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社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眼馋西藏的一年产假?先算清“产假延长”的利与弊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7-07-17 17:22:20 产假 西藏

“好想嫁到西藏!”

“去西藏生孩子吧!”

“羡慕哭!西藏……逆天了!”

近段时间,很多人表达了对西藏的羡慕嫉妒,恨自己不是西藏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1490164450877590

这源于最近的一则新闻:西藏相关部门下发通知,西藏自治区户籍的女性职工,每胎享受365天的产假,男性可以享受30天的护理假,休假期间,夫妻双方的工资待遇不变。如果因为工作原因没有休满的,用人单位应当给予适当的补贴。

这意味着西藏的产假休一年,365天。对比全国各地产假,最短的128天,这一下差出200多天,您能不羡慕么?

其实,“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截止目前,全国30个省(区、市)已经延长了产假,各省份的延长天数由30天至110天不等,此次西藏更是“拔得头筹”,成为产假冠军。

不过,在支持延长产假声音的同时,人们也担心政策的落实问题、覆盖面问题以及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为此,国策君特地请来著名女性经济学专家、加拿大温尼伯格大学经济学教授董晓媛解读“产假延长”的利与弊。

产假版本为何不同?

128、158、178、208、365,一样生孩子,为什么各地产假,差异却如此之大?

原来,我国目前国家规定产假是《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所规定的98天,全国30个省份完成的“延长产假”,实际上是各省份在国家规定假期的98天之上,为响应“全面开放二孩”政策,通过《计划生育条例》增加的“生育奖励假”。

正因为此,“生育奖励假”各地区的时间长度不同,比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浙江、湖北等7省份为128天,黑龙江、甘肃则是180天。西藏由于本地高海拔、高寒缺氧的现实情况,出台了产假一年的保护政策。

“产假作为保护女性恢复和婴儿健康的福利保障,政府重视值得点赞。”董晓媛说,当前国家法定98天的产假与国际接轨。《国际劳动组织183号生育保障公约》要求妇女应当享有不少于14周的产假。中国是全球98个落实183公约的国家之一,还是其中57个能够通过社会保险支付带薪产假国家的一员。

她指出,经济改革以来,曾经由国家和企业负担的照料责任转移到了家庭尤其是女性身上。

以城市为例,1997年国有企业改革之前,50个雇员以上的单位就会提供幼托机构、哺乳室,工作妇女的家庭劳动负担较轻。1997年国有企业改制之后,企业进入商业化运作,不再能承担过去小型社会的功能,国家对于学前教育投入较少,实际上要求家庭自主解决,其中又有很大比重将压力放至女性身上,生育女性经常因为家庭照料而退出劳动力市场。

近年来,由于长期的一胎政策、经济水平的发展带来的生育观念转变,使中国逐渐面临老龄化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开始重视生育,不再视生育为家庭和女性自己的事情,并出台保护政策保护,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产假延长,能执行吗?

延长了产假,不少人欣喜的同时也有些担心:休产假的时间太长,单位会不会找人替补岗位,再回去上班是否会受影响?对于延长的产假,企业会不会执行?

对此,董晓媛认为,单纯产假时间的延长亦有可能对女性不利,需要更多配套措施。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因“延长产假”带来的离开工作岗位时间过长,会影响女性职业的连续性。“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应该尽可能地有广度,但是不要过于奢侈。”董晓媛说,目前的产假政策从落实的角度看,还展现出明显的人群差异性。产假待遇在机关、大型国营企业能够保证,但是在私营部门、农民工等更多领域,落实情况仍然存疑。

根据她的调查,目前,拥有大学文凭的高学历城市就业女性,90%能够获得产假待遇,但是没有大学文凭的城市就业女性仅有36%人群能够享受产假。

“现在的情况是,农民工女性无法获得产假待遇。所以,核心问题不是长度,而是广度。”董晓媛建议,将产假待遇覆盖逐步扩大到在非正规部门和私营企业就业的女性,让原本家庭收入不高、社会阶层较低的女性,也能享受产假待遇。

她介绍了加拿大的经验:就业时缴纳过失业保险的女性,可以在生育时获得与工资对应的产假薪酬待遇,这一保险的覆盖面非常宽,适用于广泛人群。

政府配套措施应跟上

更多人担心的是,“产假延长”将会进一步加大就业歧视,影响女性就业。

广东延长产假发布二十几天后,当地媒体调查显示,对新增加的50天产假,79.3%的企业还并没有执行,不执行的理由中,有71.4%的企业表示要见到政府下发的正式文件,而28.6%的企业表示不想执行。而对于“如果你是雇主,你希望延长产假吗”的问题,70%的受访者给出了否定答案。

“在老龄化社会,政府和企业应该认识到生育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生育不再是家庭自己的事情,应该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董晓媛说。

不久前有报道称,某中学校长要求女老师排队生孩子,引发众多争议。实际上,除了学校,在医院的护士,在企业、特别是私人企业的女性职工,也都存在着各种限制生育的各种方式。

“生孩子不是免费的,面向女性集中的部门,如学校、医院,增加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董晓媛说,相关措施正在出台,以东莞市为例,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摸底调查女老师“二孩”生育意愿,统筹缺编教师人数和专业需求,采取与示范院校合作开展顶岗见习、返聘退休优秀教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设置机动教师定岗编制等方式来缓解紧缺。

董晓媛认为,政府、企业、家庭应该达成一个平衡,生育这一公共产品的成本由三者分担,兼顾长远和短期

“如何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分担生育成本,帮助企业化解难题,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董晓媛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国策说工作室 王登丰 李晓飞)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