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丝路聚焦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丝路民生 > 丝路聚焦

“一带一路”四年来海外媒体怎么看?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7-09-04 14:25:50 一带 年来 媒体

2013年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自此,如何报道“一带一路”成为所有关注中国和周边地区政治经济局势的媒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四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媒体热度剧增,尤其是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一带一路”成为国际舆论场热词,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那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从抽象走向具体,海外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是怎么看“一带一路”这几年的?

图为外国媒体大咖齐聚2016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

热度不断上升 报道频次增加

根据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的统计,2015年以来“One Belt One Road”以及“Belt and Road”这两个词条在谷歌中的搜索热度不断攀升,说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被国际社会广为认识,引发国际舆情讨论热潮。

百分点数据科学部今年5月发布的《“一带一路”国际舆情大数据报告》显示,于2015年开始,“一带一路”国际讨论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5年较2014年环比增长了153.9%,2016年较2015年环比增长330.2%,2017年再次提升一个量级,仅开年前4个月即追平2016年整体水平。

海外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在今年5月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迎来一次高潮。环球网智库统计发现,2017年5月11日-5月13日高峰论坛召开预热阶段,海外媒体对“一带一路”刊物报道有1047篇,网页新闻达883篇;5月14日-5月15日论坛召开期间,海外媒体的报道达到峰值,有1107篇刊物文章,1085篇网页新闻,对“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进行了报道。

图片来源:环球网智库

“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际舆论场热词,对此来自新加坡的记者林展霆有最直观的感受。他参与“一带一路”报道已有三年,从小方块开始写起,现在他的稿子已经能占到一整版。

2016年3月,林展霆所供职的《联合早报》联手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推出“一带一路”华文专网,旨在推动新加坡企业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同时为全球华文读者观察“一带一路”提供新加坡和东南亚视角。上线一年多时间,该网站浏览量已超过1100万次,为了覆盖更多读者群,2017年8月,“一带一路”英文专网上线。

对“一带一路”的大篇幅集中报道同样出现在法国媒体上。

2017年8月1日,法国《费加罗报》经济版开始连载五个整版,由其特派记者在中国、老挝、巴基斯坦、吉布提和希腊等国发回现场报道,介绍“一带一路”项目在亚欧大陆的实施情况。

2017年8月3日,法国《观点》杂志用4篇文章介绍了中国发展现状,篇幅占8个版面。系列文章中有一篇专门介绍了“一带一路”建设,认为中国对周边国家、非洲和欧洲,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法国《世界报》则在2017年8月5日开始连载8篇“一带一路”相关报道,第一篇文章“21世纪的中国前景”,采访了多位专家,称中国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这些公共外交项目对中国形象有积极作用,使中国的崛起让世界容易接受。

从2015年3月开始,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新闻主标题中开始出现“一带一路”,此后几乎每天该通讯社都会发布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有时一天多达5条报道标题中含有“一带一路”。

从宏观深入到细分 关注合作成果

2017年7月19日,美国《福布斯》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开始实现自己的预言》的文章,作者韦德·谢泼德在文中描述了两年来自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行的所见所感,从个人的角度呈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到落实的可喜变化和成果。

韦德·谢泼德在文章中说到,2015年初,当他第一次开始依照“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各种路线旅行时,很难见到对这一倡议有想法的人,“一带一路”被认为是领导层所做的事情,和新自由贸易区里的商人无关。但到了2017年春天,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已经传播开来,现在它不仅仅是政府机构和大学智库才谈论的问题,人们相信“一带一路”倡议,以至于涌入霍尔果斯这样偏远的地方做生意,或投资。“‘一带一路’正在实现自己的预言”,他说。

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前,国际舆论对这一议题的报道偏重于倡议的基本内容和潜在影响介绍,大多限于宏观描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从抽象落到具体,关于基建、交通等细分化的报道开始在海外媒体出现,海外媒体开始从不同侧面展现“一带一路”倡议进程。

图为2015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议题讨论现场

英国路透社引用数据称,2014至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2017年7月6日,德国《新德意志报》发表文章称,中国西部地区正在蓬勃发展,距离首都北京4500公里之遥的一个偏僻地区塔什库尔干,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这里正在盖学校、饭店、政府办公场所和商店,目前塔什库尔干所属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增长率接近8%,令人骄傲。

更多的海外媒体特派记者到新闻的第一现场采访。法国《费加罗报》派出记者前往中国、老挝、巴基斯坦、吉布提和希腊等国采访“一带一路”项目在亚欧大陆的实施情况,一连用五个整版,介绍了中国霍尔果斯口岸商业中心的建立,采访了中国从昆明经东南亚国家直达新加坡的高铁项目,报道了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以及中国在希腊收购的比雷埃夫斯港建设情况等。

“越来越多的火车正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过门户城市阿拉山口驶向西方”。《华尔街日报》说,“火车装载着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配件开往汉堡、华沙和鹿特丹等欧洲城市,回来时装着跑车、婴儿食品和苏格兰威士忌”,“近年来,随着列车的提速,中国开往欧洲的班列已经有3700列,其中几乎一半于2016年开通”。

图为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仪式

对“一带一路”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多 

“一带一路”已经从中国倡议逐步上升为全球共识,各国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也体现了其对“一带一路”认知的变化。

过去四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媒体积极报道了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同有关国家所做的政策协调,包括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竞技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

“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在不断地扩大。5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覆盖亚洲、欧洲、非洲、拉美的约1500名代表来参加。

路透社通过引用英国财政大臣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当天的讲话提出,英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合作伙伴。英国脱欧后,需要与世界开展更多的贸易,中国是英国希望与之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诸多国家之一。

一些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有保守谨慎意见的外媒也随着倡议的不断推进落实转变态度。

2017年初,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刊发题为《中国“新丝路”能从五个方面给西方企业带来好处》的文章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堪称史上最宏伟的基础设施项目。规划中的公路、铁路和港口等设施将组成规模庞大的交通网络,创建连接数十个亚非欧国家的经济走廊。

2017年5月13日,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发表了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戴维·瓦因斯题为《“一带一路”倡议能重建一个自由的国际秩序吗?》的文章,文中提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当然也存在着风险,不过,我们应怎么做是很明确的,我们应当张开双臂拥抱它。

图为2016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现场

本文综合《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环球网、中国新闻网、清华大学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等资料整理。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邱瑟)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