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民生视点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视点

“丢书大作战”遇尴尬,倡导读书还是营销作秀?

2016-11-24 15:10:54 丢书大作战 尴尬 作秀

摘要:11月15日,一场名为“丢书大作战”的活动在北上广三地同时上演。中国版“丢书大作战”的网络关注度很高,但是落地效果似乎也不尽如人意,舆论对新世相这次活动的评论两极分化严重。

地铁座位上躺着一本别人丢过的书,你会捡起来看吗?

前段时间,电影《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在伦敦地铁上“丢了”100本书,让伦敦人民“疯了”。这是艾玛联合伦敦公益组织“Books On The Underground”发起读书分享活动,她希望大家利用地铁通勤的时间读会儿书,将这些书藏在伦敦地铁的各个角落里,还在书中附上亲自手写的纸条,号召粉丝们去好好找找,很多人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这次寻宝游戏。

11月15日,一场名为“丢书大作战”的活动在北上广三地同时上演。约1万本图书被“丢”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公共交通区域,等待经过的人们捡起、阅读。

中国版“丢书大作战”,线上很热线下遇冷

中国版“丢书大作战”的网络关注度很高,但是落地效果似乎也不尽如人意,舆论对新世相这次活动的评论两极分化严重。

“丢书大作战”引爆朋友圈

11月15日,新世相“复制”了这个活动,举办了中国版“丢书大作战”。你可能没有听说过新世相,但是7月初,你的朋友圈肯定被“四小时逃离北上广”刷屏过。没错,新世相就是“四小时逃离北上广”的策划者。这次,新世相推出“丢书大作战”活动,再次引爆朋友圈。

11月15日上午八时许,新世相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我准备了10000本书,丢在北上广地铁和你路过的地方》预告地铁“丢书”活动,点击量很快突破了10万+。截至11月16日中午12点,获得8000多次赞,根据新世相提供的丢书直播数据,已有10138本书参与了“丢书行动”。不仅仅是微信,在微博上,“丢书大作战”也引起巨大反响,截至11月16日,@新世相发起的微博话题“丢书大作战”已经吸引6900多万次阅读,3.7万次讨论

根据新世相的介绍,此次活动是“赫敏藏书”的升级版,受到了伦敦相关活动负责人的支持。中国版“丢书大作战”拟将一万本图书随机放置在地铁、航班和顺风车上,并邀请了黄晓明和徐静蕾等明星共同参与。另外,活动中的每本书都经过特别加工:除封面上贴有“丢书大作战”的醒目书贴及活动简单说明外,扉页还贴有每本书专属的独立二维码,扫码可了解这本书的“漂流”轨迹,每一个捡到这本书的读者都可以看看之前的读者留言。

现实中遇尴尬:没人看的书被保洁收走

这场中国版的“地铁丢书大作战”,在现实中却并未像伦敦版那么受人待见。从结果看,它的表现明显水土不服。

在北京,@dancing_girler感叹,在北京地铁14号线上看到活动书籍被坐坏,丢在车厢里的书,有的被乘客视而不见,有的直接被地铁保洁阿姨收走。感觉会被清洁阿姨或捡瓶师傅当废品卖掉,最终活动沦为10000本改变捡荒者的人生的书。

而在上海,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三章“运营服务”的第三十一条“在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中分别提到:禁止乱扔杂物、禁止堆放杂物、禁止散发宣传品、禁止收捡废旧物品等新民晚报记者就此事联系了上海地铁运营中心,相关人士表示,这些“丢”在地铁内的书籍假如无人拿走,结束运营后会按照流程由保洁人员回收,车站进行保管,等待“失主”领取。

在上海地铁10号线终点航中路站,上海电视台的记者看到了一沓无人问津的“丢书”,地铁方已将它们暂时地保管起来。值班站长告诉记者,从昨天开始,保洁阿姨和工作人员在清理车厢的时候,已经陆陆续续发现十几本贴着“丢书大作战”标签的图书。记者在这些丢书的封面右上角还发现了这样的话:请不要回收或丢弃这本书。请把它留在这里,让需要它的人,多一些读书的快乐。对此,地铁方面表示,这些到了终点站还没有被“领走”的书籍,根据规定必须清理。

“中国人没有阅读习惯”“地铁太挤,不是适合的阅读环境”“山寨创意、跟风炒作”“只有营销,没有情怀”……中国版的“地铁丢书”,留下了一地鸡毛。

倡导读书还是营销作秀

舆论对新世相这次活动的评论两极分化严重

唤起公众的读书意识、倡导全民阅读

支持者认为,中国版“丢书大作战”很有意义,推动民众多读书的初衷很好是可以培养阅读习惯的公益行动。

@非北上广的网友:希望这个活动可以扩展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投放更多类型的书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阅读的氛围,让人们做看书的“低头族”。

《京华时报》评论,“丢书大行动”值得推广,明星推荐的图书绝对会激发众多粉丝、路人的阅读品位的少许改变。“丢书大作战”不仅可以在地铁里,也可以在其他公共场所,相信众多明星的参与,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人民日报》评论表示,在陌生人社会,分享阅读为冰冷的世界注入了情感交流、温暖彼此的能量。对比而言,当下的“舔屏阅读”“指尖阅读”,虽然更容易分享与传播,只要键对键式的操作即可,但却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现代社会,可能陌生化了,但不能冷漠化。尤其是在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除了一个又一个的二进制代码,依旧少不了一次又一次的触碰,如同一次书籍传递、街头快闪、角色互换,既是“成人之美”,又会“手留余香”。

天津北方网也表示,“丢书大作战”最大的意义在于唤醒,用共享唤醒沉睡的阅读,让人文精神的漂流唤醒城市温度。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读书尽可能地覆盖到更多的人群。当读书成为一件触手可及的事情,当读书不包含功利的因素,“阅读的社会”就会水到渠成。

红网评论表示,早在2014年,单向街书店就与京港地铁公司合作,把文学大师的句子印在也在北京地铁4号和14号沿线,希望能使一些人在匆忙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慰藉。可见公共空间的知识分享活动早已开始,这次大规模的“丢书”则是以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让知识和阅读习惯的分享更光明正大地弥散开来。像许知远说的,每一个独立而丰富的灵魂,都有处可栖。

一场利用公共资源的作秀活动?

