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威海聚焦绿色发展谋双赢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7-07-14 11:06:45 威海 绿色

 

威海市近年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全省第一。图为威海市优美的自然环境。 资料图片

◆威环宣

山东省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威海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多年来,威海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战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守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理念,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赢得了“宜居”“生态”的城市美誉。

2016年,威海市荣获“中华环境奖”城镇环境类第一名,环境空气质量在山东省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破解发展难题,推进转型升级

威海市立足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注重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

威海市拥有全省最长的海岸线和得天独厚的深水港,适宜发展炼油、石化等产业,但其严守环境准入关,累计拒批120多个项目,涉及投资300多亿元。

同时,在全市逐步提高环保标准,倒逼行业转型升级,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园区。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1年的8.1︰54︰37.9调整到2016年的7.1︰45.6︰47.3。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技术改造,自2012年出台市级技改贴息政策以来,已累计为111个技术改造项目落实贴息资金5359万元,拉动企业投资26.5亿元。

为深入推广清洁能源,威海市加快推进核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先后建成威海、荣成、乳山3个垃圾发电厂,实现垃圾变废为宝。辖区内石岛湾核电站已启动建设,华能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预计于今年建成发电。

截至2016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已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6.95%,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已达10万千瓦,建成风电场20个,总装机容量达97万千瓦。

威海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4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试点企业,216家企业通过山东省环保厅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高效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先后建设了100多处“畜—沼—果”、北方“四位一体”等模式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面积达到3万多亩。

为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威海市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技术改造力度,鼓励实施煤改电、煤改气等节能技术改造工程。

“十二五”期间,全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33万吨,关停“小火电”27.1万千瓦,年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200万吨,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3%,4项主要污染物累计削减率分别为14.94%、11.70%、18.77%和17.56%。

在生态修复方面,威海市积极探索市场化模式,吸引市场投资 8亿元开展大乳山生态修复,投资30亿元建设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探索出了“生态修复—生态旅游—文化升华”的生态修复与再造模式。此外,华夏娱乐城投资55亿元,利用16处废弃的采石场,结合山体修复、生态园建设,因地制宜,打造自然与科技相结合的新型生态旅游胜地。

改善水气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

威海市坚持把优化环境质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改善,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威海市先后实施了《威海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威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优化行动计划》,强化治污、抑尘、除味、控车、增绿5项措施,精准发力,联防联控,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威海市强力规范建筑工地管理,散流物体全部实现密闭运输,主次干道全部实行湿式机械化作业清扫。所有车用汽油、柴油全部达到国Ⅴ标准,机动车环检率达到100%,提前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5万辆,购置环保型公交车711辆,2500辆出租车全部改用清洁燃料。全市林木绿化率达42.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7个百分点。

2016年,威海市环境空气质量8项指标全省第一(PM10、PM2.5、SO2、NO2、蓝繁天数、重污染天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率),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填补了山东省无达标城市的空白。同时,威海市SO2、NO2、CO3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PM10、PM2.5、O33项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在改善水环境质量方面,威海市高度重视水资源配置开发、节约利用,先后印发《威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威海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办法》。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实施河海统筹、水陆共治;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至95.6%,全市686家规模化养殖场完成治理,对33条城郊河道、268条穿村过镇小河道、28条骨干河道实施生态化综合整治。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两个、省级湿地公园6个。

威海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海岸带保护与管理的意见》、《海岸带执法巡查办法》等办法或制度,被确定为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被评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截至2016年底,全市4条国控河流15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实现了“水循环正常、水安全保证、水生态良好、水环境优美”的目标。

严格考核奖惩,生态共建共享

为给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威海市始终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创新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创建机制,努力实现生态创建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威海市不断完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利用国债和外资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建立起多元化投融资保障机制。近年来,全市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5%以上。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以4项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为指标,每季度考核奖惩,累计对各区市发放补偿资金1318.25万元。

在考核问责方面,威海市将生态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推进督查考核全覆盖,明确提出,对创建工作敷衍塞责、不作为的单位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对经屡次督查仍整改不力、严重影响全市创建整体工作进度的单位,根据不同情况,对其负责人给予相应处分,并取消年终评优资格。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威海市不断加强环境宣教,引导公众践行低碳环保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在当地媒体开辟环保专栏,探索开展“一网三微”环保新媒体建设,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与民互动、为民办事的作用。组织 “小手拉大手,共筑碧水蓝天”、“环保志愿者活动日”等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和志愿活动,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促进广大群众关心环保、支持环保、自觉履行环境责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荣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高丹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