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社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未来10天都是高温!来看中央气象台专家的解析和防暑指南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7-07-11 13:36:49

61501

前方一大波高温来袭!中央气象台7月10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7月11日白天,华北中南部、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西部、甘肃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以及浙江中南部、福建、江西东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

上述地区的小伙伴先别喊热,下面这些地方会有40℃!——预计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宁夏、山西西南部、陕西关中地区和南部、浙江南部、福建东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

这次高温有多强?有啥特点?周三就要入伏了,该怎么防暑降温?蓝蓝天工作室采访了中央气象台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图片1

(本轮高温天气将持续十天)

“今年以来范围最大的高温”到底有多强?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表示,此次高温天气是今年以来范围最大的高温。过去3天,我国华北中南部、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以及江南东部,都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据监测,本轮高温天气从7日开始发展,截至9日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河北、山西、陕西等9个省(市、区)。数据显示,9日,新疆、甘肃等地有11个县市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新疆吐鲁番最高气温达47.8℃,与2011年7月14日出现的历史极端最高气温持平。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地区也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天气。而从11日起,南方也将迎来高温天气。

预计未来10天,北方高温范围将继续扩大。新疆、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北部等地将出现35℃—38℃的高温天气,局地可达40℃左右。其中,15日至16日华北、黄淮的高温强度有所减弱,17日将再度加强;上述地区高温一般要持续5—8天。就北京地区而言,10日至14日北京最高温度在35℃—37℃。南方地区的江淮、江南大部、华南东部也将出现4—6天的持续性高温天气,其中江南东部如浙江可持续7—9天。

这次高温来势汹汹,是否比历史同期都要强?

孙军认为,本次高温与历史同期相比并没有偏强。历史数据显示,2013年7月23日至8月14日,南方出现了连续23天的高温天气;同年7月25日至8月9日,北方也出现了连续16日的高温天气,其中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地区的高温日数达10天以上。“南北方在7月出现高温天气属于比较正常的现象。尤其南方地区的高温容易出现在‘梅雨’结束后,副热带高压逐渐增强北上,使主要降雨带随之向北移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南方地区因此出现晴热少雨天气。”

图片2

(中央气象台7月10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为啥这次南北方同时“加热”?

这次南北方虽然同时“加热”,但成因各有不同。“此次高温天气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局部强度大,北方的高温以晴热为主,而南方的高温以闷热为主,因此南北方地区的公众在体感上也有所不同。”孙军说。

南方的“闷热”高温,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地面温度逐步上升。同时,在高压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一定下沉增温效应。在辐射增温和下沉增温的综合作用下,高温天气应运而生。目前副热带高压位于江南东部,强度较强,未来副热带高压还会再度西伸北抬,因此高温的范围将继续扩大。

北方的“晴热”高温,是由于目前受到大陆西风带的偏西北气流控制,未来会转为受大陆暖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高空盛行下沉气流,白天地表升温快。

图片3

(可以从地表监测图上领略高温的威力)

本周三入伏,怎么防暑降温?

将近40℃的高温可不好受。高温容易使人感到疲劳、烦躁,甚至中暑,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高温时期也是心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道及肠胃等疾病的多发期,尤其老年人的发病率增加更为明显。其次,高温天气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会造成水电供应紧张,故障频发。

按农历计算,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当年的入伏日。今年6月21日为夏至,7月12日是其后第三个“庚日”,即本周三(7月12日)将要入伏,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因此更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专家提醒,公众应尽量避免在午后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如出门需随身带好遮阳伞、帽,多喝水,以防中暑;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农业方面,持续高温将对黄淮地区棉花开花现蕾有一定不利影响。建议这一地区要及时整枝、打杈,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棉花蕾铃脱落。(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赵贝佳)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