批评“丢书大作战”是一场商业炒作的人不在少数。

@宇文君:这是一场成功的营销 + 公关,但不是一场成功的促进阅读活动。从名字中就能看出端倪,它强调的只是‘丢书’,丝毫没提到要去读它们啊。

金羊网在《是事件营销还是读书激励?》中写到,假如“丢书大作战”所呈现的仅仅是“战火”和“硝烟”,那么这一活动不过是又一次事件营销;假如丢的是启智益智的书,并且能在活动中激励人们阅读思考,那么即便掺杂有营销意图,也仍然是一种值得赞扬的活动。

上一次呈现如此病毒式传播的活动还是“冰桶挑战”,从名人到普通民众都在传递一种信念,为渐冻人捐款,该公益活动从2014年底一直红到2015年四五月,红遍了整个互联网。“丢书大作战”同样是以公益为目标的营销宣传,但从营销特点分析,“丢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明星在“作秀”,活动噱头大于其实际意义。艾玛在伦敦地铁丢书,是和公益组织“Books On The Underground”共同发起,而新世相的活动还没开始,便受到了大波商业公司和出版集团的支持。在活动介绍中,明确写了会在某些航班、顺风车上丢下书籍,而在赞助商名单上,航空公司和某打车软件赫然在列。当然,并不是说新世相有赞助便不能做公益,也不应该用赞助来曲解主办方的善意,人们担心的只是怕借“丢书”做公益之名行商业营销之实。所以不禁要问:丢书大作战”究竟是真在分享知识、鼓励读书还是又一场利用公共资源的商业作秀?正如《中国青年报》的文章《缺乏公共阅读氛围 别急着学女神丢书》所说:如果“丢书”是一般的商业营销,那么商家自然有自己的盘算,任其在市场上检验便是了。但是,以推广阅读之名实施“丢书”,似乎天然地让商业营销披上了更加正义的外衣。公共资源被裹挟进营销活动。中国的城市不需要通过“丢书”推广阅读,而亟须唤醒对文化的真正尊重。

此外,吐槽影响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的人也不在少数。

新民网在11月15日在早高峰的上海地铁里采访了市民。“一早看朋友圈就被这条微信文章刷屏了。”11月15日早在地铁十号线上发现书的周小姐说,“我发现的书籍是放在地铁车头位置的。”一开始以为是谁的书落在这儿了,后来发现封面上贴着活动标签。不过由于是早高峰,人比较多,从她上车到下车,并没有一个人去读过这本书,她自己也仅仅翻看了几页,就下车离去。另一位袁小姐则调侃道:“早高峰挤得脚都腾空,书往哪丢?”

不少网友也表示“北上广的地铁运行状况举国皆知,人都被挤成了沙丁鱼,哪还有地方放书?”

@黑马良驹:书的确是一种代表‘高尚’的东西,但是在公共场所丢书却一点都不高尚。考虑到出行人的需求了吗?人这么多,地铁里这么拥挤,每个明星出现的车站车厢都很空,而我们苦苦等待就是没车!在公共场所里丢书,很难说不会扰乱了公共秩序。

“丢书大作战”何以遇尴尬?

“丢书大作战”究竟是真在分享知识、鼓励读书还是又一场利用公共资源的作秀活动?

“‘丢书大作战’这个活动虽然是模仿但对阅读有推动作用,也许结果会有些遗憾,但却是有价值的。”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卢俊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阅读推广的角度看,这样的活动还应该多多提倡,这毕竟对于全民阅读能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之所以活动效果不理想,主要和主办方与有关方面的沟通有关,并不是活动本身的问题。从“新世相”的网站上看,很多捡到书的读者的热情与喜悦也是实实在在的。”

大道行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清表示,“丢书大作战”固然有意思,但如果能够发动起公众人物读书、荐书,那么影响力可能会更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读书节目主持人贺超看来,这个活动更像是一个行为艺术,国情不同、国民素质不同,所取得的结果也可能大不相同。

人民网发表观点表示,“丢书大作战”遭遇尴尬,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考虑国内实情,没有做好准备仓促实施。对于以公共文化素质提升为初衷的推广阅读行为而言,其意义毋庸讳言,其成效也值得期待,但关键是要把好事做好。在目前的情形下,要想让“丢书大战”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在科学运作上下功夫,在细节设计上更人性,在信息公开上更到位。

《工人日报》表示,当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阅读、尊重文化、尊重知识、追求精神价值,阅读才不再依赖“丢书”来吸引关注。总之,激发读书热情未必要靠“丢书”。

对于活动的效果和网上的各种评价,“新世相”表示:即使结果尴尬,也愿意试试看。“新世相”也提醒捡到书的读者,读完后把书放回交通工具上,让更多人遇到它,让书香传递得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工人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金羊网、天津北方网、红网、新民网、上海电视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微信公众号

策划: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