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荔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荔波

荔波:全域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来源:民生网2017-06-12 14:26:34 荔波 民族

自2013年全面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荔波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社会更加和谐团结,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突出的阶段性成效。

经过四年来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荔波县基本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体系,民族政策四项教育和“六进”活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各民族安居乐业、和睦共进。先后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县级66个、州级17个、省级5个和教育基地1个;2015年荔波县获命名为贵州省“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荔波县邓恩铭故居获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村获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集体”、荔波县民宗局获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荔波县民宗局、荔波县瑶山民族小学、贵州绿宝石丝绸有限公司等3个单位获表彰为黔南州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获表彰为黔南州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4人。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载体,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此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抓示范 整体推进创建工作

在创建工作中,荔波县牢固树立“做不好民族工作,全盘工作也做不好”的意识,着眼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重点从民族关系协调、民族政策宣传、典型示范创建、建立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全面落实民族工作联络员制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台帐制度、民族关系隐患排查调处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民族政策“六进”活动、民族交流交往活动、典型示范创建、组织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等十条措施,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项指标转化成易操作、能监测统计、可考核测评的具体实在的工作事项。通过年度工作安排、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活动方案等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到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以考核机制横向将各乡(镇、街道)、67个有关县直部门列入考评范围,纵向开展到县、乡、村三个层面,切实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推进时序方面,要求一季度完成民族团结和睦指数要求,以后各季度加强巩固,不断扩大工作面和深入层次,确保了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以缜密完善的顶层设计作统领,创建工作的实施路径也清晰明朗地跃然纸上。

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思路,荔波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程”为抓手,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持续推进民族团结示范乡镇、村、社区、单位建设,优先解决民族聚居区贫困问题,通过整合资源,着力打造“率先发展、全面小康”“精准脱贫、跨越发展”“突出特色、融合发展”的示范典型。

在实施过程中,荔波县充分发挥创建活动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宗教场所等活动,创新载体,健全机制,突出关键,营造氛围,不断汇聚民族团结和谐正能量,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形成了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截至目前,累计创建县级示范单位66个(占州下达指标50个的128%),创建黔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17个,创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个,“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2015年荔波县获命名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瑶山乡拉片村获表彰为“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获表彰为黔南州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个、模范个人4个。

强支撑 夯实创建物质基础

加快大、小七孔王牌景区扩容提质,启动建设和推出思凡谷、玄武山、樟江景观带、月亮湖湿地公园、冰雪水世界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项目储备由200余个增加至1600多个,累计引进项目221个,到位资金274.38亿元,全县投资环境测评位居全州前列。

三是生态建设纵深推进。成功纳入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贵州南部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规划、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连续五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指数均为正值,森林覆盖率达64.84%,获评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创新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县、中国森林氧吧等,正式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抓好以旅游扶贫为特色的荔波扶贫模式,深化推广农村“三变”改革,有效带动4.3万名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投入9.73亿元实施4209户17274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八步工作法”和“六动”模式成为全国推广样板。连续五年获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优秀县。高、中考成绩连续五年排名全州前列,“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强教育”模式得到省州肯定。连续12年保持“国家卫生县城”称号。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满意度连续四年跻身全州第一方阵。扶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由57.3%下降至15.22%,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93.8%。

成立干部调配流转中心,健全完善干部进退流转机制,推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简政放权取得明显成效,清理行政审批项目102项,“两集中两到位”“一审一核”“一印两模”改革工作成为全省试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得突破,企业 “三证一章”及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改革成为全省样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成功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唯一旅游景区明码实价试点县。率先在全州开展“负面清单”“先治病后付费”诚信医疗改革等,创建“三权”抵押贷款“荔波模式”。完成乡镇区划调整,建立乡镇一级财政,推进扩权强镇。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法庭、旅游警察大队、旅游综合执法局,推进旅游“三权”分离改革,试行旅游投诉先赔付制度。代表贵州县级层面参加中央改革办督查组赴贵州调研座谈会并作荔波全域旅游供给侧改革交流发言。

荔波县档案馆获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县古籍馆藏10400余册,其中水书9500余册、布依文古籍900余册,馆藏量居全国第一。二是《水书国际编码提案》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通过,正式列入世界行列。三是水书、布依文古籍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0册,其中水书23册、布依文古籍17册, 数量居全国第一。四是率先翻译出版水书《泐金•纪日卷》、布依文古籍《做桥》等。五是古籍文化传承人普查、保护工作有成效。对全县水书、布依文传承人进行了普查、建档,现有水书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2人、省级1人、州级1人,水书师高级6人、中级3人、初级8人。六是先后成立荔波县民族研究所(水书研究院)、布依族古文字研究中心、水族古文字研究中心3个民族文化研究机构。七是先后获得命名建立中国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书习俗传习所”、“方块布依字研究基地”、“中国布依族古文字研究基地”、“黔南州水书习俗传承项目——拉亮传习基地”等。

惠民生 各族群众共享成果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让各族群众真正分享创建成果,让大家的生活更加美好。”荔波县民宗局局长莫壮权总结道。

荔波县率先在全国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形成了“五个维度、四个支撑、五个结合”的“545”全域旅游发展体系,推进旅游“三权”分离体制改革;成功举办黔南州第七届旅游发展大会、跟着贝尔去冒险、意大利传奇足球巨星荔波行、国际钢琴巨星郎朗音乐盛典等一批规格高、影响大的节会赛事活动,持续为旅游发展升温造势;旅游市场呈“井喷式”增长态势,樟江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接待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黔南旅游龙头作用凸显;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获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评为全国2015民生示范工程,并获国家版权认证;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等。

2016年,全县游客量达11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0.96亿元,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带动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增比进位综合测评在全省同类县市获85.66分,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同类县市第一名。深入实施“星宿计划”和“七星抱玉”计划,打造100个精品特色民宿旅游村寨和7个4A级以上特色旅游小城镇,全县项目储备达1600个以上,项目现场观摩会综合测评和投资环境综合考评位列全州第一。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连续五年位居省州第一方阵,“421”社会治理模式在全省推广。荔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被评为“全国十大民生示范工程”,并获国家版权认证。

在民族宗教工作方面,荔波县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不断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以水书习俗和布依文古籍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抢救与研究工作响誉全国,走向国际平台;二是以陀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文化蓬勃发展,推动民族民间游艺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以拉片“瑶山古寨”景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展成绩突出,示范带领民宿旅游产业发展;四是宗教领域稳定和谐,始终保持与社会主义想适应,积极尝试与民俗旅游融合发展。

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根据县创建办工作安排,结合本部门业务,通过会议、项目落实、工作调研、短信发送、干群联谊等方式,积极开展民族政策四项教育和“六进”活动。每年至少开展民族政策四项教育进机关100次(个)、进乡镇20次(个)、进村寨20次(个)、进企业2000次(个)、进部队3次、进学校10次(个)、进社区10次(个)、进教观寺庙3次。

全县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稳定繁荣。

(李金福)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