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关注丨荔波:景区扩容让村民住上小洋楼

来源:民生周刊2017-07-03 14:29:05 荔波 洋楼 村民

“24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啊!”今年62岁的贵州荔波村民吴金荣站在阳台上,向《民生周刊》记者介绍自己的新家。

吴金荣原来的家,在荔波县著名的小七孔景区腹地一个叫新街村的深山里,“村里不通公路,来一趟镇上步行得花三四个小时”。今年4月,他和同一寨子的另外40多户村民,从新街村整体搬迁到了驾欧集镇易地搬迁安置点。他们的家,也从偏远深山里的危房,直接切换到了交通便利的别墅式住房。

吴金荣和他的邻居们,只是荔波县实施景区提质扩容与易地搬迁扶贫相结合并直接让百姓受益,从而践行旅游红利普惠大众的一个缩影。

“一年内实现大的变化”

在荔波采访,从县里的领导到镇村的工作人员,谈起身边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都是满脸的自豪与优越感。

荔波是党的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该县地处贵州省南部,与黔桂两省份三地七县交界,全县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2.7%。

荔波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被誉为“地球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先后荣获中国生态魅力县、国家首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等荣誉。

“荔波地广人稀,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他们自古以来就有敬畏山林植被等自然生态的传统和习俗,荔波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秀丽的山川得以世代保存下来。”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在一些少数民族村寨里,甚至明文规定“发现谁在山上砍了树,就得罚他给寨子里的每家每户送大米和猪肉”。

荔波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县森林覆盖率达64.84%,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18万个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尹德俊说,对于荔波,其特色和魅力在于原生态,核心竞争力也在于原生态,如何把生态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一直是荔波县委、县政府面对的重大课题。

2015年3月,刚刚到任县委书记不久的尹德俊,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荔波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内,荔波用“五个维度、四个支撑、五个结合”诠释了“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内涵,并迎来了全民共同参与的旅游发展高潮。

2016年,荔波入选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荔波将全域旅游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全力打造荔波旅游升级版,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努力让荔波旅游真正成为贵州旅游的‘风景眼’,成为贵州旅游升级版的‘排头兵’和贵州南部旅游的‘龙头’。”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说。

2016年,荔波旅游市场呈井喷态势,接待游客1108万人次,同比增长43.23%,实现旅游总收入110.96亿元,同比增长64.46%。增比进位综合测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同类县第一位。

这一年,荔波旅游发展也迎来了至关重要的节点。

去年9月24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陪同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荔波时,提出了“一年内实现荔波旅游景区有一个大的变化”要求。10月10日,时任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赴荔波县调研,并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陈敏尔指示精神,明确了工作措施和目标。

随后,荔波将“一年内实现大的变化”的要求融入荔波旅游的发展定位、建设规划、管理体制、项目建设中进行统筹管理,同时结合贵州省第十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荔波作为主战场的工作要求,以规划建设包括大小七孔景区、邓恩铭纪念馆及广场、樟江景观带环境整治在内的22个总投资约88亿元的重点项目为核心,并辐射带动总投资达205亿元的37个涉旅项目,项目涵盖景区内部升级、周边环境整治、红色旅游打造、交通环境优化和整体形象提升等方面,以点带面,着力打造荔波旅游“升级版”,培育旅游发展新动能。

自去年10月开始,一场攻坚克难的景区提质扩容战拉开帷幕。

《民生周刊》记者在荔波采访期间看到,景区提质扩容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工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繁忙。据了解,全县目前每天投入大型设备、运输车辆等达620余台(辆),投入项目建设管理人员400多名,带动近6600人就业。邓恩铭故居纪念馆、景区内消防通道、景区公路白改黑、梦柳布依风情小镇等项目主体工程如期完工,其他项目稳步推进,所有建设项目计划在9月前全面完成。

提质扩容与扶贫搬迁

小七孔景区被称为荔波的核心旅游资源,此次荔波风景名胜和旅游景区提质扩容所包含的22个项目里,小七孔景区建设项目也是主要项目之一。该项目涉及生态移民、旅游接待服务、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提质扩容。

作为小七孔景区生态移民搬迁户,村民吴金荣离开他生活了60多年的寨子,与新街村全村123户近400人一道搬迁到小七孔景区西门外的驾欧安置点,开启他们新的生活。

6月18日上午,《民生周刊》记者在驾欧安置点采访时,恰遇全程负责该安置点工作的小七孔镇副镇长莫孟威。

说起深山里的新街村,莫孟威给《民生周刊》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此前,新街村一个在广东务工的男孩,结识了一位女孩并确立了恋爱关系。当年春节前,男孩带着女孩准备回老家见父母商量筹办结婚的事。女孩听说小伙子的家在美丽的小七孔景区,满怀期待。可当他们回家时,下车后步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才来到男孩的家里,而男孩家里破败的房子和一贫如洗的家境,让女孩十分失望。第二天一早,女孩偷偷离开村子,再也没有回来。

