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关注丨快递条例给个人隐私“上保险”

来源:民生周刊2017-08-07 14:58:16 条例 隐私 个人

据《2016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规模继续稳居世界首位,业务量首次突破300亿件大关,达到312.8亿件,在全球占比超过四成。快递行业日均服务人次超过1.7亿,年人均快递使用量接近23件。

不过,快递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用户信息遭泄露、快件投递延迟、物品遗失损坏索赔难等,这些都在检验着快递业的发展水平和用户的耐心。

今年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已审议的《快递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虽说是草案,但已通过审议,这也意味着离正式发布实施不再遥远,快递业将结束“野蛮生长”的时代。

亮点

快递公司掌握着用户太多的信息,相关部门早有要求,快递员对寄件人的信息要进行核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名制会加大工作量拉低效率,而现有手段也很难对寄件人验明真身。

此次《快递条例(草案)》强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对用户信息安全保障,规定采用信息化手段而非手工登记开展实名收寄,快递实名制可以对客户信息进行分级处理,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只有监管部门才可以查看。

记者注意到,国家邮政局指导开发的实名收寄信息系统,除了可以保护消费者隐私,系统中还专门设置了收派员实名信息采集模块,快递员在使用设备对用户信息进行采集前,必须将自身实名信息先行上传信息系统,从而固化信息采集责任,确保寄递用户信息安全。为方便寄递用户核验快递员身份真实性,系统在加强快递员实名管理的基础上,对快递员逐一建立身份信息二维码,供用户实时扫描查验快递员身份真实性。

除了信息安全,快递物品遗失、损伤也是消费者投诉较多的问题。近年来暴力分拣、野蛮快递的新闻屡见报端,这一方面说明快递行业末端服务能力的提升相较行业发展速度而言仍有欠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快递行业劳动力缺口导致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升的问题。

对此,《快递条例(草案)》对危害快件安全的行为做出了约束,提出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作业人员以抛扔、踩踏或者其他危害快件安全的方法处理快件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按情节轻重确定赔偿金额,甚至责令停业整顿。不仅如此,为确保行业的良性发展与消费者权益的有效保护,国家还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快件损失赔偿责任险种,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投保。

从快递企业的角度来看,无论是部分部门对快递企业下设末端网点的审批限制,还是某些城市对快递运营车辆的限制致使送货不畅,或是一些消费者对快递人员的侮辱或暴力行为,都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对此,《快递条例(草案)》也对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提出了一些意见。

随着快递企业规模扩大,要拆分或增加分支机构才能够满足覆盖率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分支机构和网点数量迅速增加。《快递条例(草案)》的“一照多址”的政策,可以节省很多行政成本,企业不用再每开设一个分支机构,就去办理一次执照。

此外,《快递条例(草案)》还要求,应当根据快递服务需求和道路通行情况,合理确定从事快递服务机动车辆的通行区域和时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予通行便利。这也是通过提供车辆通行停靠便利来降低物流成本的利好措施。

落实

快递乱象由来已久,比如快件积压、季节性用工荒、快递网点无法满足网络运转需求等。此外,快递信息被泄露、频遭电话骚扰、收件时间不明确等因素也困扰着消费者,快递“暴力分拣”更是一直为人诟病。

事实上,相关部门对快递业的规范发展早有要求,从《邮政法》到《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再到《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管理措施逐渐细化。此次《快递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突出以规范促行业发展,规定了简化快递布局设点手续、提供车辆通行停靠便利以降低物流成本等措施,明确了快递服务规则和寄递安全责任,并强调保护消费者和快递从业者合法权益,对加盟经营、损失赔偿、用户信息安全保障等都作了规范。

“快递实名制”推出近一年,快递员却很少检查发件人的身份证,用“金刚葫芦娃”这样的名字也仍然能寄出快递。快递业经历了舆论所称的“野蛮生长”,铸就了显著的业绩,但如何化解存在的问题而保持持久的繁荣?快递行业法规的出台势在必行。

好政策永远在路上,政策出台只是规则完善的第一步,强执行、严监督才是更重要的持续性任务。否则监管部门鞭长莫及,惩罚力度越来越小,检查次数越来越少,最终只能使政策形同虚设。有专家指出,在政策酝酿阶段,对后续执行和如何监管的调查、听证、试点也应同步进行、广泛取经,充分考虑政策的实用性和长远性。科学调研还应伴随在长期的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人、时、地的变迁随时调整,让政策与时俱进。

不仅如此,让好政策成为“好习惯”还需配合有效的惩治手段。例如对快递实名制,大多数快递员和消费者之所以不抵触却也不重视,恐怕还是因为无须承担后果。所以,有业内人士指出,惩罚措施不仅要有理有据,更重要的是打到七寸,不虚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期落实的路上,避免政策变成一纸空文。

中国的快递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在发展中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刺激消费、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快递企业未来将从追求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发展,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精细发展方式转变,多数业内人士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条例的不断完善实施,随着相关管理部门、快递企业、普通民众、小微企业的参与,我国的快递业将会迎来更快、更好的发展。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