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专项行动严打进口废物环境违法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7-07-28 10:18:16 废物 专项 环境

◆中国环境报记者张春燕

环境保护部自7月1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环境监管,坚决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

目前,专项行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7月23日,被检查的1613家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中,989家涉嫌环境违法,占总数的61%。对存在涉嫌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检查组均已提出立案处理处罚建议。从执法情况来看,部分省市对企业进口废物加工利用监管不到位,一些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规模小、污染严重,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环境违法行为较为突出。

部分省市废物加工利用监管不到位

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工作高度重视。2017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

进口固体废物,通常被一些人称作“洋垃圾”,但二者有本质区别。“洋垃圾”属于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是未经许可擅自进口的“限制进口固体废物”,对环境产生巨大危害且价值不大。而进口固体废物是国家允许的,可用作再生资源的原料,经过合理利用能变废为宝且不会给环境造成太大负担。

我国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进口废物4698万吨,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浙江、山东、天津等省市。从执法查处企业的省份来看,也印证了沿海省市问题较多。

在所有沿海省市中,广东省问题较为突出。据环境保护部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7月18日检查发现问题企业名单,总计47家企业里,广东有20家。7月21日发现问题企业名单总计45家,广东有16家。

为何广东问题较多?基于历史原因,广东有一条较为成熟的“洋垃圾”加工利用链条。如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曾以拆解废旧电子垃圾而出名,汕尾市碣石镇以分拣旧服装出名,清远市龙塘镇定安村、佛山市大沥镇的联滘村都曾是有名的“洋垃圾村”。

央视记者曾在2009年10月中旬暗访过广东陆丰市碣石镇新饶村的“洋垃圾”服装市场,发现这里已经形成了一条相当严密的走私、加工、兜售“洋垃圾”服装的地下产业链。4年后央视记者重访此地,发现“洋垃圾”生意依然红火。走私“洋垃圾”屡禁不绝,足见其中丰厚的利益。

“洋垃圾”屡禁不止的背后,反映了地方监管不力的现实。一方面,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涉及环保、海关、质检等多部门,执法主体多、监管权力分散,加大了监管难度,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无形中为“洋垃圾”加工处理开了绿灯。

部分企业违法行为较为突出

本次专项行动中,环境保护部检查组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要求,全面检查从事加工利用进口固体废物企业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情况。截至目前,发现的企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3方面。

一是企业不具备环评审批、环保验收、排污许可等相关手续,存在批建不符等行为。如天津市静海区天津埃森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生产设备和工艺发生重大变化,并未重新报批。江苏省江阴市大恒纺织有限公司,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建设多条小造粒生产线并投产。同时,未按规定对危险废物进行申报。

二是企业没有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和规范设置排污口,存在偷排漏排、超标排放污染物等违法行为。如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崇璧塑料有限公司,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等。

三是企业落实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方面的环境管理要求不到位,存在危险废物露天堆放、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未备案、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无识别标识、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等环境违法问题。如辽宁省沈阳近海新资利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没有设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识别标志,将危险废物与一般固体废物混合堆放。

从查处问题来看,这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环境意识淡漠。由于“洋垃圾”的巨大利益驱使,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只看重眼前利益,却把环境负担推给社会。而一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企业对环境的破坏行为。

目前,沿海省市正加强部门间合作,完善协同配合机制,在加强进口固废环境管理的同时,筑牢“洋垃圾”防控体系。有专家认为,杜绝“洋垃圾”,既要加强部门联动、增大打击力度,也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创新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机制,挤压“洋垃圾”消费市场。

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郭敬近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过去特定的发展阶段,有一部分作为进口原料的固体废物,在弥补国内资源短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暴露出不少问题,既对环境造成污染,又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尤其是“洋垃圾”问题,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对此,在今年年底之前,中国将禁止生活来源废塑料、钒渣、未经分拣的废纸和废纺织原料等四大类24种固体废物入境。

尽管环境保护部专项行动还未结束,但从堵住下游发力,极大地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还需要继续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从根子上堵住“洋垃圾”。随着国人环境意识的觉醒、中国环保产业的壮大、国家的政策进一步收严,“洋垃圾”将在我国无处容身。

(责任编辑:高丹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