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宝时得高振东:“隐形冠军”如何打造“中国智造”名片?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7-07-20 10:24:28 振东 中国 名片 冠军 宝时得

60782

近年来,“走出去”道路上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占比中不断攀升。制造业的海外投资势头依然强劲,在中国“智造”输出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众多民营企业。

“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怎么走好中国“智造”输出这条路,如何加强自己的竞争力,打造高端品牌,是中国企业讨论的热题。对此,宝时得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高振东在中国企业“走出去”50人论坛上接受了人民日报国策说的专访。

“智造”时代,民营企业要涌现“隐形冠军”

四个人,一间公寓,1994年宝时得从电动工具代工起家。2004年,经过6年研发积累,宝时得在英国首发了自主品牌“威克士(WORX)”。今天,宝时得的机器人割草机已经占据欧洲50%市场份额,在德国,“威克士”已经力压曾经的代工客户、德国著名企业博世。如今宝时得拥有一千万台/年的生产能力、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高振东本人也被评为“福布斯亚洲十大商界人物”。

尽管如此,高振东仍然将宝时得归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他认为,中小企业正是经济强国的中流砥柱。“提到德国制造业的繁荣,很多人想的都是三大汽车制造商、拜耳等制药公司、西门子等电子公司。但表象之外,真正造就繁荣的是‘隐形冠军’。”他援引德国学者赫尔曼·西蒙的发现,德国的出口贸易乃至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小公司,尤其是那些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却“籍籍无名”的中小企业。

“很多民企同仁和我说,能够弄潮的、转型的都是大型国有企业,我们能够做什么呢?”高振东说,宝时得就是由代工成功转型研发,打造出自主品牌走向全球市场的企业,“我们能做成,就证明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也能做成。”

谈到转型和“走出去”,高振东谈到三点经验:

第一是决心。高振东谈到,今天的中国企业都想做品牌、做转型、做高端,做最高价值链——这注定是不平凡的路,一定会遇到困难,而困难面前决心非常重要。问及对当前经济形势对企业的影响,高振东态度乐观:“宏观经济再好,也有很差的企业;经济环境再差,也有好企业。怕的是别人都好自己不行。越是经济下滑,企业机会越多。大家都在悲观,机会就在你的面前出现了。”

第二是人才。“任何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由于创业之初就把全球市场作为目标,宝时得一开始就面向全球建立人才体系。“外籍人才重视职业发展,生怕去错企业成为‘污点’。”高振东指出,必须从企业战略角度吸纳优秀人才,再辅以优厚薪酬和环境留住人才。如今,宝时得的海外业务拓展都由所在国本土人才完成。

第三是市场导向。“消费者是一个个群体,产品要盯紧自己的用户人群。”高振东指出,用一个产品打动所有消费者的“爆款”思维早就不适用了,未来重点在于洞察未被发现的市场需求。

对此,高振东举了一个“一根线”的例子。宝时得在开辟美国市场之初,花园类工具已形成大规模市场,市面产品主要采用拖线式和汽油机式。“拖线式割草机有根线,汽油机式割草机要买汽油,都不方便。所以我们想到用充电式,果然大获成功。”今天,欧洲家装连锁超市里的宝时得充电式花园工具,售价都高于欧洲知名品牌。

 研发造就品牌,政府知识产权保护须加力

虽然在欧美市场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面对“一带一路”大市场,宝时得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开拓印度市场,我们已经做了一年的调研工作,今年应该会有动作。”高振东认为,在发达国家做得好,不代表一定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做得成功。“‘走出去’,还是要去理解不同的市场,根据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战略。”

在高振东的价值链视野中,制造在价值链的低端,往上一点是研发,站在最高处的是品牌。“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客户愿意为了你的名字多付钱。”这些年,宝时得经过了“从贸易到实业、从贴牌到品牌”的三次转型,高振东谈到,品牌建设一直是贯穿其间的主题。

“品牌的核心是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提供给消费者更好的东西,解决其他品牌没法解决的问题。做不到‘比人家好’,投再多广告也没用。”高振东介绍道,为了做高端品牌,宝时得投入研发的比例在6%—7%,几乎是行业平均水准的3倍。

经过多年发展,宝时得自主品牌的销售占比从0%提升到了85%,而且价格跟世界一线品牌处于同一个水平。据欧洲著名调研公司GFK的数据显示,宝时得交流产品的市场平均售价高出欧洲著名品牌2.5%,直流产品高出12.4%。旗下WORX品牌已经成为欧洲市场上价格定位最高的品牌。截至目前,宝时得已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4000件,其中创新发明专利达50%以上,位居同行业前列。在电动工具领域,宝时得创造了10多个世界领先的技术,带动了世界电动工具技术的革新,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近年来,国家制定很多政策帮助企业走出去,企业自身也在苦练“内功”。但高振东指出,如果产品刚推出就被对手复制,这会给研发者带来很大压力。“企业走出去,政府还需要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加大力度。”高振东感触颇深地说。

很多制造企业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甚至面临生存危机。那么,智能制造是不是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救命稻草”呢?高振东提醒,企业不要盲目跟随,要保持理智,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智能制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为‘智造’而做‘智造’,要考虑智能制造的投入能否支撑你继续投入产出,要走逐渐深化发展的道路。”他强调。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国策说工作室  沈小根 王登丰 周晓洙)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