崛起”。

“绿鞋行动”为荔波文化注入“新内涵”

荔波一直以来都将旅游作为全县的战略支柱产业,通过3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客源地拓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打造三大跨越,特别是近两年更是实现了井喷式增长,仅2016年,接待游总人数达到了1108万人次,旅游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2%。下步,荔波将紧紧抓住旅游综合效应高、带动性强的特别,立足发展更加普惠于民、共享于民的根本,通过发展“旅游+扶贫”、农旅、体旅、文旅融合的新模式,让人民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和经济强的有机统一,

以“生态健行 绿色启蒙”为宗旨的全球“绿鞋行动”把首站定为荔波,再次把“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体育旅游化、旅游体育化”的理念带到荔波,为荔波的正在努力打造的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文化注入了新内涵。

体育文化产业拓展荔波旅游业态

近年来,荔波立足“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体育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先后举办了全国陀螺邀请赛、全国户外运动锦标赛、全国汽车露营大会等全国性比赛和户外徒步和自行车骑行等新兴的体育项目和竞赛活动,加上户外运动资源禀赋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户外徒步和自行车骑行等新兴的体育项目体育竞赛活动更是形成全民运动的经常化和普及化。

荔波县委副书记、县长叶霖说,荔波县通过招商引资,总投资15亿元打造的荔波冰雪水世界主题乐园即将建造完工,经过前期试运营后,很快将正式对外开放营业。这里有望发展成贵州省水上运动的一个基地,它是荔波把体育和旅游结合的积极尝试,对旅游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荔波的旅游业态,满足游客的需求。今年荔波还将举办黔南州第五届全州运动会运动会,所有体育场馆均按照国际标准规划设计和建设。目前,正在争取创办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

城景融合为荔波“改新貌、添新绿”

荔波始终坚持城景融合、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山地新型城镇化体系。

做精县城。投入2.3亿元进行县城绿化、亮化、美化、香化的提质改造,全面提升旅游县城的“颜值”和“气质”。加快推进玉朝同城化,重点推进老荔波古城改造,与恩铭纪念馆、纪念广场打造。大力推进智慧谷生态城、月亮湖特色小镇等重点项目,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着力把城市做靓。

做特乡镇。深入实施“七星抱玉”计划,按照4A级景区以上标准谋划打造7个旅游特色鲜明的旅游小城镇,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城镇个性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城镇格局,展示荔波城镇建设新亮点,同时,每个乡镇都打造一个以上3A级景区。

做美乡村。深入实施“星宿计划”,以淇江、樟江两大精品民宿带为重点,建设富有情怀的体验式民宿,把民宿旅游打造成为全域旅游一张靓丽名片。2016年全县乡村旅游带动就业2.5万人,实现5560人脱贫。

专业人才提升文化服务能力

“全域旅游”对荔波的服务业提出了高要求。近年来,荔波专门出台了人才引进办法,对专业人才和特殊的技能型人才,采取特招的方式。对所有涉旅行业的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同时,针对国际化的要求,我们专门招聘了十名双语导游。在职业教育中,还招聘双语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通过职校对导游和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以便让全民参与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得以提升。

“互联网+”助推荔波特色“智慧文化”

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需要“新动能”的助力。荔波把“互联网+”集聚的“智慧”能量作为不断推进文化荔波发展的新动力。叶霖介绍说,目前,荔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全面推动荔波在智慧旅游、大数据行业应用,采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高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实施的项目。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构架基本形成。通过智慧全域旅游建设,把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商业资源有效整合,通过门户网站、智慧旅游APP、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为游客、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提供便捷、高效的旅游综合服务,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质升级,形成荔波特色的“智慧服务文化”。

 (李金福)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