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刀小乾坤大 纸薄天地宽

——记乐清细纹刻纸第四代非遗传人余忠汉

来源:民生网2017-08-11 15:42:20 乾坤 天地 刀小

走进余忠汉的工作室,犹如一步踏入争奇斗艳的剪纸艺术殿堂。四壁挂满了精美绝伦、叹为观止的细纹刻纸剪纸艺术精品。每一件作品都值得让你驻足观赏,细心揣摩,流连忘返。

剪纸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是一种流传很广的民间镂空艺术形式,给人视觉上以透空的艺术享受。中国人每逢年过节或是新婚喜庆,都会把鲜红艳丽的剪纸贴在窗上、门上、灯笼上和船上,烘托节日气氛,绽放内心喜悦。剪纸制作简便,造型单纯,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非常明朗的地域特点和风格。河北的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玲珑;陕西的剪纸淳朴豪放。而有中国一绝之称的乐清细纹刻纸剪纸,则是异军突起,不同凡响。早早就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年郭沫若先生见到乐清细纹刻纸剪纸后,触动心弦,有感而发。即兴写了一首诗:

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

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

一剪之趣得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细纹刻纸”,顾名思义,精心细致的雕刻剪纸。其实就是汉语成语字典中“精雕细刻”的注释。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沿海地区,乐清细纹刻纸剪纸源于元代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乐清县志》记载,元代大德年间,“社里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为众共赏,与民同乐”。文中提到的“剪彩”,就是细纹刻纸剪纸。每年正月十五,乐清乡间各地都有龙船灯巡游。龙船纸扎和细纹刻纸是龙船灯的基本工艺和装饰内容。代表作有《九狮图》、《八角双鱼》等。

我国是世界剪纸艺术的故乡,浙江乐清市象阳寺前村则是世界细纹剪纸的故乡。    

乐清细纹刻纸刀法绝妙,细如发丝,工而不呆,纤而不繁,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细。正如老子在他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说的那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在早期“龙船花”的刻纸中,最细的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根线条,非常耗时费工。细纹刻纸技艺难度大,来不得半点儿急功近利,一般要有数十年的雕刻功夫才能创作出像样的作品出来。由于细纹刻纸的工艺细腻,表现力丰富,乐清细纹刻纸荣获了中国剪纸“南宗代表”的称号。  

初见身材清瘦、温文尔雅的余忠汉,第一印象是位典型的江南教书老先生。他神态平和而不失睿智,谈吐随意而不失认真,很难看出这是一位90岁高龄的老艺术家。

余忠汉是乐清象阳镇寺前村人,他的曾祖父余银锵是首饰龙、龙船花、细纹刻纸的创始人。

出生在民间艺人家庭的余忠汉,自幼聪颖好学,认真执着,13岁跟随祖父余成榜和父亲余朝德学习龙船灯制作,18岁就能够独立制作大型龙船灯和龙船花刻纸。他现在使用的鲁班尺,还是他曾祖父余银锵亲手制作的。在先辈的悉心指导培育下,余忠汉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刻纸龙船花的技术,进而又学会了细纹刻纸技艺。

1955年,余忠汉和陈朝芬、余忠澄、余忠杨、陈邦舫等五人组成刻纸小组。这是乐清最早的刻纸组织。余忠汉把刻制龙船花的技艺融入了细纹刻纸工艺的创作、生产中。这个刻纸小组随着不断接受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等单位的生产任务,细纹刻纸业务得到顺利发展,刻纸小组逐步扩大为生产合作社。当时,广州、上海等地及美国都派人前来订购细纹刻纸产品。并且还销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细纹刻纸一时间闻名遐迩,影响广泛,深受国内外友人的好评。

同年11月,余忠汉用3天时间刻制的第一幅细纹刻纸作品《八角鸳鸯》。这件作品成为早期乐清细纹刻纸工艺品的代表作。此作刀法奥妙入微,精准有力,所刻线条细如发丝,刚柔并济,游刃有余。画面鸳鸯活力四射,荷花绽放欲滴,在细纹图案部分把细纹的特点更是发挥得随兴所至,出神入化,巧夺天工。

余忠汉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古代文学名著系列、有花鸟走兽系列、儿童生活系列及戏曲系列等。还有《五星松鹤》、《细纹双鹤》、《双喜鸳鸯》、《八角双鱼》、《貂蝉》、《牛郎织女》、《三打白骨精》、《桃园结义》、《水漫金山寺》等民间传说故事以及100多出古装戏剧人物的作品。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余忠汉以刀为伍,视刀为友;一生一世,不离不弃,他是年逾90刀不离手的。在他心目中:刀是小的,心是大的;刀是尖的,情是厚的;刀是短的,路是长的。

余忠汉以刀代笔,运用细纹刻纸剪纸的艺术形式创作古代文学四 大名著系列人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领风骚。当他在刻划《三国演义》系列人物时。他把沙场上千军万马浴血厮杀的呐喊声、冷兵器的撞击声,凝聚在小小的刀尖儿上。无论哪个人物,他都是注重人物的性格化、情感化和意境化,刀在纸先,意在刀先。全神贯注地与纸博弈。清代书法理论家冯武在他的《书法正传》中有这么一段话,很适宜诠释余忠汉先生的剪纸创作状态。冯武说:“学书者,既知用笔之诀,尤须博观古帖,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

“正变巧拙”,“默识于心”。

为了把控人物的外在形象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每一刀都做到刻划精准,余忠汉做足了“默识于心”的功课。所以,他刀下的每个人物全然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刻民间盛传的白脸曹操,也是与众不同。他刀下的曹操,并非是杀气腾腾一脸的奸相。而是政治家、军事家和创建建安文学的文学家,聚于一身的曹操。说到曹操的奸,余忠汉老先生异常兴奋,侃侃而谈:“曹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奸。比如在戏剧《逍遥津》中,展现曹操的是威而生奸;在《击鼓骂曹》中,展现曹操的是恨而生奸;在《捉放曹》中,展现曹操的是疑而生奸。所以,要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了解人物”。再比如他刻白发银须、铁骨铮铮的老将军黄忠,虽然是裹刀静坐,却是不怒自威,威风八面,周身蕴含着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霸气,傲骨英风,呼之欲出。

《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系列人物以及《白蛇传》《梁红玉》等系列人物,亦都如此。

细纹刻纸这门技艺,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艺人们的共同努力,被开发成今天精致独特的剪纸艺术品。

2006年5月20日,对余忠汉来讲,是一个值得庆祝、非同寻常的好日子。乐清细纹刻纸被国务院列入了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余忠汉等老艺人的细纹刻纸,又重新得到社会关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而来,向余忠汉了解细纹刻纸。焕发青春的余忠汉不忘初心,也非常兴奋,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者。他时常拿出手机,打开手机相册,将细纹刻纸作品一帧一帧地展示给人们,供人们欣赏并耐心讲解。

2008年奥运会期间,余忠汉应天津电视台邀请来到天津,在节目录制现场刻制“为奥运喝彩”题材的作品,其作品被拍卖后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汉沽赵本双荣希望小学。天津广播电视台为余忠汉颁发了“为奥运喝彩”作品拍卖捐赠荣誉证书,此举为刻纸艺术增添了声誉。

如今,90岁高龄的余忠汉,笔耕不辍。在家乡仍热衷于细纹刻纸艺术事业,关心细纹刻纸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王籽红 莲启)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