据了解,搬迁前新街村八成以上为核准的贫困户。仅吴金荣所在的翁集村民小组,一共43户中,就有37户属于贫困户。

《民生周刊》记者在即将全部完工的驾欧安置点现场看到,具有民族风情的安置房依山而建,错落有序,一条清澈的溪流绕村而过。白墙黛瓦,青山绿水,远远看去,一幅养眼的画卷。这个美丽的移民新村,本身就是一处不错的乡村旅游景点。

“晚上很安静,躺在床上能听见潺潺的水声。如果当年是这样的环境,相信哪个女孩都会喜欢这里。”一位村民对《民生周刊》记者说。

莫孟威告诉记者,他们在选择这一安置点时,也算是动了心思,为贫困户脱贫创造条件。“从高速公路出口,到小七孔景区新建的西门,需要经过驾欧集镇和这一安置点。这样规划,就是为了吸引游客来安置点停车、消费和住宿,让贫困户搬迁后参与旅游接待服务,解决经济收入问题。”

据了解,荔波在实施全域旅游景区生态移民时,充分结合了扶贫脱贫工程。根据荔波县情实际,立足荔波旅游资源优势,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按照“产住融合、产权分离、脱贫回购”的原则,实行与企业(或能人)共建住房的“双共建”模式建设移民住房。

在“双共建”模式下,搬迁对象自行与企业(或能人)签订移民房建设合同,约定了城镇安置的移民住房人均不得超过20平方米,中心村和移民新村安置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并以此为标准确认搬迁户的住房产权,搬迁户基本实现拎包入住,不增加移民户负担。超出部分由企业(或能人)负责出资,产权归企业(或能人),由公司经营或交移民户经营适当收取租金。移民脱贫后可回购产业用房,有效解决了搬迁面积过大让移民负债和脱贫后住房和产业用房面积不足的难题。

驾欧安置点的贫困户们,就是在“双共建”的模式下,几乎是免费入住和经营着产权属于企业的超出部分面积。

村民吴金荣给《民生周刊》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全家5口人,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安置标准,应享受125平方米的住房面积。而他的新居面积为240平方米,多出的115平方米,产权归共建的企业所有。吴金荣只需要按照每月每平方米1元的标准,象征性缴纳租金,就可常年租用超出的115平方米住房面积用于开设家庭旅馆。

尽管家庭旅馆还没有开张,但是吴金荣对未来的客源充满了信心。

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当吴金荣老人住进驾欧安置点时,在10多公里外的梦柳布依风情小镇,覃铭访装修考究的酒店也正式开业了。

今年45岁的覃铭访,在景区内经营餐饮和住宿已有10多年。在此次景区提质扩容中,政府在大七孔游客集散中心旁的梦柳布依风情小镇安置点,按照一比一的面积补偿,为他新建了拥有25间标准客房和近200平方米餐饮大厅的时尚酒店。酒店总投资近300万元,而他自己只花费了六七十万元的装修与设施费用。

梦柳布依风情小镇安置点,隶属瑶山瑶族乡,也是景区提质扩容的主要项目,同时也是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的项目。

安置点内,《民生周刊》记者看到,一栋栋富有布依族特色的“小洋楼”已拔地而起,院落内的鲜花开放,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最后的绿化、美化和配套设施的完善。

据介绍,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37亩,新建民族特色住房224栋,还有幼儿园、社区服务管理中心、旅游产品展示中心、旅游接待中心等。

依托紧邻大小七孔5A级景区区位优势,荔波县按3A级景区标准建设梦柳布依风情小镇,该项目主要安置12个村民小组整体搬迁群众345户1072人,其中易地移民搬迁群众99户345人。

项目建成后,除了可解决移民搬迁群众的住房问题外,还通过建立公司统筹运营产业、楼上安置楼下经营、群众以三地资源入股参与大小七孔景区集中停车场分红、以三地资源入股参与四季花海分红、发展特色养殖以及发展乡村旅游等,带动群众参与农家乐接待、旅游服务等后续产业,解决就业600余人,年人均增收20000余元。

荔波县县长叶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荔波坚持旅游红利普惠大众,实现“百姓富”,创新抓好以“旅游扶贫”“民宿+脱贫”为特色的荔波扶贫模式,以民宿带动脱贫,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民宿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传统村落保护、庄园化、民宿化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民宿旅游。

“我们把能开发的旅游村寨和美景都开发出来打造成景点。”叶霖说,同时,荔波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旅游相结合,把深石山区和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难群众搬迁出来,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高规格打造成移民旅游新村,激活群众内生动力,通过支持鼓励贫困群众发展农家乐、民族手工艺品等旅游相关产业,以产业带动脱贫,增强移民“造血”功能。

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该县围绕“旅游服务设施大提升、景区周边环境大变化、景区扩容提质大升级、全域旅游体系大发展”定位发展旅游,待22个提质扩容项目完成后,将直接带动5个乡(镇、街道)12个村959户3247名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民生周刊》记者   陈文波)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