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热评丨“空气采样器戴口罩案”未了之处

来源:民生周刊2017-07-03 15:03:19 空气采样器 口罩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设在西安的空气采样器被人为堵塞棉纱,经刑事立案审判,7人被判有期徒刑。日前,环保部披露侦破过程及完善制度的情况,使案件再回公众视野。

此案于去年3月发生,去年10月新华网从西安市环保局证实,包括长安分局局长在内的5人涉案被提起公诉。此次环保部披露案情,西安市环保局阎良分局局长等2人也涉案判刑。两个分局都是局长指使,手段都是棉纱堵塞采样器,不知是不谋而合,还是有过商量。

西安市有13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仅长安区和阎良区的子站为直属环保部的国控站点。这两个站点涉案,就是环保部在西安的直属空气监测点全部被干扰。长安、阎良环保分局是否一致行动以及意图为何且不推测,但客观上使国家对一座城市的空气监测受到全面干扰,是案件的恶劣性之所在。

环保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列,办案规格引人注目。这既是要办一件铁案,立一个标杆,也是对一个地方扰乱国家监测行为的强硬应对。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6年3月报告,发生空气采样器戴口罩案当月,西安位居空气质量较差的10座城市之列。两名环保分局局长履职国控监测站点所在地,“明知正常途径无法迅速降低监测数据”,指使、授意下属堵塞空气采样器以降低监测数值。西安这两个国控站点为降低本市污染数值而“智斗”国家环保部,为地方利益、欺上瞒下做了注脚。

制造污染不严重的假象,对西安绝大多数市民毫无益处,但却可使极少数人减轻压力,而名目很可能还会是“维护城市形象”。就这样,城市形象与市民利益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治理系统为城市形象违法行事,城市人民则被蒙蔽和牺牲,国家治理被城市治理分割损害。

“西安空气采样器戴口罩案”折射了一种不为地方人民办事也不为国家治理出力,既不在意治理合法性也不在意内在政治伦理的地方政治行为。国家在环境治理上的坚决态度,确实形成了压力,但在一些地方,这种压力如果不能通过环境治理的成效而减缓,就通过假造的污染数值来逃避,表明其行为已无所谓底线,偷天换日也在所不惜。在这样的地方,压力确实在传导,但压力传导的目标价值、人民本位发生了偏离,于是压力传导下去,变成了逃避压力的虚应故事。

案件查处和判决体现了环境造假零容忍的态度,对后来者也将形成一定的警醒。定罪7人有的指使授意,有的靠前指挥,有的是具体实施者,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上,有主动和被动之别,倘若良知尚在,那些导致他人入狱的人或将终身不得自安。这是此案的正面作用。

通过更加严密的监测和完善的第三方监测评价机制,以获得真实的空气数据,固然是避免干扰、堵塞漏洞的举措,但上下级机构之间难以可信地收集和传递真实信息,仍然是一个令人遗憾且难以安然的现实。怎样保证权力系统在以人民为中心、法律约束下可信地运行,要做的工作之多,不能低估。

作者:刘洪波(媒体评论员)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