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7-06-01 14:22:45 困境 孩子
“六一”儿童节到了,身边的孩子都被欢乐和幸福围绕着。然而,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们是否想到,他们还有5亿多小伙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温饱成问题,安全受威胁,上学机会渺茫……或许,他们连儿童节都不知道。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我们不该忘记这群生活在困境中、特别需要关爱的孩子们。
他们生活在没有安全保障的难民营——
失去童年,更可能失去未来
2015年9月2日,叙利亚3岁男孩艾兰·库尔迪伏尸土耳其海滩,当时让整个世界对难民的命运给予关注。但这个人间惨剧所引发的冲击波很快就过去了,难民儿童的悲惨世界依然存活于人们的视野之外。
当地时间2015年9月2日,土耳其博德鲁姆,前往希腊科斯岛的移民船沉没,3岁叙利亚难民艾兰·库尔迪的遗体被冲上海岸。人民视觉
对生活在难民营里的大多数孩子来说,6月1日这一天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依然生活在极度恐惧之中,随时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他们的童年便无处安放,儿童节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国家动荡,战乱不止,小小年纪的他们便被迫踏上一条逃生之路,可哪里才是安全的彼岸?
在布达佩斯一个火车站,两名志愿者在为一名没有家人陪伴的叙利亚难民儿童从捐助的衣物中挑选衣服。 李增伟摄
一个叙利亚难民家庭的小孩在石子上熟睡。任彦摄
在匈牙利边境的一个难民营里,一位母亲正在给饿哭的孩子喂饭。任彦摄
在希腊莱斯沃斯岛的一个难民营里,一名小女孩两手抓着铁丝网,绝望地望着外面。据欧洲新闻台报道,这名10岁的小女孩名叫苏珊娜,来自叙利亚,在这里已有两个月了。前不久,她因无法忍受性侵而割腕自杀,幸好被及时发现。但她精神有些失常,一天到晚抓着铁丝网不放。
在希腊和意大利一些海岛上的难民营里,由于生活条件恶劣而且处境危险,很多孩子试图通过自残或自杀来寻求解脱,其中女孩子居多。
救助儿童会人道主义代表安德烈亚斯·林恩认为:难民儿童安全没有保障,失去了童年的他们也将失去未来。他呼吁:“对于正在遭受苦难的难民儿童,我们不能再继续视而不见,赶快伸出援助之手,救救他们吧!”
“现在急需救助的是那些没有家人陪伴的难民儿童。”欧洲议会司法与内政委员会主席克劳德·莫里斯最近表示,到去年年底欧洲各国共从难民营里接纳了不到200名没有家人陪伴的难民儿童,目前在希腊和意大利海岛上的难民营里有2.3万名无家人陪伴的儿童,他们是难民儿童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他们的现实处境非常危险
他们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恐惧中——
期盼战争快点结束
当地时间2017年3月7日,叙利亚曼比季郊区,一名居住在难民营的叙利亚儿童遮着眼睛。人民视觉
2017年3月23日,叙利亚阿扎兹,儿童在临时难民营玩耍。人民视觉
“当时,我们一家人正围在一个瓦斯炉前喝茶。突然间传来一声巨响,我发现自己着火了,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在叙利亚阿勒颇,8岁的瓦法战战兢兢地回忆道。一颗迫击炮击中了他们家,致使瓦斯炉当场爆炸。她和父亲被严重烧伤,另一位家人当场丧生。当人们手忙脚乱地把伤者送到医院时,发现急诊室已经被其他伤病员挤得水泄不通。那一天,瓦法家所在的街区遭到了多枚迫击炮弹袭击。时值寒冬,小瓦法身上的棉衣和烧伤的皮肤已经紧紧地粘在一起,更糟糕的是,医院里的麻醉药已经断货。尽管医生试图小心翼翼地将衣服和皮肤剥离开,但钻心的疼痛还是让瓦法晕厥过去……“那真的是太疼了!”
“每次听到爆炸声我都很害怕,所以我不敢出门。”瓦法说。她曾经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但是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她就变得胆小内向起来。由于居住的地区不断遭受迫击炮袭击,一些街坊搬走了,而留在这里的人家不让孩子们随便外出,生怕出意外。在学校,另一种消极情绪也在孩子中悄悄蔓延开。“有一次,我看见一个男同学大声指责他的朋友是‘敌人’,他们大吵了一架,后来再也没有说过话……战争真的是太可怕了。我希望战争赶快结束,大家能像以前那样,回到学校一起读书,做游戏……”
据2017年3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是叙利亚儿童人道主义危机最为严重的一年,其间,至少有652名儿童在战争中丧生,同比增长20%。此外,至少有850名儿童被教唆参与军事行动,有280万人仍然生活在人道主义救助难以抵达的地区,其中包括28万名处于被围困地区的孩子。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该国至少有600万名儿童依靠人道主义救助生存,超过230万名儿童沦为难民。
他们生活在缺吃少穿的贫民窟——
多渴望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大声朗读
每年6月12日是“全球无童工日”。国际劳工组织估计,目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仍有5900万名儿童从事各种工作,占当地儿童总数的1/5。这一比例是全球其他地方的两倍。其中,2800万名非洲儿童从事矿工等危险工作,有些甚至被逼做性奴、儿童兵等。
在奥莫河谷,记者走访了一个小学校,整个学校只有3间简陋房屋。室内没有照明,到了下午就有些昏暗。在小学校门口的大树下摆放着一些木棍做成的简易板凳和一块黑板,许多时候,课都是在户外上的。教室外墙刷着明亮的蓝色,上面写着“全民享有教育”。校长伊斯塔告诉记者,当地有居民3000多人,适龄儿童有620名。目前学校开设1至8年级课程,但只有16名年轻老师。去年也仅有3名学生考到了城里的中学,剩下的学生就和学校说再见了。
埃塞俄比亚南方州奥莫河谷一所山村学校里的小学生在教室门前。李志伟摄
埃塞俄比亚南方州奥莫河谷道路旁边的当地儿童洋溢着微笑。李志伟摄
“附近居民很穷,好多孩子连书本都买不起。”许多孩子不得不很早就开始承担养家重任。村子里很少来外国人,呼啦啦来了20多个孩子。他们围着记者喊“中国”“你好”。伊斯塔说,中国公司为当地修建了非洲最大的水坝,给当地带来了现代化气息,中国公司修建的公路通车后,会让这个偏僻的乡村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就像我一样,我从山村走出来,在索多读了大专,现在又回到乡村教书。”伊斯塔说他不后悔现在的决定,这里的孩子们需要教育,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走出大山。
孩子们清澈的眼眸、纯真的笑容,与他们身后破旧的教室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然,这些“有学上”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在非洲还有更多的儿童没有机会走进学校。在非洲一些大城市街头,时常看到儿童在路边擦鞋、兜售商品、指挥停车或是拾破烂。
目前,全世界每四名儿童之中,便有一名生活在饱受冲突或灾害影响的国家。从叙利亚、也门到伊拉克,从南苏丹到尼日利亚,儿童正成为攻击的直接目标,他们的家园、学校和社区被夷为废墟,他们的希望和未来也危在旦夕。在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绝不应忘却这些儿童,向他们伸出援手也是对人类的美好未来增加一份保障。(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 编辑:牛瑞飞、孟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